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分析

2019-08-24 05:58张宇琪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部编本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

张宇琪

摘    要: 当前,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正陆续在全国推广使用。作为语文教材中综合性最强的学习板块,综合性学习的内涵、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都应该更新。本文以部编本二年级上册(以下简称“部二上”)教材为例,分析说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部编本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综合性学习内涵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②可见,课程标准设置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为此,历任教材编者都在各版语文教科书内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板块,以便让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语文教科书设置了“做做说说”板块,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和社会后,说说观察的结果,根据观察写或画出作品,并且在组内交流。苏教版以三维目标为核心理念编写教材,提供了显性的语文综合学学习指导,为教师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提供了方便的同时,将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大大缩小,仿佛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就是“观察生活+听说读写+小组交流”,这是一种“狭义的综合性学习观”。

根据现有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高尚品德、高雅审美品位,给学生以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听与说、阅读与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要在语文问题的交流、合作与讨论中培养分析与探究问题的思考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美的欣赏能力,还要在典范的汉民族文学语言咀嚼中欣赏民族独有的文化魅力。部编本编写理念之一是“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③。在此原则下,部编本并没有设计单独的综合性学习板块,而是将听说读写、思维、修养、审美、优秀民族文化等方面分开编排,每一单元都在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板块之外设计了其他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因此,教师在界定部编本教材内的综合性学习素材时,要采用“广义的综合性学习”内涵,即不论教材中有无显性的、集中的综合性学习板块,只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的优秀民族文化,就可以纳入综合性学习,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素材。如“部二上”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的第三个思考题“读一读,想想下面几句话的意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④。本篇课文《树之歌》作为本识字单元的一篇课文,最重要的任务是作为识字教材出现。课文后的思考题却选用了我国古代的成语、俗语,将植物学意义的“树”和象征意义的“树”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向深处思考。这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并非易事,但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成为教师进行综合性教学的素材。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1年级—2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目标为⑤: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进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⑥。

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特点有三:

1.偏重学习态度甚于学习能力。如三条中有两条要求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活动保持“好奇心”和“热心”,要求学生对“感兴趣”的地方提问,包含“主动学习”的因素。

2.注重学习过程甚于学习结果。目标中只要求学生可以“进行讨论”“观察”“表达”“参加活动”,并不对所达到的学习成果做任何准确性、生动性或创新性要求。实际上,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需达到的学习成果进行规定有助于将教学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考虑到第一学段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比较薄弱,教师在设置目标时尽量由简入难、循序渐进。

3.注重对合作学习、集体学习的体验。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停留在“游戲”上,合作学习和集体活动在本质上是一个“集体游戏”,只不过是承担了教育功能的“集体游戏”。

实际上,在其他几种版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中,鲜有对“学习态度”的重点关注。比如苏教版教材在二年上册教材“练习六”的“说说做做”板块中,提出的要求是“说说下面各是……收集几个……弄清楚……互相交流一下”,在部编本教材的口语交际板块,会出现“认真听……注意听……记住主要信息……”的要求,这是部编本教材的可贵之处。

部编本教材在编排综合性学习时的分散性实际上给教师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缺少完整的、系统的目标指引,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单元主题和学生学情按照以上原则制定教学目标。

将第一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拆分开,具体落实到“部二上”,本文建议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学习目标设置如下:

1.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有好奇心,能发现问题并尝试提供答案,结合课内外阅读积极进行讨论,讨论时态度认真,使用礼貌用语。

2.结合“部二上”课文的学习,用口头连贯的话语或者生动的图文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集体活动,以小组形式参加校园、社区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意义并尝试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小组的活动成果。

三、小學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采用的观念和方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接受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的基础上,按照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所作教学设计的方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也意味着教学观的转变:教学即研究。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研究,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研究,也可以是教师帮助学生研究”⑥。以此为第一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原则十分恰当。由于缺少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第一学段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综合性学习的合作性、探究性,主要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中完成,其次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中完成。

基于综合性学习内涵有所扩大,目标设置的弹性增强,对师生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的更新进行了整理:

1.小题大做法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设置了独立的阅读、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单元练习版块,而将具有综合性学习可能的内容以课后思考题、选做题等形式穿插到各个单元,给语文教师留足弹性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自主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所谓“小题大做”,便是将本来的一个思考题或者一个口语交际板块,结合本学段、本教材目标加以设计,扩大成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板块以“有趣的动物”为主题,要求学生“吐字清楚,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⑦。教师可以在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目标的基础上,将此板块扩展为“小小动物园”综合性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图片,并准备长达一分钟的口头介绍。这就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搜集、甄选信息的能力。在班级中举办“小小动物园博览会”活动,每个同学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动物图片,请其他同学有礼貌地提出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在博览会结束后,要求同学们写下自己最欣赏哪位同学的介绍,并写出理由,尝试使用自评与互评的评价机制。老师将同学们写的表扬语做成画报,粘贴在教室里,最终完成师生合作。如此可将新学期第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当作范例实施,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听说读写结合、有意识地跨学科学习、主动将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为接下来的小组综合性学习实践打下基础。

2.化零为整法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素材在结构上相对分散,但是其主题上具有一致性,可以说有“形散神不散”的部分。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可以将学习的“主题”相同的不同板块聚合在一起,形成较大规模的综合性学习课题。

如第三单元“手工”为主题,适合与美术学科相联系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做手工”,请学生带一件自己最喜欢的手工作品,并谈谈是怎么做的。结合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出现的本册第一次写话练习“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再写下来”⑧。教师可以“小题大做”,将此活动拓展为综合性学习活动,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到社会上采访手工业者,比如糖人制作者、素描绘画者、雕刻家、剪纸艺术家等,并让学生形成简单的采访报告。教师在此期间要注意引导学生制订好活动计划和采访大纲,并要求将拍摄的照片配上准确的文字解说,或者附上自己的手工作品成果,形成较为精美的手抄报,粘贴在班级宣传栏内。

再如第四单元以“风景名胜”为主题,设置了两首经典古诗和三篇现代文阅读。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许多地理知识。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联系地理学科,在地图上通过地名发展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比如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的第一部分“识字加油站”中要求学生从火车票中认识一些陌生字,再联系第三部分的“写话”联系,就可以构成听说读写多方面训练、跨语文与地理两个学科、联系课本与生活实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此时依旧无法独立完成活动计划的安排,也不具备搜集复杂资料的能力,需要教师由简到难地训练学生,比如这一单元就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查询从自己家到学校的公交路线图或者步行路线图,并且可以自己仿照资料进行简单的绘制,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将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写在路线图旁边,与同学们交流。

四、结语

部编本教材在编写理念有创新之处,在对各板块的设计上也有较大调整。但正如温儒敏主编所说,部编本教材的优与劣,“最终还得靠一线教材的实践来评判”。本文在理论分析环节对部编本综合性学习提出的新思路、新建议,还是要靠实践检验,根据实践的结果再加以修正。总之,综合性学习的内涵需要与时俱进地扩大成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教学目标需要更加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范畴内细化调整,教学策略亟待大胆尝新,每个关注义务教育的人都可以做,也需要做。

注释:

①②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4,5,9.

③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2):04.

④温儒敏.义务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9.

⑥郑昀,徐林祥.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48.

⑦⑧温儒敏.义务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1,40.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主治”不读书、少读书——在杭州一次教师培训会上的讲话[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7(05):4-9.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3]徐林祥,郑昀.对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再认识[J].语文建设,2017(31):20-25.

[4]王岩.小学语文教科书综合性学习分析[J].中国教师,2018(S1):30.

[5]李晓芳.部编版、苏教版小学语文单元综合练习的比较与分析——以二年级上册《练习3》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56-57.

指导老师:齐心苑

猜你喜欢
部编本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
妙笔生花,写出传统节日的味道来——“部编本”语文教材三下习作3作文指导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