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9-08-24 05:58戚艳玲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戚艳玲

摘    要: 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所占分值越来越大。本文结合历年试题探讨怎样有效提高此类题目的得分,寻找解题技巧和方法,力求将解题方法概要化、格式化。

关键词: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解题技巧

初中学业考试不仅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性考试,更是莘莘学子初中毕业及高中升学的唯一衡量标准。笔者通过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语文学科热点,从我省各地市考试题目来看,中考现代文阅读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已经实现了阅读数量和表达能力的有机统一、高度结合。

中考现代文阅读主要包括记叙文与小说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和散文阅读四大部分。笔者根据我省近几年语文中考试题及考试评分要求,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体验,着重以具备“三种能力”和掌握“五个作用”为切入点,在文中逐一对“把主旨、找文眼、抓分值”三种能力进行探讨,并结合历年真题解析如何掌握“题目、句子、修辞、描写、记叙”在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总结提炼答题方法,分析归纳答题技巧,以“抛砖引玉”,发展学生的广阔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具备三种能力

笔者所说的三种能力,其实是通过对现代文的不断阅读和反思总结,逐渐培养语感和技巧,具备在通篇阅读文章以后迅速找到文章主旨思想、明晰文章脉络结构和审清题目准确作答的能力。只要具备了这三种能力,在遇到现代文阅读有关考试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才能在竞赛中占得先机,赢在当下。

(一)把主旨的能力

有人将把握主旨的能力概括为从略读到精读的转换能力,实际上是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首先要养成拿到文章后就快速通篇阅读的习惯,培养和锻炼自己通过快速浏览全文迅速找到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的能力,力争在这一遍快速浏览时就整理出文章的基本意思,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且知道文章讲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作者最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文章的段落结构是什么?文章中有哪些关键语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其次,带着上面的问题细读文章,这一遍阅读要真正读懂文章,全面掌握文章内容和要义,把文章的段落和结构弄清楚,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把文章主旨内容掌握清楚,这样就能在阅读过程中从文章中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抓住“文章的主旨”。

(二)找文眼的能力

也许有同学会问“什么是文眼”?简言之,题眼就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所有形式的文章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遇到课外文章阅读时,如果能够找到文章的文眼,就掌握了文章的灵魂,把握住了文章的整体,俗话说“牵住了牛鼻子”。例如:记叙文有写景、写人、言物和记事等多种体裁,一看题目就能基本判断出文章的内容和文眼,揣摩出文章的中心意思,如《变色龙》这篇文章,就是从题目开始着手解析,文章的表层含义指变色的蜥蜴,深层含义指沙皇警察,作者通过“变色”这个文眼,借写变色龙这种动物讽刺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沙皇警察形象。说明文的文眼往往隐含在题目之中,起到强调说明对象或对象特征的作用,例如文章《跳出地球看“地震”》,题目中就出现了文眼——地震,进而可以得知文章下一步想要说明的就是地震这个现象,通过这个现象引申出我国古代到现代的地震研究和发明。学生可以根据文眼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找出能够生动体现说明对象的语句。

(三)抓分值的能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文阅读只要回答出题目考查的要点和文章的关键词就能得分,其实,这是一种相对片面和不严谨的说法。现代文考试中要取得理想分值,一定要讲究答题的规范化和格式化,考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完整规范地作答,做到语句通顺流畅,语言文字没有错别字。考生对文章或者句子意图、目的的理解完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要服从和服务于主旨,二是要为体现某个主体对象服务。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怀和精神?有的考生直接作答是“先忧后乐的精神”,虽然内容是对的,但是答题不规范、不完整,必然不会得到高分。完整的答案应该是:做官者应该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分忧解难,为广大人民谋福利,表现出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担当与宽广的心胸气魄。

二、掌握五个作用

上一章节提到的提高现代文阅读需要具备的三种能力,是从主观上对学生提的一个要求。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从客观上就现代文的五个作用与各位探讨学习。

(一)题目的作用

一般而言,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有两个内涵,其中一个是题目自身的含义,另外一个是题目隐含的深层次含义。

例如:小说中,“锁王”是指什么?(2017年,烟台市中考题目)。这里,“锁王”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个是指“物”,即别人打不开(技术指标过硬)的锁;一个是指“人”,即设计这种别人打不开、技术过硬的锁的人。

再来分析,题目的作用具体有哪些?都是什么作用?結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题目主要有三个重要作用:一是在文章结构上起主导线索的作用,能够贯穿全文,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在文章内容上起到归纳点题的作用,写了哪些事件,突出了文章的哪些主旨思想,并且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三是起到激发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例如:小说以“洋葱”为题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2017年,日照市中考题目)。在该现代文阅读中,作者以“洋葱”为题,使文章在结构有了线索,故事以“洋葱”为发展脉络,并且始终贯穿全文,使全文在“题形意”方面整体形成一个有机结合体。作者运用铺垫伏笔的写法,开篇就写洋葱为后来小米追问母亲、母亲回答解密提前做足了铺垫,为后来高度升华文章的主旨打下伏笔。

(二)句子的作用

一篇优美的文章离不开句子所起的作用,其中开篇句、中间句和结尾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明显。开篇句一般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奠定作者的感情基调,以此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中间句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依据上文承接下文,并展开描写和叙述;结尾句的作用主要是总结全文、升华情感、书物言志,用以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就“中间句”的作用举例说明。

例如:文章第2段有何作用?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2017年,济宁市中考题目)

该题目就是考查中间句在文章里的作用。考生可以中间句能够“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思路对文章进行阅读赏析,这段话巧妙地承接上文讲述了胡记面馆的好口碑,自然引出下面对胡记面馆精细的工艺流程进行描写。既突出了老胡诚实守信、坚守规矩,又为后来老胡反对儿子破坏商业规矩做足了铺垫。

(三)修辞的作用

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对句子的赏析是必考项目之一,近几年一般分值设定为4分,设定题量为2个,基本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于这类题目,我总结的是“四字”答题法,主要技巧是:技(表达方式、动词、形容词、修辞、表现手法等)+(情)境+情(理)+效(果),结合试题具体讲一讲“比喻”和“拟人”的赏析方法。

比喻就是把某一物比作另一物,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一物的形象,突出强调其特点,并借此抒发对某一物的情感,使读者便于接受和理解。

例如:赏析“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2015年,日照市中考题目)。文章中的这一段描写就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缀满枣树的半红半绿的枣儿”比喻成“一片彩色的瀑布”,作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棗儿的数量之多和色彩之丰富,突出描写了枣树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抒发了对作者枣树的喜爱和赞扬,这类描写手法能够让读者见字如面,留下深刻而久远的印象。

拟人就是把某一物人格化,将人的情感赋予特定的物,将物的形象予以生动的展现,既突出了对物的描写,又抒发了人的感情。通过这一手法,不但能让读者容易理解,还能将物的描写更生动,从而增强语言的渲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叶儿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2016年,潍坊市中考题目)。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就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叶子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巧妙使用努力、力量、手脚等人物化词语加以修饰,活灵活现地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坚强生长的状态表现出来,不但使蒲公英的形象生动跃然纸上,增强蒲公英的立体感,更借写蒲公英抒发对顽强生命力的赞颂之情。

(四)描写的作用

一篇好的文章对于景物的描写要求非常严格和细致,景物描写要向读者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天气、地点等细节,以此渲染文章主旨要表达的气氛,烘托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通过景物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抒发作者要表达的浓厚情感。

例如: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蔓延过,眼睁睁地看着涌动着的浪,几乎在瞬间就凝固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2015年,潍坊市中考题目)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作者在文中交代了父子二人打鱼的时间、季节和环境,突出表现了环境的恶劣,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形象。随着作者对景物描写的进展,“父亲”镇定、勇敢和爱儿子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活和突出,这样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砸冰、扒冰等做铺垫。

(五)记叙的作用

记叙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方式,文章中不同记叙方法起的作用各不相同。顺叙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清晰。倒叙是为了设置悬念,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吸引读者的关注。插叙也称补叙,是为了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情节更曲折,使文章结构更紧凑,更能突出文章的思想主旨。

例如:这篇散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家乡柿子树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15年,菏泽市中考题目)

通过阅读文章发现,作者在此处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主要通过生动的描写让文章产生悬念,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有效避免了简单叙述的苍白和文章结构的单一。

以上是笔者结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通过梳理历年现代文阅读的经典试题得出的一些想法,意在抛砖引玉,让学生举一反三,摸索适合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生活是语文最好的外延和拓展,日常生活的积累非常重要。要在不断的知识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摸索总结经验和方法,提高阅读技巧和能力。每年的“中考季”都寄托了家长和学子的殷殷期盼,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就必须首先赢下中考,在考试中灵活应对各种体裁的现代文,熟练运用现代文阅读技巧,做到融会贯通、驾轻就熟。

参考文献:

[1]髙如霞.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J].教育教学论坛,2011(22):224.

[2]姜紫云.提高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的指导策略[J].甘肃教育,2018(14):60.

猜你喜欢
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圆锥曲线的解题技巧知多少
让五年高考题为“七选五”解题技巧代言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试策略
开启初中现代文阅读之门的三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