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虐待及忽视对儿童的社交焦虑与自尊的影响研究

2019-08-27 02:33霍丽芹朱洁张旭牛春娟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1期
关键词:社交焦虑自尊儿童

霍丽芹 朱洁 张旭 牛春娟

摘 要:本研究探讨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对8-12岁儿童的社交焦虑与自尊的影响。方法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与自尊量表随机抽样对唐山、保定城镇两所小学四个年级共42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河北省两城镇3至6年级小学生的心理虐待及忽视的检出率分别为27.7%和24.1%;(2)河北省两城镇3至6年级小学生心理虐待及忽视总分及各因子在性别上、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虐待及忽视与小学生自尊水平和社交焦虑均存在显著相关;(4)心理虐待及忽视变量能预测自尊4.4%的变异量,可预测社交焦虑6.3%的变异量。结论(1)河北省两城镇3至6年级小学生的心理虐待与忽视的检出率较高;(2)儿童遭受的心理虐待及忽视越多,自尊得分越低;儿童遭受的心理虐待及忽视越多,社交焦虑得分越高。

关键词: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社交焦虑;自尊

美国儿童虐待专业协会(APSAC)将心理虐待定义为“看护人贬低儿童的价值,忽略儿童的优点,夸大他们的破坏性,认为他们的价值仅仅在于满足别人的需要”。Mitchei认为儿童心理虐待是那些与儿童有亲密关系的监护人反复采取伤害其认知、意识和情感发展的不良行为。Gibbons认为儿童忽视是持久、重复、较大程度地忽视儿童,或者在儿童受任何一种危险的侵害时不作出让其免受伤害的行为,例如:严寒、饥饿或者没有让儿童得到细心的照顾以至于造成其身体或发育的严重损伤,其中包含非器质性生长发育迟缓。为进一步了解心理虐待及忽视对儿童的危害,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以423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小学生儿童虐待与忽视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心理虐待及忽视对儿童社交焦虑、自尊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选取河北省唐山市及保定城镇两所普通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为被试。总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45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423份。有效被试年龄8-12岁;男生210人,女生213人;三年级86人,四年级108人,五年级119人,六年级110人。

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Child Psychological abuse and neglect Scale,CPANS)由邓云龙、潘辰等编制,用于评估儿童经历的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共有31个条目。分数越高,表示受虐待和忽视水平越高。该量表分为心理虐待和忽视两个分量表,心理虐待分量表含责骂、恐吓和干涉三个维度;心理忽视分量表含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和身体、监督忽视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校标效度 。

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SASC)是LaGreca等人1988年编制的,该量表含有两个因子: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及苦恼。共10个条目,采用3级评分。量表符合心理学测评要求。

儿童自尊量表(Childrens Self-Esteem Scale ,CSES)由魏运华编制,是用来了解儿童是怎样看待自己的。量表包括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6个分量表。量表得分的分值越高,自尊水平越高。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符合心理学测评要求。

三、统计方法

本研究是在去除不合格的问卷后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

四、小学生心理虐待及忽视对社交焦虑和自尊的影响分析

本研究以儿童为对象用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调查其在生活中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结果发现受测者总虐待发生率为21.5%,心理虐待发生率为27.7%,忽视发生率为24.1%。所测结果揭示小学生心理虐待及忽视经历较多见,与以往研究趋于一致。从中可以看出儿童在生活中受到心理虐待和忽视的现象仍需得到关注,心理虐待及忽视的高发生率可能与有些家长对子女希望较大,对子女的要求较为严厉,从而有意或无意地对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有关。

在性别因素上,男生的虐待率、忽视率均高于女生,这与以往结果一致。这可能因为儿童期男孩相对于女孩更加调皮、自我保护能力更强,因此家长对女生的爱护或关注多于男生。另外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加关注自己身体上的变化或不适,而会及时地告知父母等监护人,这可能是男女生在身体忽视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的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虐待及忽视总分与自尊总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与向秀英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儿童期心理虐待及忽视的影响是深远而深刻的,儿童期监护人对孩子的心理虐待与忽视越严重,个体越容易有自责、自我价值感低、纪律性差等表现,因此应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有学者认为父母或养育人对孩子的心理虐待常导致其人际关系敏感、自我效能感低。本研究发现心理虐待及忽视与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各因子之间均显示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心理虐待及忽视对儿童的社交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童年期遭受监护人的心理虐待及忽视会導致孩子更多的回避行为,害怕与他人接触,因为只有拒绝与他人接触,才可能避免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国内王锋生、朱茂玲和谭晶晶等在针对小学生的调查中一致发现小学生儿童期虐待可正向预测焦虑程度;小学生受虐情况越严重,焦虑体验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参考文献

[1] 徐倩倩.初中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2] 年晶.儿童忽视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关系[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3] 袁辉.自尊在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的中介效应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4] 黄华.大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5] 魏吉槐.8到12岁儿童躯体化的现状及其与述情障碍、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的关系[D].长沙:中南大学,2012.

[6] 王锋生.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0.

[7] 韩腾伟.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自尊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2.

[8] 麻爱华,于相芬,刘西俊,等.童年期虐待、应对方式、自尊与青少年社交恐惧症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01):46-49.

[9] 朱相华,魏贤玉,王成东,等.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交功能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6,15(05):407-408.

[10] HL M,JE F,DL S,et al.Childhood abuse and lifetime psychopathology in a community sample[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1,158(11):1878-1883.

[11] Gibb B E,Chelminski I,Zimmerman M.Childhood emotional,physical,and sexual abuse,and diagnoses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adult psychiatric outpatients[J].Depress Anxiety,2007,24(04):256-263.

[12] 凌宇,楊娟,钟斌,等.童年创伤经历与自尊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01):54-56.

[13] 朱茂玲,徐晓叶楠.小学生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与焦虑的关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33(03):140-142.

[14] 向秀英.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15] 廖英,邓云龙,潘辰.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与个性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06):647-649.

[16] 谭晶晶.长沙市某小学儿童虐待与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

基金项目:文章为华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课题“儿童虐待与忽视对其自尊、社交的影响”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2013077。

作者简介:霍丽芹(1996- ),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理工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通讯作者:牛春娟(1983- ),女,山东菏泽人,华北理工大学心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社交焦虑自尊儿童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