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地区后循环缺血易患因素分析

2019-08-27 04:05江红梅黄希黄静静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临床研究

江红梅 黄希 黄静静

摘要:目的 通过对后循环缺血易患因素的分析,探寻其易患因素的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本院后循环缺血性患者158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易患因素、中医体质情况等。结果 高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血瘀质、痰湿质及气虚质中医体质较其他中医体质更易患后循环缺血。结论 后循环缺血具有一定的中医易患因素,有利于临床对其中医预防治疗探寻规律。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易患因素;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7-0092-03

后循环缺血属脑血管病变的一种,其发病率可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0%。后循环缺血是引起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极易诱发脑血管意外事件,从而导致残疾及死亡风险大幅度上升[1]。中医理论认为,不同证候分型所对应的治疗原则不同。同时,中医基础理论中体质学说占据重要地位,认为体质对疾病抵抗能力具有明显影响,且对某些疾病病变类型、病因、易感性及疾病转归等均有不同程度影响[2]。本研究旨在对其易患因素进行归纳与分析,探寻其易患因素,以便及早做好防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月在本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后循环缺血患者158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资料中,女性87例,男71例,年龄35~85岁,平均(64.58±10.95)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3.46±0.44)a。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西医:经MRI或CT检查证实存在脑缺血灶、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显示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属于发作性眩晕,闭眼无法缓解,且伴有恶心呕吐、眼震,或共济失调、肢体、头面部麻木、发作性跌倒、偏盲、感觉异常、吞咽困难等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2)中医:后循环缺血属于中医学的“小中风”、“眩晕”范畴,本病病位在脑,脏腑涉及肝、脾、肾[3]。以眩晕为主证而无肢体活动障碍者,多以眩晕辨证,《中医内科学》[4]中眩晕分型为:①肝阳上亢;②气血亏虚;③肾精不足;④痰浊中阻;⑤瘀血阻窍。在眩晕基础上出现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口眼歪斜者辨证为“中风”;(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知情承诺书。

1.2.2 排除标准 属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者;因颅内出血或占位而致眩晕者;其他疾病类型引起眩晕者;存在未得到控制的其他重大疾病;伴有精神障碍者;伴有前庭神经元炎等前庭系统疾病者;存在梅尼埃病者。

1.3 方法

1.3.1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横面调查方法,分两部分调查内容进行。(1)自填部分,包括各类自评问卷及一般人口学资料(如姓名、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要求独立填写问卷,当场回收;(2)与专业辨证相关部分,包括他评问卷、四诊信息、主症等内容,主要由专业检查医师进行访谈、诊查,若必要,则由患者家属进行补充,同时按照相关要求采取生理参数监测。四诊信息表中“0”代表无,“1”代表有。由专业人员进行回收,核对四诊信息表,确保有效,并采用Excel2018组建数据库,将上述信息对应录入,1人录入,1人核对,确保录入信息正确。

1.3.2 中医体质判定方法 按王琦《体质调查量表》进行调查,根据评分标准判断体质类型,主要包括特禀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等9种基本类型。

1.4 观察指标 (1)年龄分布情况;(2)饮食习惯;(3)既往病史;(4)中体质分布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算频次及百分率。

2 結果

2.1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基本情况 福州大学城地区后循环缺血患者在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婚育、居住情况等基本信息方面无明显规律及偏向性。

2.2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见表1。

2.3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饮食习惯情况 见表2。

2.4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相关疾病史情况 见表3。

2.5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见表4。

3 讨论

3.1 年龄对后循环缺血的影响 本研究入选病例中,年龄最低为39岁,最高为83岁,平均年龄为(64.58±10.95)岁。从表一可以看出,35-44年龄段患后循环缺血患者仅占3.16%,而65-74年龄段患后循环缺血患者占29.75%,是前者的9.41倍。且从35-74岁后循环缺血的发病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提示年龄对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这与国外学者研究一致。国外学者多次证实:随着年龄的增高,机体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各种老年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患病率亦增加,而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包含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因此考虑后循环缺血发病与年龄存在一定关系。年龄也可作为缺血性脑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3.2 饮食习惯对后循环缺血的影响 《景岳全书.杂症谟.痰饮》中云:“盖痰涎之化,本由水谷,使果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血气,焉得留而为痰。惟其不能尽化,而十留其一二,则一二为痰矣;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矣;甚至留其七八,则但见血气日削,而痰证日多矣。” 祖国医学认为:膏脂随脾胃的运化对人体起着濡润、补益、充养的作用,当嗜食肥甘,伤及于脾,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发为眩晕。若痰浊郁而化火,痰火上犯清窍,可致眩晕加重。另外,痰饮阻滞体内,阻遏脉络,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进而导致血液在头部淤积不行,形成瘀血,脑络痹阻,气血不能上荣头目,脑失所养,故眩晕时作。

猜你喜欢
临床研究
平窦膏治疗湿热毒瘀型肛隐窝炎40例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碳酸氢钠溶液关节腔持续冲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小儿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复方硼酸含漱液的药理毒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