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语教学中如何发挥教材编写者、教师和教研员各自的作用,促进汉语教学的进步

2019-08-26 01:24吴晓明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教研员教师

吴晓明

摘 要:汉语教学中教材编写者、教师和教研员是统一的整体,只有三者互相交流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的进步。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从教材编写者、教师和教研员三个不同的主体出发,对各自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汉语教学;教材编写者;教师;教研员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5B-0007-03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这是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汉语教学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也是汉语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2014年版《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汉语教材编写工作的启动。

作为汉语教材的编写单位和汉语教材编辑,我们首先对新颁布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进行了详细的研读和讨论,与教育部2006年制定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學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进行了详细对比,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和新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力求将党和国家新的民族教育方针政策挖深、吃透,保证在新一轮的汉语教材编写中贯彻执行。

在对2014年《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进行研读和讨论之后,我们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调研的范围包括了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和呼伦贝尔市等盟市的三十余所基层蒙古族中小学校,通过与一线汉语教师进行交流和座谈,了解他们对于以前编写的汉语教材使用中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对于新编汉语教材的要求,对于汉语教材的期待和愿望。通过这些广泛的调研和座谈征集了许多基层汉语教师对于汉语教材的意见,也明确了今后在新的汉语教材编写中需要致力改进之处。

截止到2018年底,初中阶段汉语教材已经完成了过渡,小学阶段也逐步过渡到高年级段,进行到了小学五年级汉语教材的编写。从新编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蒙古族学校用汉语教材反馈情况来看,在一线汉语教师中的反响很好,在历次调研中所反映的普遍性问题也已经大部分得到了有效解决,并多已在新编汉语教材中有所体现,但也有一些问题仍然存在。

下面笔者从汉语教学中教材编写者、教师和教研员三方面如何有效地配合形成合力以促进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出几点建议:

一、作为教材编写者——汉语教材编辑而言

汉语教材是指根据汉语课程标准、汉语教学大纲或汉语教学需要而编写或制作的用于汉语教学的材料,它是汉语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联结教学双方的纽带,是构成汉语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汉语教材编写者是汉语教材的提供者,与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最为紧密。教材编写的目的是保证教师和学生完成《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对汉语教学的规定和教学目标任务。

教材编写不能脱离汉语教学的实际,教材编写者要经常与一线汉语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了解汉语教师对汉语教材的意见和想法,帮助一线汉语教师解决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扰。

同时,有鉴于汉语教材编写者实际教学经验欠缺的现实,可以在建立与一线汉语教师沟通交流渠道上多下功夫。如在赴基层蒙古族中小学校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可以变换调研的形式,以定点驻校的形式、建立固定联系学校的方式,实现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对学生汉语教材使用情况进行长期的跟踪与观察,对自编汉语教材有全方位的、长期的感受与了解。可以积极走进蒙古族中小学校的汉语课堂,切身体验汉语课堂的实际情况,感受汉语教材在实际运用中在蒙古族师生中的反响。

二、对于教材使用者—一线汉语教师而言

学生是汉语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是教材成败的关键,在新颁布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中对汉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4年《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中提出“教师应掌握第二语言习得规律,了解学生母语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并能选择与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科书,根据学生的汉语程度和民族语言的特点,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环境,丰富学习内容。

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尝试和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广大汉语教师要创造性地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活用汉语教材,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学生实际情况,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汉语素养。教师教给孩子的是基本的汉语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种汉语学习的方法,以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但也要看到,在基层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受到当前母语环境严重退化的影响,蒙古族中小学校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母语教学,汉语教学的课时较少和重视程度相比要显得弱化的现象,对于汉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时,汉语教师往往感觉到每周规定的课时不够,虽然在教材中已经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课文和相关训练进行了精简,但基层汉语教师仍然反映课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协调,另一方面汉语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汉语教材,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过去满堂灌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

三、对于汉语教研员—考试命题者而言

新颁布的2014年《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中指出:“评价是汉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改进的汉语课程评价体系。”

汉语课程评价体系是综合的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而在各地实际汉语课程教学评价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校和老师们更多地重视以汉语考试作为最终评价的标准。各地在组织学期期中、期末等阶段性汉语考试的过程中,通常由汉语教研员与各地一线汉语教师进行考试命题。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教研员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