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诚信教育的探析

2019-08-27 02:33薛建霞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诚实守信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处事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高校中失信问题岌岌可危。诚信教育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被重视起来。笔者针对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等信用缺失现象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使命,承载着德育和法治等重要的内涵。近年来,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变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严峻形势。其中,诚信问题尤为严重,诚信危机正在慢延。

一、高校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状。从课时安排、重视度等来看,它流于一种形式,其实际存在价值被形式化了,只是作为教育教学的陪衬。诚信教育自然地被漠视了。

(一)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诚信教育是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关键一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诚信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部分。诚信教育包含两方面,一面是诚实教育,一面是守信教育。诚实就是实事求是、坦诚大方、开诚布公、光明磊落。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修身达善和人格完整。守信就是“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守信是每个人都应遵守的道德底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所以提升诚信教育质量将决定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

(二)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

面对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环境、非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充斥以及互联网的影响,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诚信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科技作弊、投机取巧、网络欺诈等现象在高校层出不穷。大学生作为国家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未来之秀,如果连他们都失信的话,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将无从谈起。《论语》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它不仅决定着个人的成功,更是个人形象与声誉的标志和名片。所以有必要将诚信教育提到一定高度,但不仅仅是提高其地位,更需要促进诚信教育课堂教学和活动的开展,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道德素质及其综合素质,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高校中存在的不诚信现象

近年来,大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学术剽窃,求职弄虚作假、夸大其词、随意毁约等不诚信现象在校园中层出不穷。此类现象严重破坏了校风校气,学校对此越发关注。因此,对大学生失信现象的分析是必要的。

(一)学术不端

首先,作弊是诚信意识缺失最常见的现象。作为学生必不可少的就是考试,然而考试却成为大学生的一大难题。各种各样的结课考试、等级考试、资格考试和升学考试中作弊现象屡有发生。 虽然国家和学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加强了考试监督,但此类现象依然难以避免。纸抄已不能满足广大作弊者的“需求”,接着出现的是高科技手段作弊,其主要通过通讯设备传递答案。个人作弊已扩大到团伙作弊,作弊者越来越猖狂,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甚至在一些重大考试中做出违法犯罪的动作。其次,学术剽窃,抄袭、代写论文也是普遍发生的不诚信事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校园也出现严重的科学道德与学风败坏问题。许多毕业生苦于写不出论文便抄袭或找专人代写。虽然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高校也出台了相关惩罚措施,但还是难以避免个别学生出现学术造假现象。这些学生不仅是对自己学业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人格的贬低。

(二)弄虚作假

弄虚作假包含两方面,一种是对同学和学校弄虚作假,一种是对企业弄虚作假。国家鼓励支持家庭困难学生上大学,因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一项就是助学贷款。贫困生可以通过办理相关手续,每年拿到一笔无担保的学费。但这一举措却被有些同学恶意利用。本来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也参与申请,还恶意拖欠学费,私自挪作他用。然而,这种现象无独有偶。在申请贫困生补助时又装做很贫穷,很可怜,对这些钱斤斤计较,编造谎言驳同学和老师们的同情,真假两张皮,以便得到钱以后买自己想买的个人用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另外,对企业弄虚作假主要表现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包装自己。随着毕业季的来临,各种校招蜂拥而至。在面试过程中当然少不了向面试单位充分的展现自己,争取到不错的工作。这其中就有些同学弄虚作假,编造简历,想方设法的给自己增加能够略胜别人一筹的资格,将自己伪造成一位优秀的符合公司胃口的不可错失的人才,最终事情败露,导致失业。还有一些人,虽没有编造谎言,但缺失契约观念。毕业季的学生犹如一只无头苍蝇,不分青红皂白逮着什么盯什么,于是慌里慌张的就与企业签了约。与企业签约之后,又发现并不喜欢,于是就想毁约。这一问题的原因其实大多源于第一种弄虚作假。在找工作这件事上没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契约意识薄弱,认识不到合同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可行性途径

高等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面对校园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失信问题,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营造一种彼此信任的生活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作为渗透要地,可通过校报、广播、校园网等文化阵地,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充分利用校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组织的力量,在权限范围内大力宣传诚信理念,传播诚信教育知识,组织诚信教育座谈会、专题讲座等,让更多的学生对诚信有更深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开展一系列以诚信为主题的故事会、读书会、团队游戏等活动,以多种多样,丰富精彩的形式呈现诚信存在价值,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诚信不仅关乎自身还关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人人守诚信、处处讲诚信,自觉规范自我行为,树立诚信意识的浓厚的校园氛围。[1]其次,榜样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教师、学生干部、优秀团组织、三好学生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老师为人师表,老师的行为一定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老师一定要树立起诚信形象,用自身形象感化学生。而学生干部作为班上的领军人物,更要从自身做起,诚实待人,老实办事,要起到自律与监督两不误。

(二)发挥课堂和网络渠道开展教育活动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承担着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主任务。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理论上讲透诚信的意义[1]。并将诚信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人文素质,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其次,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诚信教育。网络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新大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校园网遍布各大高校。所以学校要抓住网络信息化的优势,采取网络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利用先进的思想占领网络理论宣传的阵地。比如,可以通过设置诚信网课课程,学生通过网络报名,修满学分就可以得到一些奖励和荣誉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结语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高尚品德的优秀学子,营造一种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更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序、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祖国的未来把握在新一代大学生手中,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更应当信守承诺。因此,在高校开展诚信教育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张又衡.新时代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J].渤海大学学报,2018(06).

[2] 懷茜.诚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61.

[3] 黄亮.动力文化助推航天强国建设[J].企业文明,2019(01):44-45.

作者简介:薛建霞(1994.10- ),女,河北张家口人,现就读于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