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9-08-24 05:58闵海英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高职院校

闵海英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成为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的重点。为了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相关的教育要求,以提高高职学生的未来就业能力。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分析,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结构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结构,属于大的知识库体系结构范畴,是以大量数据为核心将研究对象和层次化的思想引入知识库系统中尽享研究的一种功能非常强大的体系结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是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1]。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1有些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基地,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还不充分,需要加强。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创新创业型人才对社会发展起着更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深受社会欢迎的稀缺人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给就业市场带来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这体现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理念的理解不透彻,所需教育资源存在缺口,普通大众对于双创的认知只是浅显理解。在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属于真正的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国家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宣传方面、政策落实方面力度不够,以致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一些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加大创新创业的教育力度,必将为我国输送一大批具备较强双创能力的有用人才,将有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1.2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渐认识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逐步加大对双创人才培养的力度,部分高职院校提高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并通过不断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强烈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践行。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中间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条件尚不完善,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例如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专门针对创新创业的课程教学,一些创新创业的宣传和讲座不能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专业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师资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不足,不能充分满足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实际需要。一些双创教育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积累,这就给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带来阻碍。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讲,一些高职院校建立了一些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平台,并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保障双创教育的顺利开展,形式上创建了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但是,要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實在在的成果,还要整合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有力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必要、充分条件,使双创教育真正落地开花,为国家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

1.3部分高职院校对国家的双创政策落实不到位。

我国政府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工作很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规范、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但是从教育现状看,一些高职院校对政府的这些政策落实没有到位,没有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扶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为大学生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但是实践证明,这些政策实施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一些高职院校没有树立真正的现代教育理念,还是扛着以往的教育大旗,走着以往的教育老路,对创新创业的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理解透彻,对政府实施的帮扶政策缺乏重视和有效落实。一些学校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不够重视,只追求形式,理论教学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达到创新创业的教育目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光凭学生的一腔热情,还需要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指导。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将进一步提高,无形中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自信心和干劲,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将有力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性发展。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分析

2.1依据社会需求,确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一,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确定社会紧缺人才的类型,进而确立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往的高职教育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高职院校要顺应社会发展,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念,真正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增强综合实力,建立一套可行的、具备操作性的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规划,并制订出能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的培养做到有目标、分步骤、一步一脚印地有效开展。高职院校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作为高职教育的重点,不断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提出更高的培养要求,既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又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并完成本校培养双创人才的教学任务,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

2.2对双创人才培养的教育结构进行不断完善。

教育机构是培养人才的有力保障,优秀的教育结构必能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其一,高职院校要建立优秀的教育结构,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不能一意孤行、闭门造车,而是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向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较好的其他高职院校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再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教育结构,使自己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上一层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及时做好与创新创业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工作,了解他们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症结,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他们排忧解难,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在双创教育中,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开展创新创业的模拟实验活动,在学校划定的创新创业结构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实验活动。通过这样的创新创业模拟,学校可以对学生特定创新创业结构下的资金、技术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大概的了解和掌握。有了模拟实验的参考,可以从宏观上对该创新创业的结构有了解,对于结构中的不合理、不科学部分,专业教师和专业人士可以做出必要的调整,使其更完善、更科学,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3]。另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实践检验,高职院校要积极为学生搜寻实践企业,作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3创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践行体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能单纯具备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高职院校要依据本学校学生的专业、市场需求等做出理性分析,让学生在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企业的基本运行知识。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模拟实验中,要适时开展一些创新创业的设计大赛增强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高职院校要鼓励大学生把创新创业的学习运用于实际生活,进行创业尝试,创业项目不必追求难度,只要从最简单的开始尝试就好。通过简单的实体创业实践,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4]。

2.4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模式進行调整。

以往的教育只是关注成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教育评价模式已经发生变化,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模式也需要调整,不能单纯依靠学生成绩评判,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归入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大学生在这种评价压力下,就会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例如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须课程,以此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5]。高职院校要确保每位学生公平享有创新创业的机会,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评价部门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评价模式。在校领导的参与和指导下,成立专业的创新创业评价团队,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给予专业评价。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创新创业能力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作为社会高素质的技能实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各大高职院校要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积极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添加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9):80-82.

[2]焦爱新,徐小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2):14-17.

[3]王晓天.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08):176-179.

[4]王栋.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河南农业,2018(15):11-12.

[5]李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10):39-40.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