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心

2019-08-29 03:00
家庭百事通 2019年8期
关键词:笙歌酷夏续命

炎炎夏日,酷热难当,不少人大呼:“我是靠空调续命的!”虽是玩笑话,却道出了许多人的无奈和庆幸。幸好现代科技无所不能,如若你我活在古代,是不是觉得很恐怖?

其实非也!古代自有古代的降温解暑之法,且有效得很。《诗经·七月》中对于周代早期民间生活就有这样的记录:“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指的就是农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这自然是供夏天之用。而到了唐宋时期,夏季消暑乘凉之法就变得多样起来,宋代孟元老曾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京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酷夏之际,风亭水榭之上,吃着冰镇的瓜果饮酒赏荷听曲,这样隆重的“避暑会”可谓繁华热闹至极。不过,怕也只有京都才能如此夜夜笙歌吧!

所以,人在家中坐,较为普遍的乘凉之法,还是轻摇手中扇。只是,寻常人家摇一把蒲扇就过了千年,而在达官贵人、富家小姐那里,羽扇、绢扇、檀香扇不一而足,更迭十分频繁,到后来更是出现“题扇面”这样的风雅之事。文人墨客在扇面上赋诗作画,或自持而用,或成礼送人,极富雅趣。

有爱附庸风雅的,自然也有喜欢抖机灵的,比如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素爱研究机巧玩意儿的他,怎肯老老实实借扇得风,他就动手发明了“凉杌”,即将方凳四周包裹严实,灌进去冰凉的井水,然后在上面盖一片瓦,而那瓦片必须要制冷效果好的,最好是景德镇生产的。若坐热了,就再换冷水,如此往复,自然清凉舒泰。

其實,比起物理避暑法,古人更注重心理调适。《黄帝内经》中曾这样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也就是说夏天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轻易生气恼怒,因为只有静下来才是养生之道。唐代诗人白居易更是在《消暑》中倾情诠释:“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你看,心静身凉,胸中无忧虑,窗下自然有清风。如此一来,还怕什么夏日炎炎呢?

猜你喜欢
笙歌酷夏续命
笙歌一路
冬日八大续命美食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画堂春·酷夏下乡记
自寿
撞色
这才是成年人的暗黑假期
胡因梦:梦醒笙歌散,从此不惧忧
玩具反斗城或将申请破产保护未涉中国 获融资续命
2015酷夏,丸美敢晒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