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多元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019-08-27 02:33金鸿德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高校

金鸿德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我国社会也开始朝着文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国外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思想观念在不断地涌进我国,影响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前景。在文化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三观构建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下文就围绕着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思政教学;高校;文化多元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就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经济的开放必然会带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多元的文化格局也开始渐渐形成。而大学阶段正是学生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思想道德体系的有效建立,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探究的课题。

一、多元文化对思政教学的消极影响

(一)大众文化冲击主流文化

大众文化是一种受到社会大众所追捧的,能够满足大众某个方面的心理与精神需求的文化。大众文化并不属于主流文化,并会对主流文化产生消极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大众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他们本身的理想信念与政治信仰,甚至于间接引导他们走上错误的发展道路,偏离社会主流思想。而这一点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构建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思政教师需要着重关注对大学生主旋律思想的建设。

(二)冲击学生价值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建設的越发繁荣,在积极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也由此涌现出了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比如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等。而心智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这些不良观念的冲击,从而动摇对马克思科学主义的信仰,甚至于步入错误的成长轨道。

比如部分学生在班级内跟同学恶意攀比,购买一些完全超出家庭承载能力的高档奢侈消费品,或者向父母索要高额的生活费。还有部分学生超出花呗预期的还款范围,导致自己无法顺利还款,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而另一些学生则受到虚无主义的影响,沉迷网络游戏跟小说,分辨不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最终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

(三)缺少教学氛围

进行思政教育的阵地也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遭受了一定的冲击。多种价值观念以及人生思想让学生无法分辨是非善恶,因此无从选择正确的文化理念。对于外来文化,大多数学生都一概接受,因此完全无法避免其中的糟粕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未来的选择就会显得十分茫然,且始终无法形成自身的思政发展方向。

对于思政教师而言,部分教师受到传统的应试性教学理念的影响,其教学模式仍然较为专制封闭,而教学氛围也十分沉闷枯燥。这种教学方法十分不利于激发出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也无法构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导致思政教学成效无法达到理想结果。

二、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一)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在多种层次、多个领域、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高校思政教学需要坚守主流思想一元化的核心理念,从而在进行主流价值观引导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部分外来文化,并将其与我国主流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应全盘否定外来文化,而是需要承认外来文化存在的客观价值,并合理挖掘出外来文化的教学资源。

在高校思政课堂上,教师一方面需要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精华思想,以有效激发出学生对于我国主流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以及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并提炼出其中的思想文化精髓,以开拓学生的思政学习视野。外来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高校思政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性喜好等等因素来开展思政教学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思政知识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继承以及传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使得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文化的感染。

对此,高校思政教师需要端正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客观的、开放性的、全面的心态去面对多元化文化,并正确处理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政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做到去粗取精,留下多元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从而取得良好的思政教学成效。

(二)明确我国传统文化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在中华民族长达五千年的悠久的历史文明长河之中,传统文化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而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发挥出重要的价值。

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加需要深入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学资源,从而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进行有效的思想渗透。而传统文化内容的合理引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我国主流价值体系的认知与理解,还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以及学习我国传统的文化知识,由此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与民族自信心,使得学生能够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继承以及发展。

对此,高校思政教师必须正确认知到传统文化教学的关键意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出新鲜有趣的教学环节,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关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构建出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中接受良好的道德教学。

比如利用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发奋读书,最终以纵横之术游说诸侯,与张仪名扬诸侯之间”的故事来激励学生树立起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利用《周易·杂卦》中“革故鼎新”的故事来倡导学生必须紧紧跟随社会与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或者在道德品质教育模块融入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诚信处事、与人为善、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在道德规范教育模块融入“求同存异、勤勉奉公、群策群力”的观念等等。在思政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能够得以充分激发,而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将同时迈上一个台阶,从而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高校
以提高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加强高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大学思政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应用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