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2019-08-24 05:58杨君杨娟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创新新媒体

杨君 杨娟

摘    要: 在新媒体视域下,为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本文针对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探讨相关对策:通过创建微平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利用新手段,增添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性;拓宽新渠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实效性等,以应对变化发展着的新情况,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创新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快速更迭促进了微信、QQ、微博、各种直播平台、网络平台、自媒体等新兴媒介的普及与应用,日益影响人民大众的生活。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深受新兴媒体的影响,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视域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当前一些高校面临的问题。

一、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就是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传输网络,向用户提供信息(数据)服务,发挥传播功能,并能使传播者与受众者(用户)互动的媒介总和”。主要以QQ、微信、微薄、手机APP、网络平台等为表现形式,具有开放性、多样性、虚拟性、匿名性等特征,就像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随着网络、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传播的内容日新月异,传播的数量不断更新,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教育内容更全面、更丰富、更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新媒体不仅可以看到静态的文字信息,还可以看到动态的声音和图像,不仅可以看到当前当地的一些信息,还可以了解过去及其他地方的各种信息。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学校网站、微信群、班级QQ群、微信公众号等,发布一些时事新闻或通知,让在校学生及时掌握一些时事动态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可以利用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即时沟通与互动,提高工作效率,随时传播教育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与手段。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计算机、手机等多媒体平台开展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微信的普及促进了人们的沟通交流,不仅可以发文字信息、语音信息,而且可以视频交流,突破时空的界限,方便交流与对话。各种学习网站的建立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手段,如网易公开课、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学习公社等学习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本校教师开设的课程,而且可以学习其他学校教师开设的课程;不仅可以学习当前的主流课程,而且可以学习其他时期的课程;不仅可以学习本专业的课程,而且可以学习其他方面的课程,如大学课堂、讲座、论坛、学术报告等突破时空的局限,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真正实现“大学没有围墙”。

(三)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新媒体可以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在新媒体中,学生可以更全面、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知识,这些优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前一些高校在网络平台开设思政课,不仅可以播放教学视频、观看PPT,还可以进行随堂测验和讨论,打破以往的固定课堂的模式,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QQ空间、微信朋友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

二、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不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发表言论,随时随地阐明自己的观点,特别是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特点,使信息传播在便捷自由的同时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增加大学生判断信息真伪的难度。同时,一些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的风靡使有些学生沉迷于互联网,这些情况仅靠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约束难以应对,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

(二)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性。

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具有双向性,人们不仅可以单向地接收信息,而且可以自主地发表个人观点、表达个人意愿。由于目前新媒体方面适用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及行为主体的隐匿性特点,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道德规范具有的外在约束力降低,导致网络上有些不道德行为,给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觀、价值观的大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并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同时一些学生通过网站、手机APP等各种渠道自由发布和浏览信息,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有时处于被动局面。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监督,且在信息发布、信息接收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和难控制性,容易影响社会认知和自我分辨能力不强的一些大学生,增加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三)挑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新媒体的自由性和匿名性特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出挑战。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以灌输、疏导等方法为主,可以与学生面对面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如今在新媒体下,学生可以匿名发表信息,比如QQ、微信、微博等平台,思想政治工作者难以锁定特定的对象,即使发现问题也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面对复杂又多变的新媒体时代,如何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媒体时代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引导性和实效性。

(一)创建微平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时代,深受时代影响的大学生们,追求个性、展现自我、渴望得到尊重与关注。面对如此多元化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创建微平台,掌握网络话语权,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一是充分发挥好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作用,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随时随地开展教育;二是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壮大,微信公众号平台快速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积极向上的文章或时政要闻,给予学生正面的指导和思想的指引。我们要充分发挥利用好微平台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活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二)利用新手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性。

随着智能手机迭代速度越来越快,新的应用方式层出不穷,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手段的即时性和指引性特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性。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调整心态,更新方法理念,面对大学生不能仅依靠以往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了解新媒体的运行机制、熟悉新媒体的话语表达等,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不断融入大学生群体中;二是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如充分利用大学生慕课、学习通等自主学习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校利用学习通这个平台开设“尔雅通识课程”,学生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观看完课程视频、完成课程作业、参与讨论、在线考试即可,大大促进师资力量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充分发挥网络直播平台的作用,利用微信、QQ的即时通话功能,开展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习近平总书记7.2重要讲话精神”等主题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与交流,于潜移默化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拓宽新渠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并不是一味地否定以往的教育方法,而是在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实现教育方法的推陈出新和革故鼎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思想政治工作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在新媒体环境下,要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结合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工作方法。例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灌输这个传统教育方法。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要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他强调工人阶级掌握科学理论的基本途径。所以,应该结合时代特征重新润色灌输,更新灌输的方式。如在启发引导的模式下灌输,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和条件,利用图片、视频、音频、PPT等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开展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增强兴趣,并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工作,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不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融入相应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加大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才更有活力、更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与重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3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3]朱剑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5):89-92.

[4]郑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探析[J].科技风,2015(7):234-243.

[5]刘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黑龙江科学.2018,9(7):110-111.

[6]宋洁.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转换与方法创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5):89-118.

[7]马琳琳.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6):148-149.

基金项目:宿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szxysz201816)。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创新新媒体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媒体融合下广播电台编辑工作创新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微博舆情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