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高地厚中的梦想

2019-08-27 01:21夏晓露
北极光 2019年6期
关键词:打工者现实梦想

夏晓露

估计梦想者都不知天高地厚,当触碰到现实,必须有不怕天高地厚的胆略,如此来一场生命的体验。

新财来电话说,马上出版《梦想与现实》长篇小说,请我为书作序,版已排好,就等序了。他说话像打机关枪,容不得你插嘴,更不给你犹疑地机会,稀里糊涂答应下来,此刻,有些忐忑了。如此信任,恭敬不如从命,那就写点感受。

我与新财是在眉山参加第八届冰心散文颁奖会上相识的。参观坐车时,有缘坐一起,获知他是山东青岛市青年作家。山东汉子,爽直快言,很投缘。他一双黑色而深情的眸子,对掠过的一切充满期待,甚至好奇,一路上聊他的文学创作与创业梦。

他通过微信发来一些给他出版的书写过评语和序言的名家介绍,有张炜老师、贾兴安老师、牛放老师……我更加惶恐了。可已答应下来了,就不得反悔,那就感谢他给了我学习的机会。

近年来他先后出版、发表了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自我精神和诉求引向另一个深层次维度,完成了一次次与灵感的碰撞。

新财想通过《梦想与现实》长篇小说,意欲探索当代人的生命价值观、人生观,经过一波三折,三波一折的心灵写照,把现实与记忆中的痛苦.黑暗、绝望等,引向光明与希望。文学有灵魂改造作用。它对接受者并非耳提面命,而是潜移默化,渗透在字里行间,打动人的情感。新财的长篇小说《梦想与现实》如注入了灵魂的陶器,带了生命的温度,让人惊喜过望。

他创作了一部又一部作品,可见他对文学的挚爱,无疑,也包含了一种灵魂的体验。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成一个个行走的黑字,通过一张张无垠的白纸洋溢创作的灵感。写作是痛与快乐的私活。无疑,新财是在独享。之后,在这个秋天,分享给读者。我更是有幸为其作序,想来也是件享受的事。

10月,秋色深浓,广州依然草木苍绿,坐在南方的秋光里,看着金色光线穿透窗外两棵蓬勃的木棉树,心绪已跟随《梦想与现实》开始跌宕起伏了。

《梦想与现实》长篇小说起点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风海这座沿海城市为背景,讲述一个农民后代、20岁的女孩进城打工的经历与遭遇。那个年代写打工的文学作品风起云涌。被认为最早的作品是林坚发表在1984年《特区文学》上的《深圳,海边有个人》短篇小说,具有一定标志性意义。

打工文学是特定的社会制度、经济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等大环境下特有的文学现象。应该说“打工”起始于我居住的省份——广东,而深圳是打工文学的策源地。在新财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革命老区沂蒙山走出的一批打工者,他们深受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东莞的影响,涌向青岛这座美丽城市。新财捕捉到了内地城市也有一大批打工族怀揣梦想,背井离乡的故事。

小说创作的立意是想反映那个时期打工者复杂的心态和生活状态。作品以广阔的视野展现了一代农民进城打工的故事,从其笔下感受着一个个鲜活的实体,感受打工者目光的游离与坚定,内心的挣扎与彷徨,生存状态的酸甜苦辣。他告诉我,当年他在发现许多农村人涌向青岛市的城阳区、黄岛区……听说有打工妹未婚同居,有的被男人抛弃,有的未婚生子,甚至将婴儿丢弃在厕所……这些发生在眼前的故事,像一把锥子刺痛他。灵感开始折磨他了。

小说以打工女孩罗梅的经历为主线,以打工老人罗遇达为副线,展开环环相扣的故事。罗梅带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刭陌生城市闯荡。

小说中有一段对话:“工作能找到,可要吃苦。你能吃得了打工的苦吗?”罗遇达语重心长地说。

罗梅感覺有了眉目,急忙说:“我不怕吃苦,只要能赚到钱,多苦的活我都能干。”

愿望是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在外面闯荡的艰难不言而喻,面对多彩的世界,她是那么无助。可她的欲望在不停膨胀,超越了自己的能力,但她失信于“我不怕吃苦,只要能赚到钱,多苦的活我都能干”的承诺。小说塑造了罗梅这个人物复杂的感情纠葛,笔锋直指社会深层的命题,提出了罗梅那个时代打工者的存在感及社会价值观问题。

因对金钱的诱惑力改变了单纯的罗梅,人品发生了质的改变,最终堕落为三陪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出狱后她重获新生,并在一名女法官的教育帮助下开了一家小饭店,与退伍回来的未婚夫结婚,真正实现了“城里人”的梦想。正像尼采说的,没有道德现象这个东西,只有对现象的道德解释。

《梦想与现实》长篇小说已完稿多年,虽然发表与出版波折较大,但新财并不满足当时的创作,一路走来反复修改至今,就像自己的梦一直在随作品生长,如今到了收获时节。他希望继续把农民进城打工的梦想照亮现实,在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揭示中国转型时期的现实问题,比如土地与荒芜、生计与发财、欲望与犯罪、爱情与依赖、生存与价值、爱恶与忧伤、追求与失望、成功与失败等等,这些尖锐的矛盾仍是当今时代的现实问题,而打工女孩罗梅正是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新财用平实接地气的语言,成功地把打工者进城的酸甜苦辣形象呈现,达到情感与形象的融合,体现生命的炽热感。记得有一句话,文学对作家的魅力在于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品味人生,让生命隽永,心灵不再剧痛。

似乎,写农民进城打工题材“过时”了,可这仍是中国目前敏感的话题之一,只要我们还在改革、还在建设、还在发展,这个话题永远都要寻找答案,作家都有话说。

祝愿新财在天高地厚的梦想中越走越高。

2018年11月1日夜广州

猜你喜欢
打工者现实梦想
“无主”打工者受伤谁担责
梦想
靠违法手段获利的打工者没有生存空间
梦想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2015年打工愿景调查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秋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