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共建长三角人才高地

2019-08-29 02:59赵永乐
群众 2019年15期
关键词:长三角竞争力体系

赵永乐

自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博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一体化发展成为长三角各省市的最热门话题。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不仅要成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力引擎,还要成为我国在全球竞争中能够搏击致胜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长三角在国际区域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国际区域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的背后则是制度是否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较量。长三角一体化需要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而人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因此,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是共筑长三角人才高地的核心和根基所在。

共筑长三角人才高地的关键在于人才制度体系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6年就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是长三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工作,也是三省一市可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最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已经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人才密集度最高、流动率最快、竞争最激烈的区域。长三角人才市场一体化呼声虽然很高,然而具体施行起来却有不少藩篱和障碍。破除人才市场一体化的藩篱和障碍的关键,就在于三省一市必须形成共识,加快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制度体系。

明确长三角一体化人才制度体系的属性和优势。长三角一体化的人才制度体系是我国人才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而我国的人才制度体系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深刻理解长三角一体化人才制度体系的属性和优势,解析长三角一体化人才制度体系的构建对我国整体人才制度体系构建的意义。首先是要坚持属性,明确党管人才是长三角人才市场一体化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是长三角人才基本制度的核心和最大优势。其次是要增强优势,强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在长三角的实施,进一步确立长三角区域的全球人才竞争比较优势。第三是要深化改革,使市场在长三角的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度解决人才发展的成本和效率问题,促进长三角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第四是要在全国率先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起到人才协同发展的榜样示范作用。

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能够从智力支撑上助推长三角一体化的人才制度体系,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是否真正认识到人才的战略性质和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从量向质飞跃的重要转型时期,人才制度体系要为人才这种别无选择的“唯一”的“最新”动能量身打造。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要用制度来确保人才这种战略资源能够引领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

以改革为动力转变人才管理方式。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是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首先要以改革为根本动力,加快转变人才管理方式,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边界,突出市场导向,为人才发展扫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在人才管理范畴里,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有机组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真正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才能算是突出市场导向;也只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才能扫除障碍保障突出市场导向。其次要将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到用人主体身上。在长三角,各类用人主体尤其是企业的人才使用自主权不仅要得到保障和落实,而且要在全国率先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具有各类主体特点的富有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

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长三角人才制度体系

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不是其组成单元各自发展的简单综合,而是各组成单元要凝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有机整体的发展。因此,长三角人才制度体系的构建一定要在全球范围内与最强城市群区域对标,具备全球竞争力。长三角人才制度体系在强调共同点的基础上,各省市和地区还要根据自己的禀赋特征进行差异化建设,求得协同发展。

长三角要比肩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群。能否在全球范围内集聚一流人才,是判断长三角人才制度是否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试金石。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全球第一城市群,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大城市。该城市群位居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是美国最大的生產基地、商业贸易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国土面积占美国的1.5%,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20%。长三角城市群包括沪江浙皖三省一市26个城市,国土面积占全国的2.2%,人口占全国的18.5%。2019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GTCI)报告显示,华盛顿排名第1、波士顿第6、纽约第8;长三角的上海、杭州、苏州分列14、44、50。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增刊全球科研城市排名显示,纽约都市圈排名第2、大波士顿地区第3、巴尔的摩—华盛顿地区第5;长三角的上海、南京、合肥、杭州分列7、12、27、33。不难看出长三角区域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瑞士德科集团首席执行官艾伦·德阿茨表示:创业人才正日益被视为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探寻成功的一种方式。培育让人才茁壮成长并为未来的成功埋下种子的良好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2019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GTCI)报告证实,人才问题已成为企业、国家和城市的主要担忧,人才表现被视为增长和繁荣的关键因素。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相比,长三角的人才优势就是党管人才的组织优势,这是我们独有的难以模拟复制的人才制度优势,也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更加明显的优势。我们可以向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借鉴的主要有三点:一是要鼓励、培养和发展创业人才;二是充分发挥用人主体的活力,刺激创业和创业内的人才和有前途的员工,努力发展自下而上的创新和赋予员工权力;三是建设有利于自由创新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各类崇尚创新的高层次人才。

由于地理、历史和文化的原因,组成长三角的沪江浙皖三省一市26个城市,不论是经济社会的构成,还是发展的程度,既有相近相同的一面,也有禀赋相异的一面。长三角要想在全球最强城市群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各省市除了要根据长三角的整体发展要求形成统一衔接的人才制度体系框架外,还要根据各自的发展目标、秉性特点和基础条件形成适合各自发展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具体人才制度特色。长三角的人才制度体系就是由各省市的差异组合成一体化的有机协同整体,进而形成一体化的全球竞争优势。三省一市在构建各自的人才制度体系时,必须从全球竞争和国家、长三角和省(市)自身三个层次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来加以综合考量和规划。在长三角人才制度体系构建过程中,上海要起到龙头的引领作用,江浙皖要起到三根坚强支柱的作用。不管引领还是支柱,都是人才制度体系共同体的组成部分,都必须具有自己的全球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差异中形成一体化的共同优势。

江苏在长三角人才制度体系构建中的地位和责任

江苏是我国的科教大省、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在长三角一体化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江苏时就指出,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江苏要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同浙江的两翼联动,更好辐射和带动安徽发展。

协同衔接,率先构建。要明确江苏在长三角人才制度体系中的责任,积极对接龙头上海,加强江浙两翼联动,主动辐射和带动安徽,用率先构建江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的实践,体现示范、协同和衔接的担当。一是要强化与沪浙皖的战略协同和规划衔接,耐心做好建设人才制度体系的基础工作,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动一体化,共建共治共享。二是要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领域使江苏的人才培养链、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与沪浙皖从人才制度上深度融合。三是要率先构建好自己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人才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各类用人主体的用人活力。四是要大力推进江苏各城市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基层社区人才治理体制,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改进人才治理方式,推进人才的社会治理精细化和准确化。

建设人才制度体系示范区。江苏长三角人才制度体系示范区有两个指向,一是由东向西在苏南建设人才制度体系示范走廊。苏南示范走廊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示范走廊,沿着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向南京延伸。在南京中继增压之后,再一方面向苏北延伸,另一方面向安徽的诸城市延伸。二是由南向北在长江北岸的苏中建设人才制度体系示范走廊。苏中示范走廊由南通充当示范的起始点,沿着长江北岸向泰州、扬州延伸,在条件成熟之后再向苏北延伸。苏中示范走廊目前还不够成熟,关键是南通、泰州、扬州三市本身要加强人才制度体系的建设,要能够承接上海的辐射。当然,苏南示范走廊在南京中继增压之后,也会反向向扬州、泰州延伸,继而再向苏北延伸。

发挥南京重量级中心城市的作用。支持南京发挥重量级中心城市功能,增强首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在长三角人才制度体系中发挥特殊作用。南京是长三角的重要一极,也是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一个中继增压站。立足于提高长三角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主动策应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宁杭合作和宁肥合作,起到坚强的支点作用。从参与全球制造链向参与全球创新链跃升,重点在促进产才融合,全力推動以产兴才、以才促产,推动学产人才、央地人才、军民人才三路大军高度融合,使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才融合发展高地率先嵌入全球创新链。□

(作者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组成员,中央人才办人才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 宁

猜你喜欢
长三角竞争力体系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