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创新助力打造民企“融资高地”

2019-08-29 02:59黄瑞玲
群众 2019年15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小微民营企业

黄瑞玲

民营经济占据江苏经济“半壁江山”,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18年末,江苏民营经济贷款余额为2.8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比重为24.2%,与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55.6%的比重相比,民营经济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很不匹配,民营经济依然是我省金融服务的突出短板。因此,需要立足省情抓好政策创新,变“融资的高山”为“融资的高地”。

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成效与做法

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破解信息不对称。民营企业财务报表往往信息不规范、不完整,其真实运营情况需要从企业水电费、员工社保缴纳、海关报单、涉诉情况等综合维度来交叉印证,但这些数据分散掌握在各个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很难搜集获取。为破除银企信息不对称,苏州市率先于2015年推动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与之配套的企业征信公司,大大缓解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我省放大苏州经验,搭建省级综合金融服务“母平台”和13个市级“子平台”,2018年5月省级平台上线试运行。

健全地方增信体系,化解信用不充分。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培育提升企业信用水平,我省大力发展政府性担保机构,鼓励各地政府设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着力优化担保体系,促进政府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互为补充、良性发展,推动“政银担”风险共担机制落到实处。苏州、南京等地的“政银担”风险共担的实践表明,既可解决民营企业因信用不充分导致的融资难题,又有助增强银行与担保机构、政府基金之间的利益融合,防控逆向选择风险,促进融资担保业务可持续发展。

创新政银合作产品,改善小微和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在推进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省针对小微、科技型等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政府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推出“小微创业贷”“苏科贷”等一系列政策性金融产品。“小微创业贷”审贷标准为“两无四有”,即无抵押、无担保,有定单、有银行流水单、有健全的财会制度、有正常的纳税记录,突破了金融机构传统的重担保、重抵押放贷模式。在促进金融与科技紧密结合方面,我省以“首贷、首投、首保”为重点,着力构建适应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需求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打造“苏科贷”品牌,开展“苏科投”工作,探索“苏科保”等业务。

提升能力用活政策,强化金融信贷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涉及作业成本、规模偏好等问题。我省注重推动辖内金融机构深化专业能力建设,优化信贷服务技术,提高信贷审批效率,持续提升服务民企水平。比如,江苏银行的“税e融”、工行江苏分行推出的“守信贷”业务以及农行江苏分行的批量化获客、工厂化运作等各具特色。同时,我省还积极借助央行各类政策工具,比如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加大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力度。

加大上市资源培育,更好利用资本市场。我省在摸清拟上市企业总体数量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开展分类指导、梯队服务,引导企业根据发展现况和自身需求进入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以财政补助、资金奖励、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推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2019年一季度,我省有7家企业首发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全省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08家,总市值4.36万亿元;一季度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19家,挂牌总数达到1238家,数量居全国第三。

发展地方股权融资,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我省积极培育投资于民营科创企业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鼓励私募基金投早投小,为创新创业活动持续引入源头活水。截至2019年3月末,我省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105家,基金規模6939亿元,占全国总规模的5%。在用好资本市场公开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挥江苏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和“专精特新板”作用,为民营中小微企业非公开发行证券、股票转让和发行可转债提供更好服务,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投融资功能不断扩大,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塔基”不断夯实。

加强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的对策措施

当下,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过程中仍存在风险定价不充分、金融结构不适应、政策传导不顺畅等问题。对此,必须对症下药,加快培育市场化贷款定价机制,改变“倒金字塔”的资本市场结构,破解融资支持政策“中间一公里”以及“最后一公里”的能力建设等问题。

理顺资金价格决定机制。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是正规部门融资难与非正规部门融资贵的复合体。如果正规金融的利率水平被长期人为压低,针对民企的融资不能获取相应的风险溢价,金融机构就会失去放贷动力,从而使民企融资难上加难。如果不实事求是地定价,还会引发金融机构内外勾结、“二道贩子”倒卖资金等监管套利行为。为此,要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拓展定价空间,增强市场竞争,推动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两轨合一轨”,促使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更好为民营经济提供服务。要允许商业银行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模式以及担保方式等因素,实施差别化的利率定价。

强化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利率市场化改革属于中央事权,银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属于微观事务,信息服务平台和地方增信体系则是我们地方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要从战略高度抓紧抓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完善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等大数据服务平台,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免费征信服务。全力打造金融供需对接的“淘宝网”,在统筹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上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要加快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用好用足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授信支持,为缺信息、缺信用的民营企业提供更好征信服务。

有效提高金融服务质效。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发挥技术、资源优势,主动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加快融资方式、服务方式和风控方式变革。支持地方性法人银行发挥“地缘、亲缘、人缘”优势,发扬“扫街查数”和“走村串户”精神,创新信用评价方式和信贷产品,深耕本地民营企业市场。引导银行在加强风险识别和提高风控水平的基础上,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发放更多无担保、无抵押贷款。鼓励银行加强续贷产品的开发推广,支持正常经营的民企实现贷款续期“无缝衔接”、节省“过桥”成本。推动金融机构用足外部优惠政策,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加快形成对民营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实施贷款风险补偿政策,进一步做大“苏科贷”“苏科投”“苏科保”“小微创业贷”等政银合作产品,引导信贷资源向“真小”“真微”领域持续流入。

更大力度用好资本市场。目前国家正在推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并以竞争中性原则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显著增强。我省是民营经济大省,上市储备资源丰富,要更大力度用好多元融资、多层细分的股权融资市场,提升金融服务不同发展阶段和行业类型企业的水平。深入开展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辅导培训,帮助企业解决上市中遇到的问题。支持已上市企业进行资本运作,通过兼并重组做强产业链、提高竞争力。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推动各类私募基金回归本源、服务实体,为中小企业“输血”,为新兴行业“加油”。推广应用民企债券融资工具,支持信用优良、经营稳健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鼓励金融机构投资民营企业债券。□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 婷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小微民营企业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