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噪音》中后现代死亡之理解

2019-08-26 06:51杨春泽
神州·上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存死亡

摘要:《白噪音》是唐·德里罗的代表作品,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之作。本篇论文是对《白噪音》中死亡主题的理解。死亡不仅仅是令人恐怖的,也是和人们的生存共同存在,因此才造成了杰克和芭比特在生存中笼罩在死亡的恐怖氛围中。作者通过“日常用品”、“超级市场”和“震动的波”和“噪音”来展现出在平淡日常生活中笼罩的死亡气息,这使得杰克和芭比特想通过消费,大众传媒以及杰克最后谋杀来抗拒生活中的死亡。

关键词:《白噪音》;死亡;生存

唐·德里罗(Don Delillo)1936年出生,是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也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领军人物和代表作家。他的代表有《白噪音》(1985),被称为“后现代死亡之书”,还有《天秤星座》(1988),《美国文化》(1971)和《末端地带》(1972)等等。唐·德里罗的创作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抽象表现主义、外国电影和爵士乐。在德里罗德很多作品中,尤其是《白噪音》中“讽刺了学术环境,探讨猖獗的消费主义、新奇之情主义、密谋、家庭的瓦解与重新组合,以及通过暴力而获得新生的许诺等后现代主题”。除此之外,德里罗小说中另外一个主题就是“大众媒体及其在构成模拟物中作用的饱和状态,这种模拟物被用来从语境中消除一个事件,或者改变,或者消耗尽固有的意义,比如《白噪音》中人们渴望的广播灾难。”在这部《白噪音》中,作者对于死亡这一主题

文章开头就有这样一段描写“后院的远处,下面有一条高速公路,每到晚上当我们歇息躺倒黄铜床上时,就能听到稀稀拉拉的车辆飞驰而过,遥远、平稳和低沉额声音萦绕在我们的睡觉中,好像死去的灵魂在梦中喋喋不休。”(P4)汽车发出的声音实际上也是德里罗所指的一种噪音,这种噪音始终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文章开头,作者就奠定了一种死亡基调。死亡弥漫在杰克与妻子潜意识之中。当谈及芭比特以前的物品:“为什么这些东西如此令人伤心呢?它们带有一种晦气,一种噩兆。它们让我警惕的倒不是个人的失败与挫折,而是某种更笼统的事物,范围更大,内容更多的东西”,(P6)这里有涉及到了她们使用的日常用品,并且与伤心、晦气、噩兆联系在一起。文章当中的物品是与“生”相对应。生存,尤其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及其发达的后现代,生存需要这种各样的物品。所以日常用品代表着生存。这就是为什么杰克一家喜欢逛超级市场的原因,这里尽是他们生存所需要的物品。因此物品是“生”的一种象征。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空中毒雾事件”,主要讲述了空中毒雾事件发生之后,人们从危险地段撤离,以及到了避难所之后发生的事情,直到宣布我们可以返回家中。在整场事件当中人们对于毒雾是一无所知的,他们对于毒雾的反应是是好奇的,恐惧的,因此毒雾本身带有了未知和死亡的色彩。当人们置身在这场事故时,死亡与他们近在咫尺,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与他们的生相并存。当杰克置身于毒雾仅两分钟他就被断定为尼奥丁衍生物已经进入他的体内,这是电脑数据库的详实记录。并且这种衍生物可以在他体内存活三十年之久。在书中156页中描写到“当死亡被以图形来表示,以电视来显示时,你就会感到在你的情况与你自身之间有一种怪诞的分离。它让你自己在死亡过程中觉得像另外一个人。”在这里这种尼奥丁衍生物代表地不仅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种慢性的死亡标志,即使杰克还是活着,不过死亡的因子已经在他体内存在。他在生的时候是亲眼见证着自己的死亡。这就这他身上出现了一种“生”与“死”的并置现象。当默里也来到避难所时,他们谈及这个问题时,默里对杰克的遭遇表示了同情,他说这是“现代死亡的特征”。在P165-P166中默里描述了这种特征“这种死亡是气势宏大的,我们可以拍摄它的剖面图和录制它的震动和波的频率来看见它。我们对于死亡知道的越多,它就越强大”。默里说这是一条“自然的法则”,我们不可能强大到懂得的知识或科技胜过死亡本身,我们也永远不能战胜死亡,因为随着我们不断的强大与进步,死亡也同时强大并进步。默里最后用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一句话来解释人的生与死“生死为一条,可不可为一贯”。事实上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的美国,虽然在科技和医疗等方面已经十分发达,可是还是不能够战胜死亡,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到来新的死亡形式。因此在空中毒雾事件尼奥丁衍生物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产生出来的并不完全被人们所熟悉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对人们的生存造成了“威胁”。在生与死并存的情况下,人们就需要找寻解决死亡恐怖的方法,杰克和妻子芭比特的超市购物,日常用品的消费或是消耗,一家人经常聚在一起看电视或是广告,甚至芭比特帮助盲人朗读小说都是对死亡恐怖的一种消解。可是,生活在显示中的人们暴露在物质丰富及大众传媒发达的时代还是无法消解对于死亡的恐怖之情。在“戴乐儿”事件后杰克对于死亡的感知更加强烈,于是在和默里散步时默里对他说:“想一想,在正面对抗中杀死一个人,在理论上是何等振奋人心……杀死他,就是获得生命的得分。你杀的人越多,你的得分就越多”。默里的理论后来真的成了杰克的实践。因此杰克最后通过一种谋杀的方式解决自己对死亡的无法排解。

在“空中毒雾”这部分不仅探讨了生与死的并存与平行之处也穿插了“模拟”与“真实”的同时存在于并存。并且这部分在“生与死”“模拟与真实”并存的基础上还同时讨论了“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平行于共存关系。从P157-161,一直写的是芭比特给人朗读小说或是广告上的内容,讲述死去的热转世或是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在167页,默里和杰克谈起了有关于芭比特和她女儿在这场毒雾中出现的幻觉。默里是这样理解幻觉的“为什么我们会以为这些事情从前发生过?很简单。它们从前却是发生过,是在我们脑子里以未来的幻象出现的。......我们展望未来,但是尚未学会分析這种经验。所以它藏而不漏,直到预想成真,直到我们面对事件,现在就尽可以记起它,将它当成熟悉的材料来体验了。”默里关于幻觉的言论恰恰阐释了“过去”“现在”与“将来”之间的关系。过去是对将来有预见性的,并且能在现在体现。过去、现在和将来其实是一体的,它们是相同的,甚至是同时发生。因此这就不难理解默里所说的“我们大部分人可能见到过自己死亡,但是不知道怎样使这素材显现。或许当我们死的时候,我们会说的头一桩事就是‘我知道这种感觉,我从前来过这儿。”

文章的第三部分“戴乐儿”闹剧。当“我”听到科特沙基斯去世的消息时,虽然文中关于“我”内心活动的直接描写几乎没有,到时有一种关于“我”对周围声音的描写反应了“我”真实的心境与想法,从这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恐惧,悲伤之情。“嘎嘎的声响”、“噪音”、“低沉响声”、“窸窸窣窣声”、“私语声”、“哐啷声”、“脚步声”。杰克听到科特沙基斯死后之死,对死亡也有了深思,并且也联系到自己本身。科特沙基斯是死在一次冲浪中,这让杰克体会到了死亡的不可预测与出乎意料,以及人生的无常。在对死亡恐惧的意识上温妮与杰克的认识完全不同,杰克与他的妻子竭力排斥死亡的恐惧,不惜用尽各种方法,为此芭芘特甚至出卖了自己的肉体。然而温妮认为恐惧是由必要存在的,她说;“人丧失死亡或是死亡恐惧的意识是错误的死亡难道不是我们需要的界限吗?难道不是它赋予生以珍贵的实质,明确性的意识吗?”(P250)最后温妮解释了“恐惧是最高层次的自我意识。”温妮在最后道出了对于死亡的一种“健康式”简洁,那就是有生存就会有死亡,死亡赋予生存意义。正确地看待死亡,才能更好的生存。不会像芭比特和杰克一样整天生存在死亡的惶恐之中。

参考文献:

[1]陈世丹.后现代主义小说详解[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唐·德里罗.白噪音[M].朱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3]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4]朱叶.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死亡之书”—评唐·德里罗的水说《白噪音》[J]当代外国文学,2002 (04):019

[5]张雅萍.白噪音中的自然、环境和文化[J]世界文学评论,(02):145-148

作者简介:杨春泽,女,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生存死亡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