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院校开设《写作与沟通》通识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

2019-08-26 08:19赵砚芬
今日财富 2019年22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内容本科生

赵砚芬

当前大学生写作与沟通能力退化已成为全社会和众多高校的共识。麦可思跟踪分析了2013~2017届本科生在毕业半年后时认为沟通与写作类能力的重要度和满足度。数据显示,“有效的口头沟通”重要度评价较高,在2013~2016届始终排在沟通与写作类能力的第一位;2017届虽位列第二,为71%,但仅比第一位的“积极聆听”低1个百分点。但需引起特别注意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的满足度五年间一直处在相对较低水平,2017届为85%,与“针对性写作”并列在沟通与写作类能力的最后一位。写作表达与沟通能力方面的欠缺是人才培养的短板。

2018年5月17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宣布: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计划到2020年,该课程将覆盖所有本科生。此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重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学习采取小班(每班15人左右)讨论的授课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逻辑思维和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翻译为“批判性思维”)。自此,清华的写作课成为校内外广泛议论的热点。而在这之前,各级各类地方院校也结合本校的资源就沟通与写作课程的建设做出了相关研究,但数量不多。

相比之下,国外高等教育特别重视写作课程的建设。国外名校更重视学生写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达成的共识是: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既是交流的主要方式,又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写作与沟通课应该是通識课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提法得到广泛认同。写作对个人到底有多重要?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史蒂芬·平克在他的《风格感觉》里回答:写作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艺术:让人成为人》在序言中宣称,人文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养成审慎的评论者,他们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会有逻辑地、明亮地说理,从来都是社会对新生群体的期待。

陈霞解释,审辩思维,对应的英文是critical thinking,是通过理性论证做出合理判断的思维方式。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将审辩思维的培养和发展纳入国家教育规划,在大中小学各科教学中贯穿审辩思维的训练,开设审辩思维课程;组建研究机构,研究审辩思维的发展与培养;开展调研,加强总结,制定政策,宣传推广;编写审辩思维教材,培训师资。

发现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对学生来说很重要。要会写,先要学会思考,学会有条理、有层次的思考。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尚缺乏说理性的、分析性沟通写作课。缺乏一门指向21最重要的核心职业胜任力: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当的审辩式写作的通识课。

根据新时代后现代通识教育哲学观,基于“产出导向”的本科生教育理念,制定“写作与沟通”通识课的课程标准,拟定新课程的目标、选择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下都有模块目标标准,每单门课程都有课程目标与标准及相应的新课程的反馈评估体系。课程模块内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学习者可以根据需求, 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

在新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中以沟通协作理念指导,整合梳理原有的通识写作内容,融审辩性写作于一体构建“写作与沟通”课程内容的新体系——打造通识写作任务群。倡导研究性的学习,倡导基于图尔敏模型的论证,可以使学习成为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记忆和拷贝的过程。一个有效论证只能基于一定的前提约定之上。根据同样的事实,基于不同的前提约定,可能得出非常不同的结论。

引导学生对待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视角生发思辨。

借助全媒体技术以学习者为中心,按照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为重点,打造立体化大课堂教学:固定课堂、互联网课堂、移动课堂、线上线下多媒介融合的课堂,建立网络组织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writing工作坊等建立适应新时代“互联网+写作与沟通”的高效外延式学习模式。

总之,基于麦克思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调查,基于地方院校课程资源,以沟通写作理念为指导,重新梳理改革创新原来的通识写作课程,增补建构审辩性写作,并根据课型特点融合全媒体技术进行审辩内涵式与立体高效外延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开展“写作与沟通”通识课的教学、训练与评价,提升地方院校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内容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