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职学生德育评价的有效方法

2019-08-24 05:58祝满华吴清晰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优化策略

祝满华 吴清晰

摘    要: 针对德育评价现状,中职学校基于发展性德育评价理念,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丰富德育评价内容,拓展德育评价主体,创新德育评价方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德育评价    优化策略

德育评价对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起着引导作用,是优化德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促使学生自我反省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特别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发展性中職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目的,形成从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全过程的德育评价,改善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

一、中职学校学生德育评价现状

职业学校的关键一点在于“职”,德育工作要围绕“职”而展开,但目前一些中职学生德育评价存在功能窄化、内容片面、主体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存在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一)评价功能窄化

中职生在文化课学习上以“够用”为原则,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单纯地定位于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忽视或削弱德育。一些中职学校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德育工作上,弱化德育工作深度,德育评价结果是对学生进行优、良、中、差的“鉴定”“分等”,过于注重评价的奖惩功能。

(二)评价内容片面

德育评价是对德育工作的效果和价值做出的评价和判定。一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以“服从”“听话”为目标。部分中职学校仍然沿袭每学期写操行评语的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只注重学生政治理论课成绩的评定,甚至只是把学生出勤率或纪律、卫生等当作德育评价指标,没有全面考查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认知与行为能力等,压缩德育评价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三)评价主体单一

一些中职学校德育评价主要是由班主任判裁,学生往往被看作是有待塑造和教化的无知客体,被动地接受德行的教化、人格的塑造,被动接受、简单记忆和重复德育规则,没有形成德育评价的有效机制。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大多是生产、服务、技术与管理第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对他们职业道德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行业与企业参与,中职学校要与行业、企业构建起互动有效的德育网络,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职业观念与职业行为。

(四)评价方法陈旧

德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是教育者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互动过程。一些中职学校以知识传授为主,以考试的形式评价学生的道德水平,把德育知识化、应试化,难以考量学生在情感、意志与行为上的表现。德育评价方法追求量化,结果容易使学生“知”“行”分离,偏离德育工作本质。

二、优化中职学生德育评价的策略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中职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才服务”工作理念,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丰富中职学生德育评价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中职学校除“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德育必修课程外,还应开设“心理健康”“创业教程”“创新教程”“就业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等选修课,同时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对学生开展专业、职业、择业、创业、实习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4+X+Y”德育课程体系,“4”项(必修课)与“X”项(选修课)与“Y”项(实现个性发展的德育校本课程)相辅相成。如教学“就业指导”,开展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及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激励学生根据社会需要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帮助学生逐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顺利就业。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等课程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中职德育与各学科教学“一体共在”,教师分析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训技能训练课的德育元素,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考核之中,所以中职学生德育评价内容包括日常规范、平时学习、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将成绩评定与个人品行表现、学习态度、行为规范相结合。中职学校通过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生涯规划书、工学结合顶岗实践表现、仪容仪表、出勤、文明卫生、纪律、体育健康、各种活动参与率、劳动态度、职业习惯、设备养护等与职业需要相关内容,形成学生“德育发展档案袋”,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二)拓展中职学生德育评价主体

根据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在评价活动中要努力促使所有与评价有利益关系的人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现阶段中职学校普遍采用“2+1”或“2.5+0.5”等办学模式,扩展中职学校的育人空间,相应扩大中职学校的教职员的范围。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中职德育空间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学校拓展到校企合作单位,所以中职德育评价不仅在课内进行,而且在社会大背景下进行。

随着发展性评价理念的兴起,新时代迫切需要更新中职学生德育评价的理念,树立以中职学生为主体的德育评价观。人的素质的改善有多种因素,但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本身。德育的过程并不是以外在教育为主的过程,而是一个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过程。德育评价最主要的功能是培养、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反思自我,在此基础上自我探索、自我悦纳,重构自己的经验和行为,实现学生在德育工作中不断改变自我的思想品德结构,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同时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空间已拓展到企业,企业和指导学生实习师傅成了学生德育评价的主体。中职学校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观念,任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企业实习指导师傅、同学及学生本人参与中职德育评价,分阶段、分学期地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学科学习和实习实训中的表现给予全面的评价,并指明思想道德修养的不足与努力方向。中职德育不同的评价主体从不同角度参与评价,使评价结果全面、科学、正确、合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化”。

(三)创新中职学生德育评价方法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教育的评价功能在于促进,不在于选拔。”然而一些中职学校将德育评价方法的科学化简单地等同于量化,片面追求评分、划定等级,而对中职学生道德行为的提升没有充分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长处,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结合。中职德育评价改变以往的以德育知识考核为主只重视学生考试分数高低的德育评价方法,把学生发展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面向“未来”,重在发展。中职学校依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结果和过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互联网平台制作“德育发展档案袋”,学生可以随时上传品德成长材料,自主管理档案袋中的内容,既有成绩要求,又有行为检验。学生同学、教师和家长等可以登录平台,随时随地地查看学生的档案袋,通过点赞、星级评价、文字评价和语音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多元评价。不仅使中职德育评价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而且使中职学生认真反省,不断上进,更容易实现德育目标。

(四)科学运用中职学生德育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反馈是德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学校德育的效果。最有用的评价应当提供反馈信息。評价结果是指评价者对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和综合,在此基础上获得评价结论。德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道德素质,中职学校应根据不同的德育评价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等级表示,诊断性描述,发挥引导、诊断和强化功能,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与学生的助学金发放、荣誉评比、升学、就业直接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找到问题—总结经验—确定发展目标—采取行动”的循环动态过程中向着高水平迈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特长和开发潜力,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来水平基础上得到提高,提升学生的道德综合素质。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命脉,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仪,是学生行为纠偏的校正仪。中职学校要不断更新德育评价观念,合理运用评价功能,将职业能力培养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培养职业素养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中职学生德行的养成和发展,帮助学生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为企业培养出对口、专业、适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邬余俊.基于中职教育实践的研究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6(8).

[2]金生鋐.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8.

[3]李坤崇.多元化教学评量[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1:312.

[4]张典兵.德育评价研究30年:回溯·反思·展望[J].学术论坛,2011(1).

[5]匡瑛.批判性道德意识教育视角下职校德育灵魂的重构[J].职教论坛,2011(25).

本文系课题《基于融合理念的中职德育工作实践研究(azjxh171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优化策略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