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学院全新系列:现代摄影的绝佳入门教程

2019-08-30 12:40编辑钟平成翻译李天一美编安宏宇
摄影之友(影像视觉) 2019年6期
关键词:白平衡色温光线

编辑:钟平成 翻译:李天一 美编:安宏宇

Marcus HawkinsMarcus是一名摄影师,作家;曾担任《影像视觉》英国刊编辑

你可以使用相机中的白平衡预设,或者直接手动输入相应的K值。

关于白平衡,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

去除特定场景中的偏色现象,达到某种特定的创意效果,你只需控制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就能达到这些成果。

如果一张照片看起来有些偏色,这有可能跟相机的白平衡设定有关。不同的光源拥有不同的色温,以开尔文(K)为单位测量。从蜡烛与钨丝灯的暖色黄光,到蓝色天空更为冷色调的蓝光,都可以用K值来进行表示。某些人造光源则会有绿色或洋红色的偏色,这也是在拍摄中需要注意的。

我们的人眼,或者说是人脑会对这些色差进行调整。虽然我们仍然能感知到蜡烛的暖色光和晴天时影子的冷色调偏色,但是大脑仍然会将所有光线视为白光。相机则没有这么聪明的处理功能;相反地,它会还原场景中的光线偏色。除非摄影师能够选择相应的白平衡设定来抵消光线的偏色。正确的白平衡设置能够对光线的偏色进行补偿,拍出更适合人眼习惯,色温准确的照片。

有一些相机设置有专门的白平衡按钮:摁下按钮之后就可以使用相机的速控波轮在不同的白平衡预设中进行选择;而另外一些相对低阶的相机则需要用户进入菜单进行选择。

白平衡菜单中有诸多预设的自动白

色温和开尔文标尺

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K)。举个例子,一般正午的阳光的色温是5200-5500K。现在数码相机都拥有很多针对不同场景的白平衡预设……

和直觉相反,色温值较低的光线反而是“暖光”,而色温值较高的则是“冷光”。这是因为色温值的指定是对一块纯黑的物体(比如一块铁块)进行加热:它会从最初的红色变成白色,最终则变成蓝色。摄影师也可以根据这一变化过程手动调节拍摄时的色温,但是并不是所有相机都支持这项功能。

选择正确的白平衡预设

白平衡预设可以对不同场景下的光线做出相应的补偿,保证照片的整体色调。

平衡选项(通常以AWB表示)可以对不同场景中的光线进行中和,比如日光、阴天和钨丝灯(白炽灯)白平衡预设就是针对暖色调光线的预设选项。使用者也可以根据这些预设的图标判断他们所针对的光线种类。在白平衡选项中,你还可以找到允许用户通过场景中某一部分(通常是自行准备的色卡)进行白平衡基准设置。有一些中高阶相机还允许用户自行输入K值进行拍摄。

在拍摄JPEG或者视频文件时,选择适合拍摄场景模式(或者是希望达到的创意效果的白平衡预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拍摄结束之后,用户是不容易在后期中修改白平衡的。比如,在拍摄时选用了过暖的白平衡设定,最终的成片就会充满暖色调,同时有黄色偏色。如果想要去除偏色,只能在后期软件中进行费时费力的二次处理了。

如果你使用的是拥有电子取景器的机型,那么在调整白平衡预设的时候你可以直接通过取景器观察到不同的设置对于画面的影响。对于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机型,使用实时取景功能可以达到类似的功能。

在刚开始接触色温这一概念时,用户很容易对白平衡设定过于苛刻。如果吸引你的是场景中的光线,那么你或许不应该用白平衡预设将它中和掉。另外,并不是色温准确的照片就是最完美的结果,偏暖或偏冷的色调或许会让照片更加迷人。

在混合光源中拍摄

如果场景中出现了不同光源不同色温的光线,相机通常都会出错。

在每一次的拍摄中,用户只能设定单一光源的白平衡预设,所以在多光源环境中拍摄时,这套系统难免会出错。比较典型的场景之一就是在开着暖色白炽灯泡的房间中进行拍摄,而此时窗户外面打进来的则是相对冷色调的光线。白平衡预设。无论是钨丝灯(中和灯泡的暖色)还是日光(中和窗外的天光)白平衡预设都只能保证单一光源的色温正常。另一个光源的光线则会有不自然的偏色。

在拍摄这样的场景时,自动白平衡功能会有更好的表现。尽管在两种光源的还原上都会有一定的妥协。自动白平衡功能通常能在两种不同的偏色中做出最合适的平衡选择,用户也可以在后期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RAW格式文件)。

自动白平衡也会失效

虽然自动白平衡能够保证大多数场景下的准确还原,但在某些时候,相机还是需要你帮它一把。

高饱和度的色块

当场景中出现大面积,高饱和度的色块时,相机的自动白平衡系统会认为此时画面中出现了严重的偏色,会对此进行补偿。针对这种场景,用户应该选择适合此时光线的白平衡预设进行拍摄。

偏色场景

在满是绿叶的森林或是彩色墙壁前拍摄时,周围环境的反光会让场景中出现严重的偏色情况,自动白平衡在识别这类场景中的光线时会非常挣扎。此时,自定义白平衡是更好的选择。

长曝光

高倍率的ND滤镜能够让用户在大晴天也能拍摄,但是这类滤镜通常会给画面带来蓝色或者洋红色的偏色。对于这种情况,拍摄RAW格式文件并在后期中进行修正能够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暗光环境拍摄

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自动白平衡系统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此时的光源,但是当光线亮度下降时,这套系统的准确度会不断地下降。此时,RAW格式文件在后期中进行调整能够解决这种问题。

使用白平衡达到不同的创意效果

有意使用“错误”的白平衡能够为画面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效果。

一些时候,中和画面中的所有色差有可能会让整张照片看起来毫无生机。毕竟,摄影师是记录光线的艺术,光线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吸引摄影师拍摄的原因。所以当你对拍摄时的光线有独到的认识时,使用“错误”的白平衡设置反而能够得到更有魅力的照片。此时,我们会反其道而行之,使用比场景需求更高或更低的K值进行拍摄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效果。

举个例子,在上一页中我们提到过,自动白平衡会自动中和日落/日出场景中的暖色光线。如果想要凸显这种暖色调的光线,你可以选择针对冷色调场景的低K值白平衡预设,比如阴天或者阴影白平衡预设来强调整个画面的暖色调。同样,你也可以选择钨丝灯/白炽灯预设来强调日出前蓝调时刻的天空色彩。

通过一片橙色色片(一片橙色的透明胶片),用户能够在暗光闪光灯人像中拍出人物暖色调,而背景是一片冷色调的特殊效果。

说到底,自动白平衡只是另一项达到摄影者创意需求的工具而已。对于习惯拍摄RAW格式文件的摄影师来说,在后期中调整照片的白平衡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因为RAW格式文件中包含了拍摄时的所有原始信息,在使用像Camera Raw或者Lightroom这样的后期软件进行处理的时候能为摄影师提供非常大的调整空间。你甚至能在不损伤图片文件的前提下输出多种处理风格的图片。所以在后期中纠正白平衡,或者尝试不同白平衡对画面的效果,都是拍摄RAW格式文件带来的巨大优势。

既然RAW格式文件让摄影师能够在后期中二次选择白平衡预设,那么在拍摄时选择自动白平衡功能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这至少能让你在拍摄中少担心一样参数。不过使用选定的白平衡预设,自己使用色卡设定白平衡或者手动输入K值都能保证拍摄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如果多张照片都使用了同样的设定拍摄,那么在后期进行批处理时也会节省很多时间。如果在同样的情况下如果使用自动白平衡拍摄,那么每张照片相机都会进行调整,导致细微的色温差别,后期的调整也会更加耗时。

拍摄技巧 包围曝光

同一张照片也可以有不同版本的后期处理

类似包围曝光功能,用户也可以选择进行白平衡包围拍摄。比如,在拍摄一张照片之后,相机会储存三种不同白平衡下的照片——他们各自都会有不同的白平衡设置以及偏色情况。

拍摄技巧 自定义白平衡

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能够还原场景中的纯白物体

在高精度要求的拍摄中,用户可以使用色卡进行色温读取,并手动设置K值进行拍摄。每台相机的操作略有不同,但是整体的逻辑就是拍摄一张白色或是中性灰物体的照片(被摄物体需占满整个画面),然后读取这张照片中的白平衡信息。

在后期中进行调整

拍摄RAW格式文件能够让用户在后期中对白平衡进行微调—或者完全改变整张照片的色调

在RAW格式文件的处理软件中——比如Lightroom、Camera Raw或者相机厂商自带的软件——用户能够像在相机上一样选择不同的白平衡预设。你也可以手动输入K值,或者使用滴管工具选择画面中的某一部分作为白平衡基准。单独调整某个颜色也是后期调整中的常用手段。

1默认设置

同时检视修改前后的图片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调整图片。软件默认显示的白平衡是拍摄时选用的预设或者K值。

2预设

后期软件中的白平衡预设与相机上的一一对应,但是第三方厂商的白平衡预设或许会和相机自带的略有不同。

3自定义

你可以使用滴管工具局部选取画面中白色、灰色或是黑色部分作为白平衡基准。选择之后可以用“色温”和“色相”滑块来进行微调。

4单独调整

使用径向滤镜或是笔刷工具允许用户对画面中某些部分进行单独调整。

猜你喜欢
白平衡色温光线
学生台灯色温 不宜超过4000K
“你看不见我”
技术橱窗
光线
颜色也有温度吗
你的白平衡准确吗?
准确的白平衡管理
选择合适的色温
保护视力,我有智能调整屏幕色温
让色彩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