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视野中农村职业教育的反思与重建

2019-08-26 06:51张春花周福栋
神州·上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困境

张春花 周福栋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如下困境:“生源危机”严重;错位的培养模式;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受制于政府行为。对此,未来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该要形成专业特色优势;强化政府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作用;注重内涵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管理机制。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困境;重建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关键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因此,如何正确发挥职业教育在城乡一体化中应有的作用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意蕴与难点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农村从属于城市的城乡二元格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并出现城乡 之间“剪刀差”的发展态势。城乡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国家的“顶层设计”。

(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需要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的首要障碍。当前,城乡一体化衍生出的城乡产业一体化,一是城市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乡村产业,科技技术的发展和先进设备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二是乡村产业向城市产业延伸渗透。比如,“农家乐”为主的乡村观光休闲产业很好地体现了农业、服务两业的交叉融合。城乡产业链条的相互延伸,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形成城乡产业间的密切联系,是实现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更是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刻不容缓。

(二)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低水平的农村教育使农村劳动力落后于城镇劳动力,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基本在初中学历,多以体力型为主,很难满足现在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需要。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民进行专业的培训,可以提升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在从业方面的竞争力,以劳动技术获取更好的报酬,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目标。[1]

(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贫富上面,还有教育之间的差距。当前,农村的经济和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极不协调,不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落实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应从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入手。如果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那么,农村职业教育公平则是推动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助推器。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可以反哺农村,城市教育也可以支持农村教育,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势必要改变城乡教育之间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现象,让农村劳动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得到公平,才能改变城乡教育二元化的格局。

二、农村职业教育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困境与反思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开始由“高速增长型”向“中高速质量”转变,特点就是高效率,低成本和可持续,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在于劳动力就业转型。因此,要想发展好农村职业教育,前提就是研究当前其发展中所处的困境,以便寻找解决的良策。

(一)“生源危机”造成农村职业教育难以长久发展

“生源”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石,是学校得以持久发展的生命线。近几年,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适龄生源数量逐渐减少,而且随着高等教育扩招,许多生源都被高职院校抢走。因此,“生源危机”成为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途径中的最大障碍。根据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总的招生人数呈递减趋势。[2]除了计划生育、高等教育扩招这些外界客观因素外,还应该重新审视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生源减少的内在原因。如今,在人們的观念中,职业教育含金量是远远低于普通教育,学历认可度不高。而因地处教育水平落后的农村的职业教育更是得不到人们的认同。因此,有的家庭选择了更有价值的普通教育,努力进入大城市的高等院校深造,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错位的培养模式满足不了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农村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立足以民为本的思想之上,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劳动力“城市化”提供人才。但是,很多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与实际脱节,以“离农”为主的教育理念扭曲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原本意义,更大程度上倾向于劳动力转移城市。又或剑走偏锋,一味地根据城市的需要设置专业,培养“城市化”人才,农业职业学校成为了城市劳动力的“生产机器”。如果不从实际情况出发,照搬城市职校的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不仅培养不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还无法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动力,满足不了农村发展的需要。[3]。

(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受制于政府行为

我国国情决定了政府成为学校办学的主体。政府制定政策控制着教育的发展方向,掌握资源影响着学校的发展。首先,我国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地方教育经费的投入多少取决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乡、村级政府经济发展落后,自身财力有限,力不从心于教育经费的支出,即便有上级政府进行财政补贴,也未能有效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加之地方官员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曾看到农村职业教育对城乡一体化的推动作用,所以脱离当地政府支持的农村职业教育后续力不足,难以继续。其次,政府教育政策有明显的“重城轻农”、“重普轻职”的导向。教育部在“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在高等教育扩招形势下,中央的政策明显倾向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这对于农村职业教育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三、城市一体化发展中农村职业教育重建路径

(一)基于乡村地域特点,形成农村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优势。

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看似不同,但都是各尽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增砖添瓦。尤其在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中,依靠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坚持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路线,实现特色经营、特色发展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宿迁泗洪利用地理优势,发展荷叶茶产业;沭阳县新河镇花木网店覆盖全镇;除此之外,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潜藏着巨大的能量。例如,山区适宜生长中药材,但因缺乏认识,未能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产业。这些不仅告诉我们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潜力,更让我们看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前景。这些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盲目化”和“城市化”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反而遏制其功能的发挥。所以,走一条具有农村地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培养新型农村职业农民,是今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用“特色”产生吸引力,此举必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也将会极大的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4]

(二)破除城乡二元模式阻碍,强化政府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作用

农村職业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阻碍是来自城乡经济二元化导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首先,政府要完善现有的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形成以省或市为主,县乡为辅的财政拨款制度,对下拨的经费要实行“投”、“管”、“监”结合,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经费的正确合理使用。其次,构建权责明确的问责机制和公平公正的奖励机制。由政府联合其他部门组成评审团,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阶段性的考核评审。根据阶段性考核的绩效成绩,给予一定的奖惩:对于考核不达标的采取“自下而上”的问责方式,形成“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执行制度。最后,为防止政府大搞形象工程,还应主动邀请社会群体中的利益相关者和舆论媒体参加监督工作中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此外,政府还要积极引导部分高校、机构和企业与农职校开展合作,鼓励城市向着农村“走出去”,成为农职校与当地企业的“沟通桥梁”。

(三)注重内涵建设,建立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教师管理机制

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城乡发展的差距使得城乡教师之间薪酬待遇形成落差。薪酬待遇差距过大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整个农村职教队伍的稳定及其职责功能的发挥。除了工资外,农村条件简陋,住房、办公环境、医疗等方面的待遇也远不如城市职业教师。尽管国家一直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等方式改变农村教师收入低的现状,但效果不佳,依旧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要。因此,必须切实改善农村职业教师薪酬待遇,改善住宿和办公环境、完善医疗等社会保障,将城市资源优先向农村倾斜。特别要建立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工资待遇机制,让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因地域不同,皆能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对 愿意去艰苦条件的农村地区的教师发放额外津贴与补助,并在今后的教师选拔中享有优先权,将优秀的教师留在农村。

参考文献:

[1]郑智意.我国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2]徐晔.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穆伯祥.基于人才培养创新的高校需求管理探讨[J].重庆高教研究,2014,2(06):68-71.

[4]何超群,吴锦程.精准扶贫战略下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3):65-69.

猜你喜欢
农村职业教育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关于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