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车,那些年

2019-08-27 11:18
车迷 2019年7期
关键词:斯柯达大众车型

2019年是菲亚特120周年和雪铁龙100周年纪念,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那些诞生自二战前的汽车品牌趁着周年庆来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但是不知你是否知晓,还有许多单一车型也经历了数十载年华的洗礼,度过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低谷,并一直延续至今……

MINI 60周年

Morris MINIMinor2

MINI诞生

MINI车型的经典在于,即便你眼前停着的是一辆最新款的MINI,你依旧能从它身上找出不少70年前第一台MINI诞生时的缩影。小巧的体型加上精致的外观足以让人过目难忘。而MINI的诞生更是那个时代推动下的产物。

事实上,MINI的起源要追溯到1956年。当时苏伊士动乱引发的战争导致石油价格腾飞,消费者理所当然地将目光转移到了微型车上,一款名为Bubble Car的车型登陆了英国汽车市场,并迅速发酵。然而好景不长,因为Bubble Car太过简陋,它没有基本的防撞结构,就连仪表台也没有,这种车型显然不适合持久发展。洞悉这一点的英国汽车公司BMC立刻投入到了新车型的研发中,并聘请艾里克·伊思戈尼斯为首席设计师,负责产品的研发工作。

要对抗Bubble Car,新车型必须要有一个小巧的车身,而且必须以乘坐四人为前提,为了节省成本和时间,发动机必须从公司现有系列中选用。当时负责开发的总工程师艾里克·伊思戈尼斯曾设计出英国战后的微型车代表Morris Minor,配的是BMC里小排量车用的A-Seires四缸发动机。该车车长3050毫米、宽1410毫米、高1350毫米,采用四轮独立悬架,布局方式为前置前驱,四缸发动机横置的做法在当时也是一项创举。艾里克·伊思戈尼斯的设计理念使得车内空间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车厢占到全车身体积的80%。

到了1959年,世界上第一辆MINI终于从BMC的生产线上开下来了。当时新车定位于普通家庭,售价低于500英镑(约为4378人民币)。结构简单,悬挂系统经久耐用,燃油经济性出色,驾驶感受在当时也属上乘。不过,当初的MINI并没有使用“MINI”作为标志,而是分别用了Morris Mini Minor或是Austin Seven,因而如果有机会看到初代的经典MINI,它的标志并非是MINI,而是Morris Mini居多,个别打着Morris字样。

MINI发展史

之后的发展由盛转衰,BMC公司更名为BLMC。1971年,是MINI产量最高的一年,约有32万辆MINI驶下了BLMC的生产线,其中约有26万辆出自英国伯明翰朗布里奇工厂,另有6万辆是在海外生产。

到1971年7月,第三代MINI Cooper S投产,却成为被宝马收购之前的最后一代Cooper。当时的BLMC每卖出一辆MINI,都会亏损20英镑(约为175人民币),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个产品已经无法为BLMC创造利润,此后,MINI Cooper S也从MINI的产品线里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

1973年的石油危机严重影响了英国工业,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六成,企业难以盈利。1975年,大众汽车在高尔夫大获成功后推出了入门车型POLO,抢占了MINI的市场份额。这一年,MINI的产量下跌了1/5。1976年,福特推出了Fiesta嘉年华,日本市场也传来坏消息,由于MINI车型不能满足日本政府新出台的污染防治标准,利兰公司停止向日本市场出口MINI。各大汽车品牌集中发力在小型车市场的这几年,MINI逐渐招架不住,迈向了生涯低谷。

经历了80、90年代,MINI伴随着英国汽车工业几经沉浮,最终在1994年被宝马收购,并且被宝马打造成了一个极具个性和魅力的品牌。

(复兴前)MINI MK IV

2000年9月,MINI MK IV正式停产,同年12月24日,经营MINI高性能改装公司的老板John Cooper离开人世(John Cooper的改装公司名叫John Cooper Works Tuning,简称JCW),引起汽车界人士的一片惋惜。旧款MINI和John Cooper一同离世,让不少MINI迷心碎。

2001年,经宝马集团全新打造的现代版MINI涅槃重生。与今天的MINI截然不同,2001年对于MINI来说是一个分水岭,也是新MINI与旧MINI的分界线。

第一代全新MINI

第一代全新MINI采用三门四座掀背造型,底盘代号为R50,配备与克莱斯勒合作开发的Tritec系列1.4L和1.6L自然吸气四缸发动机,变速箱为CVT形式。该车于2003年在国内上市,并且后期还推出了代号为R52的敞篷版和代号为R53的性能版。

第二代MINI

第二代MINI在2007年正式到来,并随后扩充了车型矩阵。三门标准版的底盘代号为R56,视觉上最明显的区别是将转向灯集成至大灯并加大了前雾灯尺寸,其变化的重点是内饰的全面升级以及将为人诟病的CVT变速箱改为了6AT,并且更换了与PSA共同开发的Prince系列1.6L自然吸气/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

第三代MINI

第三代MINI自2014年一直延续至今,其基于宝马UKL平台开发而来,底盘代号也改为了F56,从外形到底盘到发动机,第三代MINI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至于连BMW官方都将其定义为全新MINI,这无疑是一次争议巨大的换代,但这都不妨碍MINI继续延续着它的经典,毕竟相较刚停产不久的甲壳虫而言,MINI还是幸运的。

斯柯达 明锐Octavia

斯柯达品牌历史上最畅销的车型便是明锐,这款明星车型诞生于1959年,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的时光。60年来,明锐在全球生产了近650万辆,出众的品质铸就了良好的口碑。同样,明锐也是上汽斯柯达引入国内的第一款车型,凭借均衡的综合实力,其早已成为国内A级车市场最畅销的车型之一。

60周年

1959 年,斯柯达旗下编号为440/445的车型,经过前车轴的升级,被正式命名为Octavia,这个源于拉丁语的单词意为数字“8”,明锐是斯柯达在二战后推出的第八款车型,同时也是斯柯达自1933年推出独立悬架技术以来,采用此项技术的第八款车型。其以良好的抓地性能为卖点,成功销往世界各地,初代Octavia之名也由此而来。

明锐诞生

斯柯达1000

第一代明锐

第二代明锐

明锐发展史

1960年3月,斯柯达明锐运动版——斯柯达明锐Touring Sport首次亮相,其搭载一台输出功率为37千瓦的发动机,并在1961年至1963年的蒙特卡洛拉力赛中连夺三年冠军。双门轿车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64年。随后Octavia进行了一次大改款,只保留了旅行车版本,将双门版变成了四门轿车,并命名为斯柯达1000/1100MB。

1971年12月,最后一辆明锐旅行车在斯柯达位于科瓦斯尼的工厂下线。在1959年至1971年间,斯柯达总共生产了36万辆明锐汽车,其中包括5.4万辆明锐旅行车。

1989年,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以及捷克经济体制的变革,斯柯达陷入困境,开始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由于大众以同意保留斯柯达品牌,同时将向其输出自己最新的技术作为橄榄枝,最终斯柯达在众多车企中选择了大众。

1991年4月,大众收购了斯柯达30%的股份,并在2000年,斯柯达正式成为了大众的全资子公司。

被收购后,属于大众斯柯达的第一代明锐在1996年正式推出,新车基于大众集团的PQ34平台打造。这款车当时奠定了斯柯达重生的前提,造型设计上有着很明显的大众风格。

第一代车型的成功,坚定了大众的信心。于是在2004年推出了第二代明锐,该车是基于当时最新的PQ35平台打造而成,在大众的技术导入过程中,明锐愈发像是一台德国车。2007年斯柯达与上汽大众开始合作,明锐成为斯柯达在中国生产的第一款车型。自此以后,明锐一直是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最畅销车型,其同步推出的明锐旅行车也得到广泛认可,在此期间,共销售出了160万辆明锐轿车和90万辆明锐旅行车。

第三代明锐同样也赶上了大众最新平台——MQB平台,相比前代产品,在造型设计上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它也是国内首款国产的MQB平台车型。其保留家族特性的同时,外观轮廓更加犀利,从中庸圆润转向个性化年轻风格,辨识度更强。尺寸方面,第三代明锐也有了显著提升,其长宽高分别为4659毫米、1814毫米、1462毫米,轴距为2686毫米,相比现款车型轴距提升了108毫米。

截至2018年底,明锐在华累计销量已突破130万辆,全球已超600万辆。

第三代明锐

40周年 奔驰G级

G63_AMG

G-Wagen

纵观汽车市场,你很难找到一台与G级互为竞品的车型,作为真正的越野之王,奔驰G级是大部分男人心目中的Dream Car,更何况诞生之初,G级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一份军方订单。

G级诞生

最早的奔驰G级并非以G级命名,而是叫奔驰G-Wagen,是20世纪70年代伊朗国王巴列维为了拓展其国家队装备,委托奔驰研发的一款性能优异的轻型越野车,须知当时的巴列维国王还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股东之一。面对股东的要求,奔驰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在1972年,奔驰与奥地利汽车制造商共同开始着手研发新车计划,新车由在斯图加特的奔驰工程师负责设计,由位于奥地利的格拉茨团队负责生产。到1974年,首辆测试车面世并赴德国煤田、撒哈拉沙漠以及北极圈等恶劣环境进行测试。

经过不懈努力,奔驰G-Wagen终于研发成功,本来奔驰想着完成了股东的要求,大家都能松一口气。然而,70年代末期,伊朗发生政变,巴列维国王政权被推翻,新的伊斯兰政权采取了与西方敌对的态度,于是奔驰G-Wagen未能如约进入军方订单。而奔驰方面为了收回成本,只好大力向其他国家兜售改款越野车,另一方面也加紧向民用市场推出该车。

1979年,奔驰G-Wagen(W460)正式在奥地利格拉茨工厂投产。该车当时提供长短轴距版车型可选,其中短轴距版车型轴距为2400毫米,提供双门敞篷版、双门硬顶版两个版本;长轴距车型轴距为2850毫米,提供四门硬顶版本可选。此外,两个轴距车型都有后车窗封死的版本可选。也是在这一年,越野车领域的王者诞生了。

G级发展史

G55_AMG

作为一款为越野而生的车型,奔驰G-Wagen采用沿用至今的非承载式车身以及梯形车架结构,带来了极强的车身刚性。最初该车采用分时四驱系统,早期的车型并没有中央差速器,但前后均有机械式差速锁,令其拥有强大的脱困能力。

1981年,奔驰G-Wagen迎来第一次改款,这次改款的重点并没有放在造型设计方面,只是增加了自动变速箱、辅助油箱等配置。

1982年,奔驰G-Wagen又推出了配备燃油喷射技术的230 GE车型,在次年的巴黎达喀尔拉力赛上,经过特殊改装的奔驰G-Wagen 280GE夺得了冠军。

尽管代号为W460的军用版本G-Wagen诞生之初就被伊朗军方放了鸽子,但其在民用市场反响还是相当不错的,从1979年到1986年,奔驰G-Wagen产量超过了5万台。

1991年8月,W460正式停产,代号为W461的奔驰G-Wagen面 世。W461取消了W460软顶敞篷版本,初期动力也仅提供了230GE四缸汽油机和290GD五缸柴油机两款动力可选。

1999年,奔驰G55 AMG正式推出,宣告奔驰G级正式加入AMG阵营,当时推出的G55 AMG搭载的是5.5升V8机械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260千瓦。

进入2000年后,奔驰G级仍持续推出改款车型,但升级的内容仅限于内饰、动力的优化,G500车型的排量从5.0升升级为5.5升。经典的方盒子外观设计、非承载式车身以及梯形车架结构依然不变,全时四驱系统以及前、中、后三把电控差速锁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在2009年,G级有过一次改款,但只是在外观部分进行了细微调整。核心动力部分并未做变动。这一年也是奔驰G级诞生的二十周年,在这一年,奔驰G级历史累积生产量超过了20万台。

新一代G级

2012年,更 狂 暴 的G63 AMG和G65 AMG相继推出,其中G63 AMG搭载5.5T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400千瓦,最大扭矩为760牛·米,其百公里加速度成绩为5.4秒。而G65 AMG则更狂野,其搭载了6.0T V12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且拥有1000牛·米的最大扭矩。到了2015年,基于W463的改款奔驰G级推出,为了迎合各国政策,在G500车型上,新的4.0T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取代了之前的5.5升 V8自然吸气发动机。

2018年北美车展上,真正意义上的新一代奔驰G级正式亮相,经典的“方盒子”造型得以延续,硬朗风格依旧得以保留,经典的外挂式备胎也在新一代车型上出现,在越野能力上,新一代G级有了新的提升。新G级离地间隙为241毫米,涉水深度为700毫米,车身稳定角度为35°,接近角为31°,离去角为30°,通过角为26°,在抓地力允许的情况下,最大爬坡角度可达到45°。相比外观的微调,内饰才是新一代G级的重头戏,中控大屏和仪表盘部分采用了科技感满满的双12.3英寸液晶屏,空调出风口也改为重新设计的炮筒式,豪华感和科技感大大提升。

自1979年诞生至今,奔驰G级走过了风风雨雨的40年,从诞生之初的军方订单,到意外进入民用车市场并顺利取得不错口碑,奔驰G级将“方盒子”的造型和优异的越野性能深埋进了消费者心中。历史长河中的经典车型数不胜数,但历经40年仍能留住初心的却并不多,奔驰G级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猜你喜欢
斯柯达大众车型
18.69万元起 斯柯达全新柯迪亚克焕新上市
31.98万元起售,AITO品牌第二款车型问界M7发布
斯柯达敲响末日钟声
2022全球期待车型 TOP10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拷问:三缸发动机车型到底能不能买?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斯柯达明锐旅行版亮相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