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工党支部的作用发挥途径探究

2019-08-27 02:33卞显洋王海华赵金红余结根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1期
关键词:途径创新建设

卞显洋 王海华 赵金红 余结根

摘 要:高校教工党支部是高校党的最基本的组织,是做好党员教育与管理、学习党的文化、发展党员、为党献计献策等工作的保证,发挥好高校教工党支部作用是作为高校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各高校教工党支部应该把握时代背景,对目前自身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梳理,充分认识,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应有作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思想,大力推动高校教工党支部健康、科学发展。

关键词:教工党支部;建设;途径;创新

高校教工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加强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发挥教工党支部应有的重大作用,具有非凡的意义。一段时间来,党的建设在高校出现了一定的弱化,有的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认为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因而对党的工作不重视,不热心,不支持,甚至不愿承担,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有效性。文章通过分析相关问题和不足,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一、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作用

要巩固和发展先进教育的成果,党必须把重点放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高校教工党支部的使命就是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好宣传者,学校党委各项任务得以贯彻落实的最好行动者,学校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最好剖析者,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直接体现者。充分认识高校教工党支部在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在履行服务师生及推进高校教育改革、教书育人和各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目前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高校作为高知识分子群体的聚集地,是引领思想和知识的动力源,可见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目前来看,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教职工党支部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够

一些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对教工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定位和作用,教工党支部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许多高校甚至认为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培训才是他们工作的中心,而其他工作不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工作也被忽视,认为党建工作占用时间和精力太多,毫无价值。这些对党建工作思想上的认识错误,导致了教工党支部在高校的工作的失衡,使支部基层的应有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二)是高校党支部建设基础薄弱,组织发展效果有限

高校教工党支部大都存在党建基础薄弱,组织发展滞后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教师的年龄、背景、经验和研究方向不同,大学教师的思想也多种多样,大学教师与社会的联系也更多,导致一些大学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往往有实事求是的政治观点,比较现实,他们的动机往往是带有功利主义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对政治生活的关注。

(三)是高校教工支部管理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教职工在党建文化继续教育和教职工管理方面比较松懈。不少支部对教职工的教育和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碍于日常朝夕相处的同事关系,存在“不去管,不愿管,不敢管”的“三不管”现象,教工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存在盲区,集體显得自由、松散。另外高校教工支部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工支部只要按常规完成支部的学习与活动,特别以“民主评议”为代表的一年一度的活动,便算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而对于教工支部活动开展的质量高低并未有健全的监督与激励机制来衡量。从表面上看,总体上是和谐的,没有人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很难做到批评和自我批评。

(四)是教工支部活动质量不高

教工支部在活动形式上单一呆板,方法落后。有的教工支部为应付检查、完成任务而被动开展活动,难以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解决教工党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思路不开阔,眼光不新,缺乏创造性、时代性与针对性,甚至以读文件、报纸等简单地替代组织生活与实践活动;另外,活动经费缺乏,也没有更好的创新做法与办法,以至于传统、陈旧的活动难以引起年轻支部党员的兴趣。有的支部活动因没有确立精品意识,没有精心设计与策划,使得活动失去他应有的魅力与吸引力。

三、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策略建议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提高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力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因此,高校党支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完善“党支部工作规则”、“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民主评价制度、党员每月百分制等规章制度,使党支部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建立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大力开展党支部目标管理,积极推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有效把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与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把党建“软任务”转化为人人自觉遵守的“硬指标”。

(二)制定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的联动机制,提升党员教师双导师角色的责任意识

教工党支部与专业相对应的学生党支部联合建设,既使支部活动内容不再单一,也不再纯粹为教学科研的业务会,又使教工支部中文化层次高、理论修养高、专业水平强的老师在教书育人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政治导师与业务导师的“双导师”作用,双向互动、共同发展,即提升了党员教师在学生中的模范形象,又提高了党员教师自身思想觉悟,一举两得。

(三)支部书记的选择和设定应与教学行政职务相结合,强化党政合一的有效度

坚持党支部书记的任命和教学、行政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是破解“书记难配备,工作难管理、活动难开展”问题的钥匙,党政合一有利于提高党的威信,加强党政工作的力度和效率,使党组织的职能、思想、工作、目标高度统一到教学科研的中心任务上来,提高了工作效率,激发了工作热情,从领导体制出发,实施党的监督保障职能,有效开展党的工作,从而起到党组织的坚实基层作用。

(四)把高校教工党支部活动的建设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加强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教职工在支部政治中是否起着中心作用,其基本评价标准即支部教学、科研、服务群众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因此,支部必须通过各种措施,紧紧围绕党员的业务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而开展活动,以推动支部的教学科研不断上台阶,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党的威信,体现党建的作用。高校教工支部要顺应时代发展与学校服务地方的办学职能,带领教职工走出校门,深入基层社会,扫除教师党员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因脱离实践而存在的“盲点”与 “当局者迷”的状态,与上一级学院和教研室联动,相互配合开展工作,促使教工党员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拓展工作思路。也可以邀请所在地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学校学科规划和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探索服务地方、服务基层的发展理念,并参与学科队伍的建设,联合攻关,使教工党支部的活动有特色,体现支部创新工作的成效,贯彻科學发展观,促进高校工作的良好快速发展。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党组织是团结和带领群众贯彻党的中心工作的坚实基础。高校党支部是高校党的最基本的组织,是高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前线,是完成各类党建任务的重要保障,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通过有效的活动来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宗英,刘新华.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S1):34-37.

[2] 郑彩莲.论以“四优”为切入点的新时期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J].宁夏大学学报,2012(01):171-174.

[3] 石炳文.新时期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245-246.

[4] 刘婷婷.浅析高校教工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完善路径[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04).

[5] 范瑜.构建高校科研型基层党组织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11):73-75.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作者简介:卞显洋(1989- ),男,汉族,安徽淮南人,皖南医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途径创新建设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