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上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2019-08-26 06:51孙林林
神州·上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孙林林

摘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动手实践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一个课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动手实践;有效性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也是教师们越来越认同的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这一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更加明显。然而,怎样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一、充分认识动手实践有效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1.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体验,将为后阶段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2.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且掌握的更熟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实践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将使学生的终身受益。

二、小学数学教学动手实践有效性提高的途径

1.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数学教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组织的作用,同时注重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用现有学具—活动角,通过旋转活动角使学生看到大小不同的角,这样的安排既为下面引进直角、平角和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技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2.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地运用好数学学具,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既要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唤起学生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又要有切合实际的梯度,能使多数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收获,从而达到目的。例如,在揭示乘法意义的时候,我先安排摆一摆,算一算,先摆4个5,再摆5个4,用加法算,再说说由几个几相加得几;接着让学生自由地摆出类似的图形;最后总结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这样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摆,动手对一组数进行有规律的分类,分得多了,学生就自然而然将具体的动作进行心里图式化抽象,最后总结出:“几个几,就是几乘几”。通过具体动手操作实践,将抽象化教材知识具体化,从而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3.丰富呈现方式,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利用现有学具,发散学生思维

学具操作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易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创造性状态,主动动手操作,将感知和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知识的形成。例如“长方形面積计算公式”的发现,学生通过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发现长方形面积中所包含的单位面积的个数是长里摆的个数与宽里摆的个数的乘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接着,鼓励学生通过把平面图形进行剪拼操作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从而推导出所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大量感性材料,学会进行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创新了思维。

4.语言表达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动手操作不是单纯的行为活动,要使学生手脑共同协作,这样才能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特别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即让学生要表达清楚“我要做什么,我是怎样做的。”为了提高动手操作实践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实践成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们可以把点名发言、小组交流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可以选择教材配置的学具进行操作,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在底、高分别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建立联系,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底、高分别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是2倍的关系,提出的问题是:这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面积大小怎样?然后在学生得出初步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剪拼,进一步找到三角形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可以提出问题:你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吗?你是怎样做的?最后让学生把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思维过程进行整理,再利用语言叙述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鼓励、帮助后进生进行发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有序动手实践操作的习惯,促进操作的有效性。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

总之,动手实践操作是探索新世界的重要手段与重要方式,是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意识,提高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够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清荣 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P2、P3、P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数学课程标准》P1、P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3]燕国材《教育十论》P267、P354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7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