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实验教学 开展创新教育

2019-08-26 06:51杨纪宏
神州·上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烧杯蜡烛创新能力

杨纪宏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实验教学中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等均有极大的优势。下面就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做法和体会作以下介绍。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利用趣味实验,唤醒创新意识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具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创新意识是指在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究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化学实验现象是奇妙的,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惊奇,易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教师要善于用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去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序言课中的“小小照明弹”、“肥皂泡炸弹”、“清水变牛奶”等有趣的实验,都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魔幻的学科,进而激励他们去求知、去探索、去创新。

2.增设演示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教学实验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再适当增设演示实验,使其在不断的探索性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例如:讲硫酸铜的化学性质时,在回忆了第八章曾讲过的“湿法炼铜”,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了“铁钉变铜钉”以外,我又做了”锌片变铜片”的实验,然后让学生思考K、Ca、Na能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此时我就增设了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在实验前同学们推测该实验的现象是“在银白色的金属钠表面覆盖着紫红色的铜。”然而实验时却观察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钠首先熔化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且发出嘶嘶响声,很快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并有黑色固体产生,而不是钠把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是因为钠首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是不溶性碱,受热分解生成黑色氧化铜。这样做会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实验,未知事项,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1.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加强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例如将一个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往罐内注人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分析物质发生变化,从加入的物质考虑,这是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所以一般学生只分析NaOH与CO2反应得出一个易拉罐变瘪的现象,而忽视了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漏了“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的现象。

2.通过探究实验,展开创新思维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变化的根源,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探究的乐趣。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能充分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路。学习了CO2的化学性质后,向学生推出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当在大烧杯内和桌上点燃长短相同的2组蜡烛时设问:若向烧杯里慢慢倒入CO2气体,和将另一大小相同的烧杯盖在 桌上,指出2组中先熄灭的蜡烛,并解释原因。讨论中对甲实验中短蜡烛先熄灭的观点基本一致,原因是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对乙实验有2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短的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CO2落在烧杯的下面;另种观点认为长的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CO2是热气体,其分子间的距离较大而导致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热的CO2气体此时聚积在上部。讨论完毕后,学生静悄悄地等待着演示实验的结果。当向烧杯中倒入CO2时,是短蜡烛先熄灭了。当用烧杯盖在桌上蜡烛上时,不一会是长蜡烛先熄灭了。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这些实验,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创新思维,从而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高素质的综合能力,是在运用已知知识和经验去解决新问题过程中产生新颖的观点,独特的方法,并用之解決问题的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设计实验是学生依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通过探究确定实验仪器、药品、装置和操作方案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化学实验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演示Fe(OH)2的制取实验往往由于Fe(OH)2易被氧化而很难看到白色沉淀,为此让学生设计一种能制得白色Fe(OH)2沉淀的实验方法。有的学生采用排除氧气的传统方法;有的采用反应物上面加有机溶剂的隔绝空气法;还有的采用加过量铁钉的还原法;还有同学巧妙地利用注射器完成了实验,得到了理想的实验效果。

2.通过改进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一般要求装置简单,操作方便,药品节省,现象明显,而教材上有的实验存在不足,并非最佳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使之更趋完美,这也不失为创新的一种形式。例如,初中化学教材CO还原CuO的实验对尾气的处理方法是将它点燃,我们从环保和能源利用的角度出发,此法存在着显然的不足之处,那么有没有既能保护环境,又能避免CO浪费的处理方法?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好几种改进方法,其中较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除去了CO2的CO用导气管重新通人玻璃管中去还原CuO,将CO重复利用而又不污染环境;二是将除去了CO2的CO用导气管通到酒精灯火焰的上方,利用CO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还原CuO从而达到节约燃料的目的。通过该实验的改进,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CO性质和实验装置的认识,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中学化学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创新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科学习惯,全面促进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与学》2003年第9期

[2]《化学教学论》刘知新

猜你喜欢
烧杯蜡烛创新能力
特别的“冰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