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9-08-24 05:58陈敏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陈敏

摘    要: 大陈岛垦荒精神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蕴含着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强的价值引领作用。高校学生干部对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干部出现的问题,提出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其“四种意识”、加强制度化建设等举措。

关键词: 大陈岛垦荒精神    学生干部    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高校在校生数量的迅速增加,高校学生干部作为高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大体上可以满足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要求。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急需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1]。高校学生干部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强有力、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奉献精神,激发内生动力,为高等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学生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2],在师生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3]。随着高校学分制、弹性学制的推行及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不断深化,再加上当代大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自我意识强烈,学生干部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经过多年的培养建设,整体的发展趋势是良好的,但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学生干部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1.一些学生干部自身认知不到位。

第一,动机不纯。个别学生把加入学生干部队伍作为谋求学生干部加分、推优入党、求职推荐等个人利益的捷径、垫脚石,表现出浓厚的功利色彩。第二,缺少合作意識。一些学生干部没有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相互之间自成一体,界限分明,缺少交流和共享。第三,主动性不足。在工作中被动接受工作,没有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容易在工作中陷于被动与尴尬。第四,责任意识淡化。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当上“干部”就可以一劳永逸,履职不尽责,工作上敷衍,在工作分配上推三阻四。第五,服务意识淡化。现如今服务意识逐渐在一些学生干部身上淡化、流失,过于强调个人主义,事事讲条件、求回报,缺少奉献精神,责任感、使命感淡化。

2.一些学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机制不够健全。

第一,选拔制度不完善。在现有的任命制和选拔制两种选拔制度,对学生干部的各类职务的职责及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难以做到全面的考察和细致的了解。第二,缺少对学生干部履职用权的监督。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高校没有建立系统、科学的监督网络,对加强学生干部授权意识的培养认识不到位,缺少对学生干部如何正确行使权力的有效引导。第三,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缺少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考核重结果轻过程,导致那些真正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学生干部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影响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

3.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力度不够

目前,一些高校各级领导老师对加强学生干部连续性、全过程培养的认识不够充分,对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较为普遍[4]。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缺少科学规划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些高校过于强调通过实际工作来锻炼学生工作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忽视学生干部连续性、系统性培养[2]。另外,高校负责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老师相对经验不够,大多由新入职的教师兼任学生组织的指导老师,自身能力不强。再者,在实际工作中指导老师的大部分时间被事务性工作占据,导致缺少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系统教育。

二、大陈岛垦荒精神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大陈岛垦荒精神产生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传承,早已和当地的文化相互融合,成为人们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大陈岛垦荒精神包含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精神,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四者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风雨无阻,“垦荒”前行。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在目标上是相互统一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是青年垦荒队员响应团中央号召,积极投身“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奋斗史,体现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是未来各行各业建设的中流砥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我们要培养他们以国家、民族发展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大陈岛垦荒精神体现的正是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所应具备的精神品质。其中“艰苦创业”有助于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力更生、不畏艰难的品质,是每个人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奋发图强”有助于他们以砥砺奋进,奋发有为,努力谋求富强的精神状态投入实践中;“无私奉献”有助于培养他们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在承担社会责任和青年历史使命的过程中,为党和国家事业奉献力量;“开拓进取”体现的是勇往直前、敢当敢为的,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建设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敢于创新、甘愿奉献、努力拼搏的精神,激励他们做新时代的垦荒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

三、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途径探索

习近平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6]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有效措施。高等院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输送人才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价值观的使命。我国向来非常重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都要求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指出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意义重大。

1.将大陈岛垦荒精贯穿于学生干部教育培养全过程。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巩固积极的价值认同、形成自觉的价值实践,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价值引领。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干部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用其所长。第一,高校应该根据新时期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把大陈岛垦荒精神得精髓融入学生干部日常培养工作中,注重理论教育和动手实践相结合,使广大学生干部进一步认识“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内涵。第二,将大陈岛垦荒精的内涵编入学生干部培养计划里,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形式、实践类型和社会服务,将大陈岛垦荒精贯穿学生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深化广大学生干部对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达到将大陈岛垦荒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第三,将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内涵要求融入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察的环节,并将其作为衡量学生干部评价推优的重要参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第四,利用大陈岛垦荒人事迹、红色资源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价值认同教育。例如一江山岛登陆站纪念馆、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大陈岛垦荒精神研究中心等,将大陈岛垦荒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干部的心中。

2.用大陈岛垦荒精神引领学生干部培养“四种意识”。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建设伟大祖国号召”而形成的一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优良品格,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力量对高校学生干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引领作用,因此,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干部樹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实干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

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重要内涵,蕴涵着不畏艰难,奋发有为的开拓精神和自立自强的自主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发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的艰苦奋斗精神,利用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引导广大学生干部增强担当意识、实干意识。在培养服务意识方面,大陈岛垦荒精神所包含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学生干部培养服务意识提供榜样,将大陈岛垦荒精神内化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价值标准,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干部牢记使命,牢固树立无私奉献,积极开拓进取,全心全意服务广大师生的意识,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学生干部。“大陈岛垦荒精神”中的“开拓创新”精神就是对敢于冲破旧观念束缚,勇于焕发创新活力的体现。我们要重视发展学生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在培养学生干部创新意识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积极探索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学生干部学习、生活、工作各个环节,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各个方面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大陈岛红色垦荒文化资源,形成以大陈岛垦荒文化为特色的教学体系,建立践行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培育机制,真正实现认知、认同到践行。

3.以大陈岛垦荒精神为导向,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制度化建设。

对于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要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形式多样化、内容接地气的育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教学等途径,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深刻认识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当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密切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准确把握其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深入探索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和途径。例如,发挥国庆日、五四青年节、重要人物纪念日等节庆日的独特优势,开展内涵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志愿服务活动和“学雷锋纪念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制度化、常态化建设。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作为大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载体,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完善和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健全符合他们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的培养体系。在选拔过程中坚持“三公”选拔原则,进一步改进学生干部的考察机制,坚持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了解接触,遵循“能力—岗位”匹配原则,做到优化组合。另外,还可以分层分类建立学生干部储备队伍,着眼于未来配置需要,提前规划,合理布局,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不断探索和完善学生干部的考核评估机制,以工作业绩和成效作为学生干部考核评估的主要指标,以促进学生干部自身发展为最终目的,以培养能力、引导发展、调动积极性为根本目的。从“德、能、勤、绩”四个层次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定,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建立有利于他们自觉传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科学评价机制。进一步转变学生干部的培养理念,创新培养方法,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分析他们的成长路径,合理规划他们的成长台阶。例如,组织学生干部赴基层团组织挂职锻炼,增加他们多岗位历练的机会,促进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积极组织他们开展社会服务,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学生干部成长导师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进一步满足他们全方位成长的需要。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把垦荒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大德育”“大学工”的工作格局,将垦荒精神的内涵转化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内在动力,成为垦荒精神的自觉践行者。垦荒精神作为我市特有的红色教育资源,要积极探索、创新大陈岛垦荒精神在校园内的传播途径,主动发挥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贯穿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尹嫒琳子,何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7(4).

[2]黄素晶.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6(17).

[3]朱安宏.新时期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新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7X).

[4]赵欣华,孙海霞.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应做到培养与使用相结合[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4).

[5]黄米富.新时期“垦荒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传承[J/OL].台州党史网,2017.

[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OL].新华网,2018.

基金项目:2018年度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社科优秀青年专项课题”“大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整合路径研究(课题编号:18GHQ08)。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谈高职院校中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学生干部成长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