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践行终身教育理念

2019-08-24 05:58王亚萍田夏彪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

王亚萍 田夏彪

摘    要: 学校要培养适应和引领社会进步的生命主体,就要在教学中践行终身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解放和超越自我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通过多元系统的教学内容供给、灵活多样的选择教学方式、激励反思的教学评价机制构建,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 终身教育    学校教育   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养成不断反思进取的学习习惯。要实现这一宗旨,学校教育有必要树立和践行终身教育理念,转变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建构多元系统的课程理论体系等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习能力,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学校教学内容供给多元系统,满足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需求。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培养的学生是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生命体,最终融入社会,需要面临和积极解决人类发展中的多种矛盾,比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通过不断提高素質能力,在消解困境中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无可置疑,教育要开发人的智力、能力(包括道德判断能力等),要开掘人的大脑潜能等。但教育更重要的是发展人之发展的动力,授人以自我发展的‘发动机和‘钥匙,并不断提高它们的能量与功能范围”[1]。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学校教学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并非单一的理论文本和片面的学科知识。可实践中学校教育仍然偏向于学科知识的提供,学生更多地围绕应试课程展开学习,教学注重知识的训练,且由于缺乏不同知识之间的系统整合,加之教学过程的封闭性,知识对应的社会生活复杂性和系统性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呈现,致使学生所学知识是虚弱无力的,难以发挥认识、解释和改变生活的积极力量。可以说,片面应试的学校教学不利于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知与行的脱节。

为改变这一现状,让教学回到育人的宗旨目的,促使学生身心和谐统一,推进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系统的社会问题,学校教学要摆脱之前唯应试的导向,在内容上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知识刺激,而不仅仅囿于片面的应试学科知识,要基于其学习兴趣、潜力接受更加自由全面的学习内容,确保所学内容能更好地投入生产实践中,以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三大矛盾关系问题。一方面,学生走向社会之后,要具备推动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能力,以便为社会创造财富,离不开学生对自然科学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做到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做到活学活用,避免出现“知行分离”[2]。另一方面,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生存发展离不开与他人交往。交往中需要达成共识,需要有效的德治和法治,为人们的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理应为学生提供社会科学知识,助力学生融入多元文化生活世界。通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熟知社会规则、法律、道德等,学生才能实现在社会中自由发展。再者,人作为精神性的存在,需要夯实人文科学知识,顺应精神文明社会发展。基于这点,学校教育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在精神上给予学生正能量的补给。人的精神世界是否丰富决定一个人的生存意义,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科学,有利于找到实现自我的路径。学校教育应向学生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便顺应精神文明社会发展。

总之,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所有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素养,为未来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学校教学内容理应是丰富多彩的,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矛盾关系设计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有效的学习资源,满足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提高其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学校教学方式选择灵活多样,促进学生知识理解的内化。

学校教育对人的培养是通过一定教学方式实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体现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常态,完成教学任务,又关系着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激发与维持[4]。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教学实践中必须思考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而不单是讲授法。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基础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呢?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中,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个性差异的不同和具体学科内容难点的不同,采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方式[5]。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注入式教学,方法上以讲授灌输为主,忽略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是僵化无力的,师生的生命经验、思维想象得不到有效的开发,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单纯的记忆训练。

无疑,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内化知识。灵活选用教学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确教学是围绕学生进行的,要以学生的体验为主。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知识并非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识主体主动构筑的[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体验为主,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学生主动构建知识。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内化知识的能力;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学生的发展存在共性,也存在个体差异。基于这点,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人。总体而言,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要顾及学生的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及学习兴趣。只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也只有成功的教学才能实现学生将知识理解内化;最后,教师要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灵活选用教学方式。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到位。教师只有在正确解读教材的前提下才能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课程要求的内容,实现课程目标,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掌握。教师要学会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就是用好、用活教材,不是让课本成为学生们的世界,而是让世界成为学生们的课本[7]。

概言之,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學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体验为主、正确解读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灵活选用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内化知识之外对知识的创新性理解。

三、学校教学评价的激励反思,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认同。

学校对人的培养是一个周期性的系统过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仅依据一次性或短期的考试成绩核定,将评价标准定位于考试分数,过于强调教学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如此就造成学生围绕“应试分数”追逐引出了“好坏”之分。就如钟启泉先生对应试教育的批判所指出的,在学校教育中,部分学生成为胜利者,绝大多数学生成为牺牲品[8]。这样的结果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初衷,忽视了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即教学评价要激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自我认同,而不是让学生相互竞争或成为对手。因此,在学校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以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我认同感。

首先,评价标准不应局限于成绩。以成绩为评价标准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虽然能反映出部分问题,但这样的评价结果过于片面。尤其对于成绩不佳的学生而言,单一的评价形式容易对自己造成错误认识。成绩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忽视自身的闪光点;成绩好的学生可能沉浸在他人的夸奖中,忽视其他方面的不足。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本身就存在个体差异性。正是个体的差异性存在决定了评价标准理应多样化。评价标准应当从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拓展到学生知识、技能的应用与创新能力方面,学生在课外的表现应作为评价标准。其次,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在素质教育评价中,评价主体具有广泛性,不仅包括教师、学校领导、教育行政机构,还包括学生和家长。通常学校评价学生都是以教师作为评价者。人为评价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带着主观情感而导致评价结果不客观。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教学评价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回顾往期学习生活,反思总结学习心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正确定位自己。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校需要构建评价标准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学生自我评价的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评价—反馈—改进”的学习中认识自我,不断通过学习与反馈跟进自身成长,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深刻认识自我的同时建立学习自我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鲁杰.应然与实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4):1-8.

[2]田夏彪.教育何以把人培养好?[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2):166-171.

[3]卢雪容.打造地理高效课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9):168.

[4]陈殿兵,杨新晓.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68-72.

[5]陈艳玲.小学高年级语文多样化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的研究—以临漳五小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6][美]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著.高文,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53.

[7]汪湘贵.浅议改革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必要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30.

[8]钟启泉.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全球教育展望,2004(10):3-7.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