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在鉴别小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应用研究

2019-08-26 13:11钱存娣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4期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血清降钙素原

钱存娣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鉴别小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脑膜炎患者60例,其中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对照组,30例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观察组患儿PCT水平(2.35±0.1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o.25±0.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57,P<0.05);观察组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PCT的检出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7,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检出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病毒性脑炎患儿相比,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体内PCT含量显著增加,因此可以有效鉴别小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小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

在临床上,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炎是较为常见的颅内感染。近几年,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性化脓性脑膜炎比较少见,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尽早诊断、治疗是减小脑炎死亡率、并发症的关键环节。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同时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检查不典型,加大了脑炎感染类型诊断的难度[1]。此外,由于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时间比较长,所以找到一种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的指标对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进行鉴别是十分重要的。血清降钙素原(PCT)主要有甲状腺C细胞产生,并且生成量比较少,健康人群中检测非常困难,如果发生细菌感染,甲状腺之外的组织也会产生PCT,血清中PCT含量显著增加;然而若是病毒感染,血清中PCT含量处于正常或者是轻度升高状态,因此可以通过PCT对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进行鉴别[2]。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脑膜炎患儿60例,探讨了PCT在鉴别小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价值,具体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脑膜炎患儿60例,其中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对照组,30例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个月- 14岁,平均(6.3±1.2)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个月~13岁,平均(6.4±1.5)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入组病例的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方法:在患儿入院当天,分别通过阻抗法、速率散射比浊法、酶联荧光分析技术对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PCT原进行测定。白细胞数不正常值<4×10°/L或>10×10°/L。C反应蛋白不正常值>8 mg/L。PCT原不正常值>0.5μg/L,正常值0 - 0.6μg/L。

观察指标: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以及PCT。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以及PC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CT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儿中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以及PCT检出例数对比:观察组患儿中PCT的检出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检出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比较高,并且其致残率、致死率相对较高,尽早诊断、治疗是确保预后的关键。结合典型脑脊液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可以很容易检查出化脓性脑膜炎。然而,通过抗生素的不规则治疗之后,患儿脑脊液、临床症状检查常常呈现出不典型现象,所以极易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进而耽误患儿病情;把病毒性脑膜炎误诊成化脓性脑膜炎,会因滥用抗生素导致健康损害、经济损失。因此,找到一种具有较强特异性、敏感性的指标对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进行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PCT含有氨基酸116个,其分子量大约13 kD。处于正常生理状况下时,甲状腺C细胞生成PCT并进一步裂解为具有激素活性的降钙素,所以处于正常生理状况下时,血清中PCT的含量非常低。但是在脓毒症、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甲状腺C细胞之外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也可能会产生PCT,所以血清中PCT的含量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4]。相關研究显示,全身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PCT含量显著增加,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PCT含量处于正常水平或者呈现出轻

度的增加,并且和C反应蛋白不一样,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发热时,PCT含量没有显著的变化,可见其特异性是优于C反应蛋白的。此外,也有研究显示,在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进行鉴别时,PCT的敏感性、特异性是优于白细胞、C反应蛋白、ESR。但是有关PCT的排出途径还未明确,肾衰竭患者血清中PCT含量不会增加,所以肾功能不会对PCT结果产生影响[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PCT原水平(2.35±0.1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0.25±0.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PCT的检出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7,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检出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患有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体内的PCT原含量显著增加,患有病毒性脑炎患儿体内的PCT原的增加不明显,因此可以有效鉴别小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秀贤,许琴.PCT原检测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237.

[2]郭辉荣.PCT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4):83-85.

[3]王峰,王卫华,李美红,等.脑脊液胱抑素C和PCT原检测在化脓性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472-1473.

[4]陈艳玲,李薇,陈建江,等.PCT原在鉴别小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6-47.

[5]帕依玛·桑斯孜拜,黄亿荣.儿童病毒性脑炎与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鉴别诊断[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2):57-59.

猜你喜欢
病毒性脑炎血清降钙素原
病毒性脑炎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对照研究
病毒性脑炎患者动态脑电图及常规脑电图对比分析
病毒性脑炎患者动态脑电图及常规脑电图对比分析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重症监护室脓毒血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联合测定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
血清降钙素原早期检测的应用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