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2019-08-24 05:58祁健李泳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祁健 李泳

摘    要: 对高校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要求,是国家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是高校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校园微信平台逐渐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具有捕捉信息的快捷性、获得知识的便利性等特点,便于大学生学习与交流。高校需要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探索如何运用和推广网络平台,利用微信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互联网时代,当代大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彰显个性。因此,继承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主动适应“互联网+”工作模式,是加强和改进此项工作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落实“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信网络平台,主动占领“微信阵地”,加强“微信宣传”,关注“微信互动”,激发“微信活力”,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一、“互联网+”高校学生群体微信使用现状分析

根据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3%。在大学生网民中基本上每一位大学生都有微信,组建取代了QQ和微博、博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影响。

当前,微信作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交传媒,其用户在不断增加,我国网民的主力军是20岁到29岁的年轻群体,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大,是其中最大的群体,可见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的代表,更加容易获取和了解互联网的使用方式,也更容易接受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传播模式转变。青年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至少八小时,甚至上课也是不时偷偷使用手机,随着无纸化阅读的流行,走路、坐车等都为无纸化阅读和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便利。同时微信平台的内容多样化,尤其是公众号平台的大量出现,这是很多大学生原因选择使用微信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台的挑战

(一)微信平台信息较多,一些大学生难辨真假。

微信平台在快速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在获取大量网络信息的同时,一些人由于辨识能力低会导致认识有误。随着微信经济的大量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发展新成员,使得一些大学生陷入微信传销或者被骗。新媒体计划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安全用网机制不完善,使得网络信息产生一些垃圾信息或者是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标题党,标题与内容完全不相符,因为标题的吸引而点击文章进行阅读,甚至在难以辨别真假的时候扫二维码加入一些社群,成为会员。对于这些的把控力度,都还不够。

(二)一些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不强,不利于管理。

网络的迅速发展,为生活与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使用者带来无边界的时间、空间,甚至是毫无道德约束。一些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侃侃而谈,但在现实社会中闭口不言,甚至是难以沟通。正是因为这种自由用网,使得管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出现新难度。在自由用网和使用微信的情况下,每个大学生用网和使用微信的习惯不一样。随机采访学生时发现,“微信对于自身的使用吸引力在于哪里”,有学生认为可以免费打电话、视频,有学生认为可以看朋友圈。朋友圈的不同内容、风格等吸引着人每天花不定的时候刷看,学生说在刷朋友圈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认识朋友,了解对方的生活,甚至通过评论有参与感。纵观各式朋友圈评论有些是客气的互动,有些是吐槽大会,有些是情绪的言论,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

(三)信息层出不穷,运营队伍缺乏培训。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学生能够快速浏览网络信息,而且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他们便愿意从网络上获取相关方面的知识。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大学生对知识吸取量已经远远大于辅导员队伍传授量,希望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这对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高校辅导员来自各个专业,大部分都不是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造成技术不足,难以应对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快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提出挑战。

笔者及学生团队建立“祁舰店”“LY永乐坊”“华管人”等13个公众号,并且推文数和阅读量居学校其他公众号平台的前列。微信平台的管理和监督需要辅导员把关,并且给予指导,但是运营团队以学生团队为主,学生团队大多以学生组织为集体,专业多以管理学类专业为主,专业比较单一。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缺乏新颖性,不能够跟新媒体的多样化形式紧密结合,使得宣传教育效果受到限制。

三、“互联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台的优势

(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样的工作方式。

近年来,微信平台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渠道,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转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等学习内容,或是文章阅读,或是视频观看。辅导员可以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一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促进作用的内容,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微信平台将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容性高的內容通过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展现出来,更便于班级管理。每个班级就是一个社群,通过微信平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同时通过拟建的社群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把控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便于辅导员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

每个学生的思想、性格、爱好等都是不同的,在以往的工作方法背景下,辅导员很难了解每一位学生内心的想法,一般都是在事情发生后才意识到学生存在的问题。但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微信还是比较活跃的,且更喜欢在网络上表达真实的想法。例如经常发朋友圈,这样有利于辅导员把握学生的思想与性格,产生问题后可以及时有效制定应措施。而且通过随机采访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朋友圈对其的吸引性在于朋友圈的及时更新和内容的多样化,通过刷看朋友圈可以了解身边同学的动态,以及从他人的分享中学习了解新的内容,有利于自我知识储备的更新。在更新过程中,如何识别有效信息,如何避免被一些不良信息诱惑是在运用微信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把控与甄别的。

(三)突破局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人们获取知识主要通过广播、报电视等,这些途径获取的知识时效性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局限,这些都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互联网时代,这些现象被彻底改变了,再加上网络具有惊人的传播速度,且信息量十分庞大,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与此同时,网络传递的信息还具有趣味性与多样性的特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与认可。另外,资源共享让学生与辅导员具有同校的资源,这使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增加了对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无形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运用大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和形式,拉近学生与辅导员距离,让老师与学生线上线下沟通交流双管齐下。

四、结语

笔者及学生团队建立的“祁舰店”“LY永乐坊”“华管人”等13个公众号,为学生推送原创正能量文章,唱响网络主旋律,弘扬青春正能量,做好思想引领工作。让网络思政成为学生喜欢吃、能吸收的“营养大餐”,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更多学生主动学习和践行。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充分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提升教育工作成效,优化教育工作方式和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到正确对待当前网络时代下教育的改变,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做到把当代大学生想想动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实现“互联网+思政”的目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可靠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君.“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议[J].高等建筑教育,2013(03).

[2]罗宇凡.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J].青年记者,2015(6).

[3]刘林青.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广告的现状与变革之路——基于SWOT分析法[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4]张良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路径研究[J].中青年发展论坛,2017,27(1):7-15.

基金項目:本文系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18年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编号:57-JY18030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