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主体与小农户“有机衔接”
——来自山东省成武县汶上集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新实践

2019-08-30 11:58吕兵兵
农业知识 2019年16期
关键词:高标准产业园现代农业

文 / 吕兵兵

农户可以到园区务工、承包运营大棚,园区工资保底、订单收购让贫困户没后顾之忧;再按照10%以上的比例利润分红激发贫困户多劳多得的内生动力;园区与周边农村、农户“利益共享”。山东省成武县的农业产业园区,在主体选择、资金整合、园区共建、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整合项目资金,对接高端主体,共建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现代农业的‘标杆’和‘灯塔’,示范带动一地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成武近年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项主要举措。”成武县委副书记韩耀辉说,“如何以园区为平台,让大主体更好地带动小农户?成武围绕主体选择、资金整合、园区共建、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让农户多方式参与多渠道增收

汶上集镇秦田庄村39岁的贫困户陈世秋,上有年迈父母,下有三个未成年孩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前些年他一直在成武县城打工。后来,妻子韩秀菊被查出了乳腺癌后,为了给妻子治病并方便照顾妻子儿女,2016年他在家建起了一个占地0.3公顷的蔬菜大棚。然而,一方面是照顾家庭太费精力,一方面是管理技术不到位,陈世秋的大棚效益不好,眼看就要放弃了。去年底,镇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运营方,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垫付资金帮助更换了棚膜,提供了五彩椒种苗、有机肥料等资料,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收获的五彩椒由合作社全部按市场价采购,所得收益除去合作社垫付的1.6万元成本后全部归他所有;如果市场行情不好,产品卖不到1.6万元,合作社每天按固定工人工资支付给他70元。

这样,陈世秋不光解决了大棚管理缺乏资金、技术的问题,也解决了蔬菜卖不出去的问题。目前,他种的五彩椒第一茬就卖了1.5万元,预计7月份大棚效益能达8万多元,除去成本1.6万元,纯利润预计超过6万元,将彻底解决他的家庭困难。

秦田庄村贫困户樊兆生,夫妻俩没有一技之长,儿子体弱多病,家里没有大棚,只有一膀子力气,选择到产业园打工。“签合同时就开了眼,人家不仅给缴意外保险,工资还分好几档,我瞅了瞅,只要干得好,一年能挣五六万。”樊兆生说。

吸纳以贫困户为代表的小农户到园区务工,同时学习管理种植技术,是当前大主体发挥带动作用的主要方式。然而,如何把小农户与大主体绑到一条战船上,既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又提高园区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收益?园区推出了“保底工资+利润分红”的管理模式。

据介绍,园区成立了尚远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大棚分包给务工农户管理,每人每天70元保底工资。在此基础上,农户再按利润进行分红:大棚纯利润达到1.5万元的,按10%分红;以后每增长1.5万元的利润,递增10%的分红。“俺用心学、用心干,赶上今年菜价高,估计着利润能达到5万。私下算了算,俺今年至少能挣这个数。”在产业园承包大棚的牛爱秋伸出4个手指头,脸上乐开了花。

让园区在“利益共享”中健康发展

园区的建设和运营主体,是来自“中国设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的众城农业公司。据成武县扶贫办主任刘持金介绍,这是一个集大棚建造、育苗、种植、销售、设备加工于一身的现代农业专业团队,既有雄厚的资金,又有专业的技术人才,还有稳定的国内国际市场。

产业园首期项目占地26.7公顷,总投资1500万元,包括40座冬暖式日光温室、7座高标准现代拱棚、2座高标准连栋薄膜温室、1座智能玻璃温室和2座高标准阴阳棚,于2018年4月开始建设并于9月投产。冬暖式日光温室主要种植彩椒和立体种植西红柿、黄瓜、甜瓜,高标准现代拱棚主要种植水果黄瓜,玻璃温室主要种植南瓜,阴阳棚主要用于基质栽培叶菜类蔬菜。

目前产业园区种植蔬菜长势良好,彩椒、黄瓜、南瓜等产品供不应求,国内主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对外出口东南亚。

汶上集镇园区已招纳66人到园区承包大棚,招纳务工人员150多名,今年蔬菜行情好,预计承包大棚农户年平均收入可达5.4万元;园区周边已有五位农户将自建大棚与园区深度合作,成为了园区扩大规模的“新车间”,带动农户户均增收8万元;成武县已整合1500万元扶贫资金嫁接到该园区,可为当地93个村的3650户贫困户年分红150万元。

猜你喜欢
高标准产业园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现代农业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