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指挥生长军官对象国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研究

2019-08-27 02:33徐敏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交际能力文化意识英语教学

摘 要:文化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已得到认同,但军校英语文化教学的实践还处于起步和实验阶段,尚未形成体系。如何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促进跨文化意识的生成是军校英语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对军校学员文化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确定制约军校学员英语运用能力提高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方法以期促进学员文化意识生成。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交际能力

军事英语能力与素养根本体现为使用者的军事英语储备能力与作战能力的关系,这也是军事英语能力与素养的最高层级。研读文秋芳等大师们关于外语与国家安全之间关系的相关论述,可进一步确证军事英语与国防安全之间的必然联系。国防安全主要靠广大官兵,而军事英语的使用者也是广大官兵。他们学习和运用军事英语干什么,在什么语境下学和用,想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这些必然离不开国防活动这一领域和情境。

语言不只是一个工具外壳,其内涵实质是它所承载的事物本身。军事英语语言能力不单纯是为作战服务的,而是具有战略、战役、战术价值的重要军事能力。军事英语能力的战斗力属性突出体现为:兵器和语言历来就相伴相随。当今,装备力量与语言效能愈为互衬互补;语言在文化沟通、战场感知、媒体应对、危险鉴别等方面对战斗人员的赋能作用越来越大,用语言来进攻是一种战斗力,用语言来沟通更是一种战斗力;军事英语的战斗力资源属性、资源功能和资源价值随着军事领域的发展而不断凸显;军事英语利器效能不仅体现在一线战场,更突出表现在制胜的决定性层面。因此,国防视域下的语言研究必然离不开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军事英语能力与素养的指向必然是使用者各个方面的军事素养与作战能力。

一、军校学员文化意识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军校学员,即未来的初级指挥生长军官,因其认识英语国家文化的渠道有限,局限于英语教材和影视节目,对于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和世界名著涉猎较少。可见这类学员对文化差异的感知是间接与零散的,缺乏主动性与系统性,这就导致学员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是残缺或片面的,对跨文化交际中的现象经常难以理解,从而制约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又因为入学前应试教育的桎梏,学员对英语学习的理解为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忽视文化背景的理解。学员们在课堂上接触到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或者是语法分析,而不是真正的语言交际样本。他们学习了一些单词,甚至是一篇课文之后,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什么。每天背很多单词、例句,但只要一开口讲英语,就漏洞百出。不仅军校学员如此,甚至许多英语教员都还未认识到文化意识培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或误认为文化意识的培育就是文化知识的传授。单纯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缺乏直观感受和深刻领悟,不会促进学员们对对象国文化意识的生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军队服从认识的灌输、纪律规范的严格和程式行为的养成经常使学员们趋于保守,在培育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而且语言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认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烙印,军校作为军队的一部分,对认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纯洁性同样要求严格。我们应该明白先入为主的对立与排斥,不利于文化差异的理解和文化意识的养成。

如今,我国军校教育正由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对军事专业技能的重视经常会导致对文化素养的忽视,并且思维方式的潜移默化是循序渐进的,不能向技能培训那样具有量化的体系和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容易不被学员或领导所重视。我军对外军事交流的领域与深度有限,许多中低层次的指挥军官片面认为文化意识的养成在日后工作中无用武之地,忽视了文化意识培育对开拓思维的重要作用,态度不够积极,内心缺乏认同。

二、促进新型初级指挥生长军官对象国文化意识生成的途径

文化意识的生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并非只是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也不是盲目地认同和接受异国文化,而是涉及了学员们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多层次、多纬度的复杂的习得过程。为了培育新型初级指挥生长军官对象国文化意识,教员能够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有针对性的改善教学活动。

首先,认识到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的基础。“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但它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是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被抽象概括出来的,蕴涵着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什么是文化? 人类语言学把文化分为“大写C文化”和“小写c文化”。前者是指所学语言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教育、体育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后者是指人民的生活方式,如交往方式、家庭生活、价值体系等。但是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意识培育却不可“一分为二”,毕竟语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通常能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文化因素。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培育应该置于外语教学的“系统"中来认识。

在外语教学中,教员既要注意给学员打下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使其掌握正确的语言形式,又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帮助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一些基本的常识、社交礼仪和社会规则等方面有一定的认知,为其跨文化交际扫除障碍。语言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交际能力的获得,而只有认识并掌握一定的目的语文化知识,人们才能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识别目的语文化所特有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并且能够理解和解释其社会功能,从而在交际中有认识地注意语言的使用环境和场合,自觉地遵守目的语的使用规则,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教员在文化知识传授时,更需要注意文化知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员要将语言教学的需要与文化意识培育的需要结合起来作為选择和安排教学材料和内容的依据,使学习者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大多英语教材的选编都是以语法体系为依据的,文化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都比较随意,缺乏系统性,这实际上也是整个英语教材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文化意识培育功能的很重要的原因。许多教员在教授文化知识时,经常都是零散、不系统的,在设计教学时没有考虑制定一个长远的、系统的教学目标。零散、非系统的教学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员在进行文化知识教学时,一定要认识到教学的系统性,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挖掘出文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文化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其次,教员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端正对文化意识培育的态度。学员对对象国文化意识的生成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育的深层要求,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新型初级指挥生长军官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员要抛弃传统教学法基础上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育”的陈腐观念。语言知识的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培育是贯彻英语教学的两条主线,只有切实更新教學观念,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认识培育的关系。教员要构建一种系统和整体的教学理念,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意识培育看成一个整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培育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和构想,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的过程。在授课实践中,教员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它们不仅是培育学员的对象国文化意识的重要素材,而且能帮助教员完善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一般而言,文化知识是对事实的静态描述,是对目的语的社会和民族的文化进行整体,笼统、概括地描述,它很少对具体的文化内涵进行阐述,也缺少对某一文化现象发生时前因后果的分析及大环境的介绍,因此学员即使拥有很多文化知识,却无法应用在实际交际中。为了将文化知识物化为学员的内在认识,教员能够将语言材料置于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之中,让学员们在发现、认识、对比、领悟、使用中学习外语,同时帮助他们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并逐步培育他们的文化意识。

如前所述,文化意识培育涉及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灌输,还包括理解能力、自觉认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育,四个层次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根据学员的不同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文化意识培育的层次性和侧重性,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全方位的把文化意识培育渗透于外语教学中,以文化知识为起点,文化理解为桥梁,借助词汇、句法、语篇的讲解,通过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使学员认识两种语言的异同,树立起明确的跨文化意识,更要从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宗教信仰与历史渊源等方面的冲突来揭示语言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源,在理解的基础上培育学员对不同文化模式的容忍,避免产生文化偏见,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教员要帮助学员进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学会探究,培育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方面,教员在课堂教学中一定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模拟真实语境,为其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教员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手段来模拟和展示交际的真实情景,把孤立、静止的文化知识变成形象直观的语言,使学员从言语信息的接受进入到言语社会功能的认识,从语言形式的掌握到语言真情实景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教员要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意培育他们的分析、综合、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例如教员能够通过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如明信片、邮票、报刊等,让他们获得较为直观的文化知识,认识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通过研究英语国家的广告、服装,学习英语谚语等,让学员认识西方人的价值观和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教员也能够利用电影和电视让学员认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模式,引导他们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教员还能够组织英语角、英语知识讲座等活动,引导学员积极地参与。这些教学和课外活动对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同时也充分突出了学员学习的主体性,增加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最后,教员在教授文化知识时,注意文化知识的适合性。适合性是指教学中所导用的文化内容要和学员所学的军事知识密切相关,选择的材料应尽量代表主流文化的内容。文化知识所包涵的内容和项目十分广泛,教学中没必要也没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员。更重要的是,因为受到一样宗教、环境、风俗及以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两种语言文化内容不可能完全对等,处于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文化中的语言体系必然会在这一层面上体现其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造成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知识都适合教授给学员的,例如西方国家的一些世界观、价值观和宗教文化,并不适合那些思想还远没有成熟的学员,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有时很难把握。所以教员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有一定的专业性,并且要适合学员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等特征。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军事思想、战争故事和外事礼仪等内容上,这些内容对学员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十分重要,同时也符合他们的兴趣。

三、结语

掌握地区知识,尤其是军政大国、热点地区以及我国家利益攸关地区的区域知识,了解这些区域知识和军事行动的关系是对未来的初级指挥官的要求和必备素养。指挥官熟练的语言能力和对军事行动区域文化的了解是实施全频谱作战的重要推动力,能够更好的面对全球的挑战,更好的肩负起多样化军事任务。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美国国防部新外语战略评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3(05):738-747.

[2] 文秋芳,苏静.军队外语能力及其形成―来自美国《国防语言变革路线图》的启示[J].外语研究,2011(04):1-7.

[3] 文秋芳,张天伟.美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模式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06):854-864.

[4] 高翔.美军第五代国防语言水平测试体系研究―兼议我军外语能力测评体系改革[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09):92-96.

[5] 王华丹,张锦涛,徐敏.美各战区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研究及启示[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2(04):93-96.

[6] 徐敏,彭艳青.浅析多媒体的应用对军校外语教学中对象国文化意识培养的促进[J].语文学刊,2011(06):163-164.

猜你喜欢
交际能力文化意识英语教学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