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春节新模式

2019-08-24 05:58许立茹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时代

许立茹

摘    要: 春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新时代,随着人们思维方式、当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及新旧春节模式的变化,年味儿到底是变淡了还是变样了?传统的春节习俗在形式上出现了哪些新的模式呢?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新时代    传统春节    春节新模式

春节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象征着阖家团聚,代表着生活的幸福美满。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对中国人意义深远。在中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不断转变,对以往的春节模式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春节是千百年积淀的文化遗产。在每一年新旧轮回、物质生产的间歇时间,不断播种希望、消解困惑,春节节日中都有对来年的祈愿和设计,有仪式、有神圣感[1]。以往的春节一般进入腊月就开始筹备买年货、喝腊八粥、贴春联、年夜饭、祭灶、守岁、拜年、压岁钱、放鞭炮、祭财神、逛庙会、闹元宵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习俗无论在仪式上还是在程序上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在传承,有的在变化,有的在消失。比如一度使人乐此不疲的过年放鞭炮习俗,因为近年来环保意识的增强及各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政策的不同,有些地方禁止鸣放鞭炮,这一习俗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那些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在新时代的影响下,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针对这一现象,探索现在的春节有哪些新模式呢?

1.互联网新年红包的春节新模式

互联网作为创新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是传统春节模式的全新载体。近年来,各类app软件开启了春节送红包新模式,比如与春晚合作的微信摇一摇抢红包、百度集福抢红包、抖音集音符抢红包、今日头条集十二生肖抢红包等,最著名的是支付宝的集五“福”活动,支付宝集五福是2016年春节期间诞生的一个支付宝互动小游戏,目的是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支付宝软件,同时加强支付宝用户之间的社交。经过三年时间,这个小游戏成了一些用户惦记的“年味”,一种新年俗[2]。其实在互相赠送福卡、互抢红包的过程中,增进了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有一些人担心,以互联网新年红包为代表的新时代的年俗新模式会颠覆传统春节,消解春节的文化内涵。我认为,只要人们合理创新、合理使用互联网,保留传统春节深厚的文化内涵,就可以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春节的魅力,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2.网购年货的春节新模式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般过了腊月就开始筹备买年货,但是上班族年底是一年中最忙碌及重要的。法定节假日一般是在大年三十才开始放假,部分人没有时间去市场精心挑选年货,网购年货成了近几年春节的一种新模式。一般在春节的前几天,各大购物网站同实体超市一样开始促销、打折,甚至比实体超市的价格还要低,有的购物网站即使大年三十、初一也正常营业和送货上门。网购年货既能省钱又能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一些春节没办法回家的子女为了尽孝心,会选择网购年货,直接把年货从网上下单邮寄送到父母家中,这样既尽孝心又帮助父母购置年货,一举两得。

3.微信红包拜年,视频拜年的春节新模式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习俗流传至今,大部分都是登门遍访,晚辈们向长辈磕头拜年,平辈们之间互相道贺。这么多年过去了,拜年方式不再拘泥于串门、磕头等方式,如今拜年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很多在外地难以相聚的同事、亲戚、朋友之间,会发很吉利的数字红包来拜年,比如中国人最喜欢的数字6和8,甚至微信官方在春节期间会直接出现跟数字谐音相关的拜年红包程序。红包中还可以添加照片的功能,让祝福看得见。远隔千里难以回家的子女,除了可以给父母发拜年红包以外,还可以跟父母、朋友、亲戚进行“视频通话”拜年。

4.春节全家旅行过年的春节新模式

以前是“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父母在,一起游”。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子女,通过春节小长假,既想出门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又想趁假期多陪伴父母,因此很多人选择同父母一起出游,一举两得。近两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旅游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世界那么大,总想到处去看看,带上父母一起去旅行,远离喧嚣和烦扰,让身心回归自然与宁静。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实现旅游总收入42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数据表明,旅游休闲正改变着过年的传统,成为中国人最时尚的“年货”[3]。

现在很多家庭利用春节假期国内游或者出境游,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及传统文化,既放松身心又增长见闻。旅行过年似乎变得越来越时尚,当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精神生活,旅行恰好是精神消费的一种,因此产生春节全家旅行过年的新模式不足为奇。

5.相约电影院观看贺岁片的春节新模式

近几年春节,贺岁电影扎堆上映,可谓抢尽风头。现在有一些人认為,过年不看场电影就缺点啥。所以,看贺岁档电影已经成为中国人春节阖家欢乐的新模式之一。2019年猪年春节,贺岁档电影票房继续保持增长。近三年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假期贺岁档电影票房累计高达34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约10%。2018年春节假期贺岁档电影票房累计近57.71亿,比2017年同期增长约67%。2019年春节假期贺岁档电影票房最终以58.4亿的成绩收官,比2018年同期增长约1%。这一春节新模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使国民经济得到了同期增长。

6.文化年的春节新模式

为了丰富活跃市民的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2019年各地政府组织了不同形式的春节文化庙会。这样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还可以宣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年的春节新模式正在自发形成,比如央视的春晚已成为中国人年三十晚上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伴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扩大,很多人选择利用春节假期丰富精神世界,会选择到博物馆看展览、到图书馆看书、到剧场听音乐会等增长见闻。文化年的春节新模式,是强化凝聚力的有效措施,也是进行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教育的最佳契机。

7.新春生肖联名商品抢购的春节新模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春节是一年之始的意义,春节的文化意义通常会用一些特定的节日符号展现。春节的节日符号很多,比如春联、年画、鞭炮等,在这些春节符号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符号,那就是十二生肖。在春节诸多习俗中,都会看到十二生肖的影子。

生肖文化是传统文化中难以忽视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春节特别流行十二生肖首饰,这种首饰极具文化意蕴,以特有的纪念属性和收藏属性,不仅能带来好运气和好心情,而且是长辈们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寄托对晚辈美好祝福的不二之选。尤其每年的春节前后,作为贺岁产品出现的生肖首饰受到人们的追捧[4]。

一些人喜欢购买一些服饰鞋包品牌联名推出的限量版新春款商品,如以新年生肖主打的纪念币、邮票、吉祥物等,商品无论是文创纪念品还是生活用品,在设计上都充满春节文化的韵味,刺激人们的感官,产生购买的欲望。新春商品的抢购成为现在春节的一种新模式。

8.年夜饭多样化的春节新模式

三十的年夜饭又称为团圆饭,是大家翘首以盼的。中国人的年夜饭一般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也是年末最重要的一顿饭,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三十年夜饭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一些家庭年三十晚上都会做一大桌饭菜,全家人围坐着一起吃饭,很热闹。一些家庭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认为自己在家做饭样式较少,又较麻烦,给老人增加负担,索性提前到饭店预定年夜饭,把一切都交给饭店打理,让家人在春节假期得到放松。部分人忙于工作,大年三十仍然坚守在一线岗位,没有时间自己做饭,或者去饭店就餐,就会选择用点外卖的方式配齐年夜饭,外卖种类多样,方便快捷,节省时间。虽然年夜饭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方式,都是人们对阖家团聚、辞旧迎新的一种精神追求,为春节赋予了新的意义,形成了新的春节模式。

通过调查研究,探索了以上的八种春节新模式。这些春节的新模式,有创新发展,也存在问题,有人提出春节新模式,少了浓郁的“年”味儿,少了人情味,变得过于程序化,农耕时代的旧年俗体现了家的温暖,现代社会一方面是“天涯若比邻”,另一方面却是“比邻若天涯”,与其说是怀念单个旧年俗,不如说是怀念旧时那种温暖的感觉。但是有些东西随着时代会自然淘汰,生活方式变了,要强求留住某种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应该因势利导,形成健康、积极的新年俗[5]。

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新的春节模式会随之而来,无论传统春节模式还是新的春节模式,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社会的时空条件下,对待中国传统节日,需要有所变有所不变,既要保留它“原汁原味”的东西,又要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如闻一多所说:“如果要让这些传统节日在,就得给它装进一个我们时代所需要的意义。”要将其内涵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接,推动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具体化和现实化[6]。新时代的春节新模式,提升的是中国人过年的格局,不變的是中国人对于家国的传统思绪。

面对春节新模式,应该以包容之心看待,深刻地认识它、接受它。春节新模式是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时机,春节不仅能拉动消费,产生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营造适应现代化生活需求的文化氛围,让传统春节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新的年俗文化正在形成[J/OL].搜狐网,2013.02.25.

[2]支付宝集五福:年轻人大开脑洞,用牙签摆福字[J/OL].网易,2018.02.08.

[3]春节消费全面升级科技激活传统文化——《2018新年俗报告》下的中国年味[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8(9).

[4]张玲歆.中国的生肖文化与生肖首饰[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7.

[5]新华调查:春节从旧年俗到新年俗的变迁[J/OL]广西新闻网,2009.01.26.

[6]宋中发,张明.论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春节为例[J].南方论刊,2018,320(05):110-112,123.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应用研究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年”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SKZC-04)。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