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途方展逸
——浅谈紫砂作品中“方”的文化气质

2019-08-29 09:48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形体艺术创作

吴 平

在我国的古典社会的文化概念中,原本并没有现代语境中“艺术”的概念,虽然在我们文化的历史上,很早就有了诸如“六艺”等等的概念,但从实际解读来看,古典社会中对于艺的理解更多的偏向于技。康德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理念“审美是主观的部分,但它不是主观的”,在艺术创作中,美的事物能够让人在意识之中感受到美的愉悦,这是主观的,但形成这种审美却是客观的,人的经历、环境、期待都会影响主观产生的感受,人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维持平衡的精神个体,所以人的思想是极容易被影响,被改变甚至被塑造,所以对于艺术的定义也一直在产生变化,在古典时代的技,也许就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部分当代语境中艺的功能,所以艺术创作想要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就必须具备时代感,而时代感又基于事物本身的文化气质。

在我们了解历史,学习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由当时的环境产生,是一种宏观的审美感受,很多古朴典雅的艺术创造都从这种时代感中吸取养分,紫砂壶艺历来给人的感受就是古朴雅致的风格韵味,所以流传下来的历代优秀的紫砂创作当中,就有着许许多多善于塑造文化气质的例子。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尝试以自身的理解,塑造出具有时代文化气质的紫砂创作,眼前的这件“逸方壶”就是其中一件基于文化气质的形体设计把握独特的作品。

想要塑造好作品的文化气质,首先就要了解文化的源流,对于历史具备一定的视野,在古典文化社会中,技和艺是两种模糊的概念,在某些时候两者相互嵌套,难以区分彼此,以我们当下的审美眼光来看,很多流传下来的经典的民间手工艺品早已经登堂入室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但仔细的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很多这类艺术品的创作者甚至没有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可见结合当时时代的文化环境不难发现,在古典文化社会,很多技艺成长发展到极致的创作者本身并没有一种主动的艺术创作概念,而当时的时代也并没有给予其能够与之匹配的社会文化高度,在当时很可能仅仅只是属于更高一等的“技”的范畴。

经历过工业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当今社会,对于文化领域的创造相对于古典社会已经具有了长足的进步,美妙的艺术设计往往具有科学技术相似的社会地位和普遍性的认可,一首音乐、一幅绘画、一部电影,都可以达到艺术的境界,这给了传统手工艺术领域全新的启发,将全新的创意设计和文化气质的塑造纳入了自身的创作领域,所以当代紫砂壶才会使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世界。作品“逸方壶”即是以这种思考方式为核心,用设计的思想来塑造自身的文化气质,因为这符合当下这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也为创作者提供了相对古典创作题材更广阔的形体塑造空间。

传统的紫砂方器天然的就显示出一种古典文化社会中的“规与矩”是一种限定下的形体组合,这就造成了古代艺术创作会经常性的出现大批同质化的作品,只不过由于当时信息传递并不方便,这种情况得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续,而在当下这个时代,因为艺术创作的特殊性质,大多数人天然的会对机械性的复制产生抵触心理,基于此创意设计发展成为了一种产业。传统手工艺术创作中对于形体的塑造,越来越带有创意设计领域的元素,在制作这件“逸方壶”就在思考如何将这种设计思想融入文化气质之中,从而塑造出自身独有的艺术作品,所以在这把壶的外观上采用了上下颠倒的形体结构设计,嵌入式的壶盖搭配端方的壶体,梯形的壶面在快到壶底部时陡然收窄形成壶底,这就如同将古典四方壶一下子颠倒过来,以肩成底,以底成口,干脆利落的直流延续了壶面的梯方形式,让两者联系紧密而连贯,而壶把的塑造则显示出了这种设计思想的另外一种延伸,可以看做是紫砂壶倒把结构的方形设计应用,将传统壶式当中常见的尾梢作为上升曲线的收尾,方形的把身搭配圆融的曲线,显示出十足的现代感和机械感,当然这种机械感使极有限度的,更似一种古代机械,常见于木质结构的嵌套,这样一来,时尚的设计风格搭配古典的结构元素,这把“逸方壶”也就塑造完成了。

文化气质的塑造不仅是新式形体的塑造,更是一种文化延续的标志,我们在壶艺创作中既要了解它的源头,也在开创它的未来,没有什么比这种过程能给人带来更奇妙的感受。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形体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甜甜圈
月满中秋
大树
宇宙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色彩的解放——印象派绘画将色彩从形体中解放出来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