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回乡执教意愿的调查

2019-08-24 05:58王鑫敏谢永朋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王鑫敏 谢永朋

摘    要: 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来自农村,对农村更加了解,更容易适应农村环境。促进徐州市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回乡执教,不仅能增加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的就业选择,而且能促进农村教育不断发展。因此,促进徐州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回乡执教,需要徐州政府和本科高校共同努力。

关键词: 农村生源    本科师范生    回鄉执教    意愿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一)徐州市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具有不均衡性

合理的配置师资队伍是公平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是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徐州市的基础教育在师资配置方面存在不均衡的缺陷。城乡间的师资配置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农村地区,有的学校因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导致师资力量更加薄弱,以至于一些农村孩子难以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而在徐州市区,学校教学条件相对先进,教师大多优先选择在市区任教,因而师资力量雄厚。

(二)徐州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具有滞后性

江苏省是全国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相对发达[1],其中南通、苏州及泰州等几座城市成就突出。随着“智慧南通”学习平台的正式运行和不断推广,南通信息化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苏州市政府推出的名为“苏州学堂”的免费学习平台,使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有选择性地练习。泰州的“泰微课”现已升格为“江苏泰微课”,并在整个江苏省逐渐推广开来。相比较之下,徐州的“彭城课堂”虽然包含微课和专家讲座等内容,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善[2]。不难看出,徐州市的信息化教育仍然滞后。

(三)国家政策促进激励大学生下乡执教和农村教师留乡执教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战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不断提高大学生下乡执教意愿、激励农村教师留乡执教的政策。目前,“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成为《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的十大重要举措之一。《计划》明确指出:“推进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鼓励引导师范生到乡村学校进行教育实践。”其次,“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在师资配置不均衡、信息化教育滞后和国家鼓励支持农村任教的三重背景下,引导和促进徐州市农村生源师范生回乡执教不仅促进了农村生源师范生就业的现实选择,而且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徐州市农村教育和农村生源师范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徐州市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回乡执教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过程

本研究以徐州市的农村生源本科师范师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分别来自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师范大学。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研究。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从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回乡执教意愿及影响因素出发,设计出可行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有29道题。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共对400名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80份。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徐州市农村生源师范生回乡执教意愿现状。

(二)调查结果

1.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对就业形势的态度。

对徐州市当前就业形势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的就业选择。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徐州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良好(选择“很好”“比较好”“一般”),比例高达68.2%。

2.徐州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就业倾向。

徐州市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首选就业方向呈多样化格局,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结果不难发现,现在师范生的就业方向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教育系统,越来越多的师范生尝试在政府部门、企业单位或其他行业就业,同时还有部分师范生选择自主创业。反映出在国家的引导下师范生已经转变了思想,树立了多元化的就业观,使得师范生在择业时有更多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师范生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徐州市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对就业形势的态度良好。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改变,徐州市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非独生子女家庭,意味着徐州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对教师的需求量也在增加。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的需求量比“计划生育”时期要大得多,给师范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师范生的就业形势良好。

第二,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就业倾向于学校。调查结果显示,徐州市近7成以上的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首选的就业方向为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师范专业性质的影响。师范专业学生以女生居多,更愿意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因为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较稳定。其次,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这一行业的就业压力,使得多数师范生优先选择在学校就业。

第三,从整体看,徐州市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回乡执教的意愿并不强烈。在所有样本中,77人愿意回乡执教,占总人数的20.3%,大多数师范生更愿意到城市地区任教。产生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农村生源师范生虽然来自农村,但是对徐州农村教育现状并不十分了解,有的甚至对农村教育存在误解。他们对农村教育的认识仅停留在自身经验上,对农村教育现状缺乏正确的了解,使得他们不愿意留乡执教。

三、促进徐州市农村生源师范生回乡执教的建议

(一)政府促进农村生源师范生回乡执教的建议

为增强徐州市农村生源师范生回乡执教意愿,首先政府必须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改善徐州市农村的生活环境,同时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1.政府要积极改善徐州市农村的生活环境,促进师范生回乡执教。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在就业时都会优先考虑工作环境这一因素。工作环境直接影响师范生的择业结果。因此,徐州市政府要积极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缩小城乡间的差距[3],以吸引农村生源师范生回乡执教。与此同时,政府应不断改善农村的学校环境。农村生活环境和学校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使农村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而且可以改变人们对农村的固有偏见,提高农村生源师范生回乡执教的意愿。

2.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变徐州教育信息化滞后的现状。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71%的徐州市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更愿意选择去城市地区工作,不仅因为城市地区的薪资待遇较好,更因为城市地区的信息化教育更加发达。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改变了教师原有的工作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徐州市要提高农村生源师范生回乡执教的意愿,政府就应该加大对农村信息化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变徐州信息教育滞后的现状。

(二)师范院校要做好农村基础教育宣传和就业引导工作

提高徐州市农村生源地本科师范生回乡执教意愿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仅依靠徐州市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科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本科师范生的摇篮,对师范生的就业意愿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4]。因此,徐州市本科师范院校应积极宣传,为促进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回乡执教做出贡献。

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虽然对农村状况相对了解,但是对农村教育现状的了解却不够深入,往往停留在个人体验方面。对农村教育现状了解不深入,容易使他们对徐州市农村教育产生误解,从而放弃回乡执教。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徐州本科师范院校应定期开设农村教育现状专项讲座,帮助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改变对农村教育的错误理解,正确而深入地认识农村教育现状,对引导徐州市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回乡执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徐州市农村基础教育的改善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雁.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策略探究——以徐州市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96-97.

[2]肖瑞雪,权利娟,毕家娟,赵秋锦.徐州市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1):22-24.

[3]党佩华.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浅析[J].南方农业,2017,11(36):64-65.

[4]江静.农村生源本科师范生回乡执教意愿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cx2018226);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課题(项目编号:2017SJB1027);2017年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72130);2017年徐州工程学院校级科研课题(项目编号XKY20171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