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2019-08-29 02:57石静志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3期
关键词:生态观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观 生态文明

作者简介:石静志,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圖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231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自然环境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雾霾等环境问题不断发生,生态问题成为了全球共同面对的难题。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导,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生态观才能为我们解决生态危机找到出路。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观念。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18世纪7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为了提高产能使生产迅猛发展,开始无休止的掠夺自然资源。进入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对自然的破坏可谓是触目惊心,过渡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使得我们的自然环境面目全非,生态危机问题日益加剧。全球气温变暖、水资源短缺、沙尘暴、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频频出现,像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一样,如果我们再不直面这些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那我们居住的家园将面临着无可挽回的灾难。在此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思想成为了当前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指导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产生的理论渊源

首先,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在此基础上,随着“万物有灵”观念的提出,又产生了神学自然观,这种观念逐渐替代了神学自然观。直到中世纪之后,科学研究不断发展,产生近代机械自然观,它破除了神学思想对人们的束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他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批判与继承。黑格尔运用辩证法的思想,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类不能只是向大自然索取,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黑格尔的生态观虽有一定科学道理,但黑格尔是从“绝对精神”出发来进行分析,他的生态观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色彩,马克思在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并提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特征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有丰富的生态思想,所以在研究这些思想的过程中,分别从人、自然、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来进行全面的研究。

(一)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自然观念始终贯穿在马克思的思想中,虽然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生态问题并没有很突出,他也从未直接提出过“生态文明”这一思想,但马克思始终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统一起来,辩证的看待。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同时,人也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其实就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利益只是一味的索取,而是要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行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人与人的和谐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究其本质还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利益关系,所以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利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共产主义就是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人们真正认识自然规律,生产中尊循自然规律,善于运用自然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保护生态为前提,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人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三) 人与社会的和谐

社会由个人组成,而人又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最主要的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分析了各种制度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他发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要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种制度下为了利益,人与自然与社会是对立的。所以为了人与社会的和谐,我们要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丰富物质资料,提高精神文明素质,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容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虽然生态问题并不像现在这么突显,但马克思的思想里一直还是有关注生态的,他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中产生具体的生态观点。

(一)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正确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马克思认为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他们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奴役自然,无休止的对大自然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除此之外,还无休止的奴役劳动者,通过雇佣许多劳动者,增加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从而提高产量,剥削他们的剩余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产品相对过剩和自然资源浪费,产生劳动异化和自然异化,使得人与劳动割裂开来,人与自然割裂开来,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使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只是毫无节制的掠夺自然破坏自然,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当然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人依赖自然界,同时自然界的发展也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要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在这个前提下利用自然规律,从而不断促进自然界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思想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追求无限的利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资本家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择手段,只要能获取利益,根本不顾以后的发展。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在土地问题上,资本家们为了利润最大化,盲目生产,破坏土地的生产规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使土地无法永续生产,这背离了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种自毁行为,将严重威胁到我们的后代生存。因此,我们要联合起来生产者并且结合现代的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农业制度,合理的利用土地,避免对土地的破坏。土地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不为我们任何人所拥有,我们要想在地球一直生存下去,就要保护好土地,在尊重土地生产规律的基础上,不要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有大局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才能利用好土地,造福我们的后代。

(三) 节约资源生态思想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面对人类对资源无尽的需要,我们一定要节约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的需要是有别于动物式的需要的,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简单的吃饭睡觉这种生存需要,不考虑人类精神层面的需要,那这只是动物式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毫无人性的压榨工人,工人们仅仅只能满足生存需要。马克思分析了人类真正的需要,是要满足人类精神层面的需要,不仅仅只是要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还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人本质的回归,这才是人类真正的需要。而这种真正的需要不是以无限的资源为前提,反而他是可以解决资源问题的。但满足人类真正的需要是不容易的,需要先满足了人类动物式的需要,先解决好生存问题,只有在物质资料丰富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发展人类精神层面的需要。这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理想,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

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基础,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

(一)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自然界,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上,我们要积极做出改变,比如最近上海开始的垃圾分类工作,虽然繁琐,但我们迈出了第一步。这提醒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我们要改变以前的观念,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节约资源,绿色消费,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依据

人类的需要是无限的,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人类的永续发展,我们要保护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很多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顾后代的生存发展需要,无休止的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使自然不断遭到破坏,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期,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为了经济快速发展,不注重环保,破坏了我们的生态环境,但我国及时停止,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思考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并不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可以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我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观念的提出,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提高了效率,实现绿色发展。

(三)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发展方向

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离不开保护自然,保护环境。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但自然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基于我国的基本國情,决定了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环保理念,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产业和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指引了道路和发展方向。

(四) 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基本保障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破坏自然规律,不按规律办事,我们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所以,我们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要按照法律制度进行生产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不法分子因为利益不顾法律的规定,大肆捕捞、随意砍伐、乱排污水、乱放垃圾,造成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破坏环境、破坏生态。这些不法分子生态意识薄弱,我们以后要加强生态环保的宣传,可以创新一些宣传形式,让保护环境不仅仅过耳,还要入心。同时也要加强执法力度,对不法分子要严厉惩罚,建立追责制度,让这些不法分子再也不敢破坏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法制型中国。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现在对全球的生态治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我们保护环境,解决生态问题重要的思想武器。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我们后代的永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树立生态文明观,为保护环境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生态观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培养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浅析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