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政教育在民办高校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2019-08-27 02:33田川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民办高校

田川

摘 要: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一样,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今,民办高校在国家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政策下异军突起,获得了快速发展。这一过程中,由于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的特殊性,决定大学生能否成才成德的思政教育工作却显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的思政教育就成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文章主要探究思政教育如何在民办高校管理体系中具体实施和应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教育管理体制

一、民办高校的形式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统称为“高考”作为民办高校招生的主要途径,民办高校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考量,择优录取。与高中三年的紧张学习状态相比,如今的大学生活远远舒适的很多,从而形成了当今的民办高校 “难进易出”的形式。要想改善当今民办高校“难进易出”的形式,需要从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入手,进行教育性的改革,增强民办高校的管理效率,规范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完善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

二、民办高校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民办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新模式,人们虽然对民办高校的地位和性质还存在诸多争议,但对民办高校在社会发展、教育振兴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是明确的。但是,民办高校却普遍存在法律地位不清的问题,虽然国家对此事出台了相关对策,指出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与实施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存在着法人地位不够明确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老师的各项福利待遇,导致老师的利益受到损害,极大影响老师的工作积极性,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氛围及效率。教学成果也遭受着很大的打击与伤害。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民办高校培养学生的关键

民办高校要将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等全面发展。要加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坚持时代性、主动性、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的正确原则,确认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重点,构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创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可以说,哲学和文化不能直接改变世界,但可以彻底地改变人,可以通过改变人来改变世界。创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育人功能,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管理模式

高校是以学科和专业为基础的学术性社会组织,其办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内部管理,所谓管理就是群体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他们的权力和权威对被管理者以及其中的人、财、物、工作事务等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与控制,以实现预定目标和任务的活动。高校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指高等教育活动中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结构、机构设置。所谓运行机制,则是在管理体制的框架之下具体的、规则性的、动态的工作方式[2]。落实责任制度,做到每项工作有人管,人人都承担责任,形成群治群管、互相监督的良好局面。

实行全员参与制度,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使其更具有参与感和使命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办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之间的和谐的工作氛围。

(一)层級管理,责任分明

高校领导体制与机构设置、权力分配、职责划分对于教育管理而言显得尤其重要。对于规模较大、学科专业较多的高校来说,需要实行分层分级管理,根据民办高校的自身的情况,进行层级的划分,和管理维度的划分,从学校到学院到专业到班级到学生干部再到学生的层次进行。

学校领导人需要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保证教育质量。决定整个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引导整个学校的教育方向。

各个学院的学院办公室、团委以及各个专业教研室之间的职能安排,以院长为首,各个专业教研室主任为辅,制定学生的招生计划、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实践安排等有关学生学习教育方面的相关安排;以团委书记为主,各辅导员老师为辅,制定学生日常的生活管理、党团活动、学风建设、评优评级等有关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相关管理要求;以辅导员老师为首,以级队长为辅,规范和管理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以级队长为首,各班班长为辅,监督和排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反馈其动向。

(二)职能细化,全面深刻

现代高等学校一般具有三种职能:

(1)培养专门人才

培养专门人才是由高等学校的本质所决定的,是与高等学校共生的本体职能,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提高。根据民办学校的办学宗旨,以及各个学院的教学方针决定了学校培养学生的培养方向。市场调查目前社会上的人才储备和人才需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因材施教,选择学生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专业性的辅导,使其最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性人才。高校管理人员应该在各个学院的培养计划上增加定向培养目标,并给予任课老师相应的指标,从而达到高效率的培养专门人才的目的。

(2)发展科学知识

在学习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知识加以创新,成为新时代应用型创新人才,要求民办高校教辅单位,例如实验中心、图书馆、数据服务中心进行辅助学生,增强高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多多吸收书本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在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比赛,在比赛中,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的思想进行交流和碰撞,发展科学知识。民办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应该酌情将高校教辅单位进行改良,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可以适当组织教职工参与比赛,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在比赛中发展科学知识水平,在发展中完善管理机制规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3)为社会服务

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不管是考研、出国、就业、创业,还是考公务员等等,最终都是要为社会服务。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目前的情形来决定教育的走向,管理层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策略的调整。例如:进行校企合作,让企业走进校园,让学生走出校园,为了其今后就业的学生提供了跳台;进行考研自习室,寝室的安排,给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的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风浓郁的氛围;进行创业补助,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同学,让其申报创业申请表,并根据具体情况和申请表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和财务上的支持;进行出国培训,联系靠谱风评好的教学机构,进行长期合作,进行出国宣讲,让预备出国留学的同学可以更好的准备材料。

上述三种职能是就高等学校整体而言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职能可以有所不同或有所侧重。根据学校的职能不同,将管理部门进行分组,责任到人。

(三)思政教育下的多媒体主流管理机制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越来越普及,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在民办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运用多媒体,提高民办高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对于早早步入社会的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教职工而言,一般的课堂学习,不积极,无法真正的学习到精髓。采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配合相应的声、图、视频,既可以调动教职工人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可将抽象的管理模式通过多媒体设备具象化,将静态变动态,将微观变宏观,将抽象变具体。使其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将民办高校整体教职工队伍的时代水平所提高。

(2)运用多媒体,开拓民办高校管理人员的眼界和情操

万千世界,无奇不有。在这个数据共享的时代,多媒体无异乎是最好的传播途径,不用行万里路,就方可读万卷书。利用多媒体,让民办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教职工做到足不出户即可走遍大江南北,领略大千世界。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开拓其眼界,陶冶其情操。在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危机情况的时候,能够冷静思考,合理应对。

五、结语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子的日后工作,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放大各职能作用的同时形成有效的权利制衡,完善的管理体制,完善的人才选用模式将使学校走向更加良好的轨道,也会极大的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为广大学子的求学之路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赵志峰.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7,38(01):79-80.

[2] 張立,张河.关于思政教育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运用中的问题探讨[J].才智,2016(09).

[3] 邱铁钢,刘荣刚.关于思政教育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运用中的几个问题[J].学理论,2010(05):138-139.

[4] 张帏薇.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4):225-226.

[5] 张冠中.论人文管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6(18):144-145.

[6] 聂丽君,罗春喜.基于人学思想的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亚太教育,2016(22):154-155.

[7] 余阳.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235.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民办高校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