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儿童文学阅读的教学实践

2019-08-24 05:58陈虎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教学实践

陈虎

摘    要: 人类大量知识和信息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儿童时期开始的。互联网与儿童文学阅读的深度融合,能够更有力地支持儿童文学阅读。基于网络儿童文学阅读研究,依托甘肃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一起阅读”平台开展儿童文学阅读研究活动。两年来,通过开展扎实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获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效。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儿童文学阅读    教学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时期的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儿童文学的特点与儿童的年龄特征是相对应的,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以儿童文学作为小学生的阅读材料,为教师走入儿童内心世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供了一把特殊的钥匙。网络,就是“网络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创造新的行业生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在教育领域,“网络”理念与模式的影响逐渐扩大,引起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重视。

互联网与儿童文学阅读的深度融合,能够更有力地支持儿童文学阅读,为孩子们迎来阅读的春天。我们基于网络儿童文学阅读研究,依托甘肃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一起阅读”平台开展儿童文学阅读研究活动,采取“线下阅读,线上交流”的方式,老师通过平台发布班级阅读计划、管理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上传下载阅读资源等,学生在平台里选书购书、做阅读闯关题等,家长通过手机下载家长端APP监控学生的阅读活动、评价效果等。我们依托网络平台从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特点出发,积极开展儿童文学阅读课题研究,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丰富的人文素养,营造数字化书香校园,构建智慧型学校品牌。目前,以往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仍然存在学生阅读缺乏针对性、阅读资源未形成体系化、成果推广不力等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们开展基于网络阅读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二、研究内容与策略

(一)把握课外阅读现状,探寻有效阅读途径。

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我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儿童文学阅读方面的现状与需求,并以此为研究切入口,探究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阅读材料及方法,探寻基于网络儿童文学阅读的有效途径。

1.制定阅读目标,提出阅读要求。我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结合本课题研究,把课外阅读目标细化为表格形式,便于对照操作。课外阅读目标从情感态度、能力方法、内容范围和阅读数量四个方面细分标准,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设定。

2.精选阅读内容,丰富阅读载体。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做法有:(1)掌握不同学段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趋向,筛选确定不同学段儿童文学的阅读书目,依照学生学段不同推荐书籍;(2)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推荐书籍;(3)推荐《语文课程标准》附录篇目。

3.开设阅读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我校各班每周都开设了一节阅读课,且每周五下午第二课堂的两节课时间专门开设了四个班的阅读课,这些常规化课程设置充分保证了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一本《“觉童乐阅”成长册》的小册子,为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其次按照低、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组织有关老师搜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编写成《经典美文》《成长足迹》《觉童》等“乐阅”系列校本教材。

4.加强阅读指导,构建教学模式。为了使读书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我们将读书活动落实在课堂教学上,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构建有效的阅读指导课教学模式。如,推介式教学基本模式是“引入故事——精彩再现——制造悬念——推荐书籍”等;梁春梅上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就是一节精品课,模式是“课前探究——课内交流——诵读品味——汇报展示——课后延伸”,该课荣获甘肃省的录像课一等奖。

(二)创新阅读指导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儿童文学阅读推广过程中,我们总结开发出很多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策略,促进学生快乐阅读,有力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深入開展。

1.亲子阅读。我们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每两周教师向全班同学推荐一本书,让学生带回家和父母一起阅读,读后班内交流心得,回家告诉父母成果。

2.读想画说。我们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外读物,并根据阅读内容开展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的再创作趣味活动。

3.读写结合。让学生从课外书上任意挑选词语,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等,然后鼓励学生用这些词编写课外读过的故事。

4.批注式阅读。从中年级开始,我校教师探索并实践着批注式阅读。学生随时在书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真正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

5.课外阅读量PK。我校教师开发了一条小策略——课外阅读量PK。具体操作是:学生阅读——家长监督、组长检查——制作阅读卡——PK阅读量——评选阅读之星。

6.阅读存折。为了让孩子们看到阅读成果,满足成就感,我们独创了“阅读存折”的策略。每个月根据存折记载举行一次“阅读富翁”颁奖活动。

(三)开展多彩的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每学期,我校都多措并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1.同读一本书,我校每学期都购置一批“一起阅读”平台介绍的图书,配发给各班,要求各班语文老师在线下举行“同读一本书”的漂流活动,然后学生们在线上同做“阅读闯关题”,最后写读后感,进行读书分享交流。

2.每天一诗,即各班每天的早自习、课前预备时间,请小干部带领大家朗诵一首诗。

3.举行“两会”,即故事会和成语会。

4.五分钟交流,即每节课前抽五分钟进行读书交流,学生轮流上台介绍读书收获。

5.举办“三赛”,即速读赛、朗诵赛、童话化装表演赛。

6.展评笔记,即学生经常写读书笔记,班级里定期展评。

7.自办手抄报,学生在办报中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教师对学生办的手抄报张贴展览。

8.参与读书征文活动。结合阅读课题多次开展读书征文比赛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省、市、区各种读书征文活动,特别是省、市举行的网络读书征文活动,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建立阅读评价机制,促进阅读研究开展。

我们结合传统阅读评价方法,融入网络评价理念与方式,探索创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促进了阅读研究活动的开展。

1.实行“阅读考级”,促进评价激励。每学期都在全校开展“阅读考级”活动,根据学生阅读和背诵情况评上一星级至十星级的级别。具体操作:阅读、背诵——申报——考核——定级——颁奖。

2.开展评选活动,满足成就动机。每学期我们都开展“阅读之星”“书香教师”“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评选,满足师生们的成就动机。

3.利用平台检测,测评阅读行为。我校充分利用“一起阅读”平台的资源,适时梳理总结教师、学生和家庭参与的阅读行为和效果评测数据,然后进行相应评价,从而构建数字化书香校园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基于网络儿童文学阅读研究活动,我校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培养与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快步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有了新突破,“乐阅”校本课程品牌形成,数字书香校园顺利营造,书香校园文化特色彰显,“书香家庭”建设有声有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创了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勇军.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山东教育,2007(7).

[2]康会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教学实践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网络文学的诞生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