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探析

2019-08-24 05:58牛彦军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质量提升义务教育农村教育

牛彦军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制约,面临一些问题,在教育质量上城乡之间的差距较明显。持续推进办学硬件建设,更新教育、办学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调整小规模学校办学方式是当前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农村教育    义务教育    质量提升

近年来,我国通过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等倾斜性政策的持续发力,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村孩子有学上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由于受历史发展、自然地理、经济基础等因素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特别在教育质量方面,和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指明义务教育发展方向和重点。既是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学有所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是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需要与重要契机。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经过各地政府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持续投入与多年努力,农村学校校园校舍得到较好的改造(建),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提升。但在个别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当地财政的影响,一些学校还没有实现标准化建设,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实验仪器室等建设不足,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师粉笔板书现象依旧存在。

(二)教育观念陈旧。与城市家庭对子女教育的过度关注不同,部分农村家长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认识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加之固有的农耕思维及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关系人情就業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上学无用论”在一些淳朴老实且“能力”较小家长身上仍占据一定市场,导致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较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方式简单粗暴,主动教育动力不足。另外,一些边远农村学校因诸多条件限制,接受外界先进教育理念的交流、培训较少,教学管理方式观念陈旧,面对生源外流造成的小班额校情,以往“满堂灌”和集中讲授仍占主要教学形式,学校对上级部门的财政和教育干预依赖,主动创新不够。

(三)师资力量不足。一是工资收入低及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导致一些年轻骨干教师外流,乡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失调。虽然近几年“特岗教师”计划对农村学校师资进行了有益补充,但一些新入职教师在任职一两年后便通过关系调离,或任职期满后外聘城镇学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队伍捉襟见肘;二是学科教师配比不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体、音、美等专业教师配备不够,存在现有教师一人身兼多科、多课现象,教师周课时数较大。三是受办学条件及受培训机会限制,教师可依靠的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观念方式陈旧,乡村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与城市比仍有较大差距。

(四)生源流失及引发问题。受自然条件制约和城镇化进程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选择离开农村,进城或外出务工,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大量适龄儿童随父母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减少,有的只剩几个或十几个学生,个别学校甚至成了空壳。为此,一些地方采取撤并学校的做法以减少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对于个别边远乡村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上学之路更远、求学更加不易。另外,由于路途远,撤并后的一些学校为寄宿制学校,对于年龄尚幼需要父母照顾、生活不能完全独立自理的孩子来说,猛然间骤减与家人相处时间、住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及遇到的各类问题都容易造成一定的生活学习压力与负担,新的矛盾与问题再次产生。

二、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学校“硬件”基础。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为指导思想,以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问题为导向和重点,积极争取中省级教育建设项目和资金支持,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项目新建、改扩建步伐,加强教学设备、仪器、图书配置,持续推进学校标准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力助推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发展的差距,全面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夯实师资队伍基础,增强农村教育“软件”实力。一是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较高管理能力的优秀校长,作用不言而喻。严格校长选拔培养,建立地方校长后备队伍库,积极鼓励高素质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意义重大。二是充实师资队伍。根据农村学校自然减员和教师外流、缺编等情况,通过逐步扩大“特岗计划”、农村振兴计划、招聘等方式,多渠道引进人才,充实学校教师队伍,配足配强学科力量,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三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启动地方教师全员培训工程,组织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阳光师训”等要向农村教师倾斜,提供基层教师接受先进教育理论、知识等专业学习、培训机会,促进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加大乡村教学能手评选力度,提升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成就感和社会地位。四是切实保障农村教师权益。深入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认真落实农村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保政策和生活交通补助政策,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优先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学校教师倾斜,对长期在乡村任教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增强乡村教师荣誉感和获得感,促进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稳定。

(三)注重内外兼修,增强农村学校综合实力。一是科学学校管理,深化教师队伍素质建设,面对生源减少现状,要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教学方式模式改革创新,大胆尝试实施小班教学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突出质量教育,加强“内涵式”发展。同时鼓励城区优秀校长、教学名师到乡村创办小微特色学校,在满足农村义务教育需要的同时,带动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二是深入推进实施地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积极鼓励城市优秀校长、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学校交流任教,加强经验交流、促进互补提升。积极创建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等到农村巡回讲学制度,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等制度,形成长效帮扶机制,促进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构建开展校际联盟及校际结对帮扶工作。以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构建学段纵向衔接和横向协作的地域内联盟办学模式,并点对点开展城镇优秀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强化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同时启动实施教育教学视导工作,并向乡镇、农村学校推广延伸,通过专家视导、会诊把脉、分析研判,推动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科学规划布局,合理解决农村学校发展瓶颈。面对城镇化进程引发的生源外流状况,各地要在充分调研、科学预测预判、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和保留农村学校及教学点,并加强建设管理,不断提升质量,以适应高速城镇化背景下農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是充分考虑自然基础、现存生源特点及分布、人员流动趋势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规划乡村学校布局,并加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以满足现有生源受教育需要。二是保留一定数量的乡村教学点,生活暂不能独立自理的低年级学生可先在村小或教学点完成前三年级知识学习,待四五年级年龄稍大、自理能力较强时再转入乡镇中心学校或县城学校,以寄宿方式完成义务阶段教育。三是统筹城乡学校建设发展,严格控制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加强农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促进农村学校生源回流。

(五)广泛开展教育宣传,努力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尊师重教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也是学校教育赖以成功的重要生态基础,实现优良家庭教育,营造家校共育和谐氛围是推进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借助学校家长会、当地镇村广播、村民大会、教育法制宣传及网络媒介等积极开展面向广大农村家长的教育宣传,强化教育意识的自觉自省和不断培养激发,重塑家庭教育观念;二是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通过定期工作开展,逐步纠正部分家长落后教育观念和不恰当的家教方式,培养和激发家长的主动教育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加大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力度,切实形成家长重视、学校负责、社会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既是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条件保障,对提高农村人口教育质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罗万纯.多措并举加强农村义务教育[J].中国发展观察,2017(09).

[2]王嘉毅.西部教育何时不再“老大难”[N].人民日报,2016-12-1(018).

[3]赵越.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长江丛刊,2018(18).

[4]宗晓华,杨素红,秦玉友.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新时期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距的影响因素与均衡策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6).

[5]张辉蓉,盛雅琦,宋美臻.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猜你喜欢
质量提升义务教育农村教育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