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拟检测的中职数学有效教学实践探析

2019-08-30 05:51高晓兵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期末考试检测作业

高晓兵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的《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等七个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的通知》指出:“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数学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可见,数学作为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课程之一,其在中等职业学校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应当重树学科自信,坚守在数学教育教学岗位,为学生提供优质、有效的学习指导。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一些困惑,比如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等。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笔者采取期末复习时进行模拟检测的策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平时没练手,考试没感觉

由于大部分中职生的数学基础不太好,对考试有强烈的抗拒心理,不少教师放弃了“检测”这一教学手段,同时也主动为学生“减负”——象征性地布置一些作业,甚至不布置作业,如此就导致中职生很少接受数学方面的训练。当然,作业的基本形式多是计算或问答题,而几乎不涉及选择题、填空题等题型,与考试题型差别很大,学生的答题能力进一步弱化。此外,教师对作业的讲评力度也不够,学生的训练效果不佳,考试时找不到感觉,应试方法也欠缺,导致考试结果不理想。

(二)教学资源匮乏,课后辅导少

由于中职学校在较长时间里都“重专业,轻文化,更轻数学”,更没有高中的“周测、月考、会考、升学考”等测试,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同时教学要求也相对较低,高中的教学资源用不上,学生买不到适用的教辅资料,课后复习的难度增大。加之,班级安排学时少,教师授课班级多,很难深入教室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辅导。此外,学生也很少主动在课后向教师请教数学问题。

(三)过程缺评价,结果欠科学

事实上,中职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普通教育的办法——期末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尽管有的学校也会按一定比例对“平时表现、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折算,给出学生的学期综合得分,但是仍缺乏过程性评价。同时,多数学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60分以下的人数偏多,有的班级不及格人数甚至占到八成。

二、中职数学推行模拟检测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促进有效学习

将模拟检测题目打印出来后分发给学生,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只需作答即可);用模拟检测的方式来优化作业的布置,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后巩固学习,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和学习效果;按期末考试的要求来设置模拟检测题型,可以帮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熟悉期末考试的题型,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积累一些应试经验。同时,学生在知晓做检测题对期末考试有很大帮助时,会认真参与,甚至会主动要求教师进行讲评,学习效果会逐步增强。

(二)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

由于缺乏拿到就可用、好用的中职数学模拟检测资料,所以教师必须坚持自主开发,形成符合学生基础、学情和发展方向的模拟检测题,伴随着模拟检测题开发的持续进行,会积累出一批数量可观、质量渐优、益于学习的检测试题资源。同时,教师也会对题目进行解答,可通过QQ、微信、网络学习平台等,向学生分享“题+解”的学习资源,提供随时学、随处看、可视化、能互动的教学辅导。

(三)有利于优化学业考核

对于学生的每一次模拟检测成绩,教师都应及时、如实地记录在学生成绩登记表中,将其作为重要依据来评定学生期末学业综合得分,实行“学生上课表现+平时学习表现(模拟检测成绩)”的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从而优化学业评价并给予科学评判,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结果重要,过程更宝贵”的价值观。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模拟检测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和复习过程、增强应试和答题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期末考试质量,进而提升学业考核质量。

三、基于模拟检测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

(一)持续开发,形成模拟检测资源包

和普通高中相比,中职数学的要求、难度等都低一些,不少精编的高中数学学习资料并不适于中职生学习,尤其是试卷类的资料。尽管江苏、浙江等省份组织了中职數学学业水平测试,但很难找到中职数学试卷的分享资料。为此,笔者通过微信、QQ等邀请有志自主开发的教师,共同开发“试题、解析+再来一题”的模拟检测资源包,即一套模拟检测试题,在“试题解析”部分附上一道经简单改编的相似题,供学生进行“依样画瓢”地进行学习、巩固和提高。同时,在开发的过程中,坚持以下三个思路:一是开发与初中知识衔接的模拟检测试题,如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时候,需要学生会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此我们专门开发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模拟检测试卷,供学生在新课前进行自主训练;二是按“知识点、课时、单元、期中、期末”等类别进行开发,如“集合的交集、并集”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为此我们专门将这两个知识点进行融合开发专题模拟检测试卷;三是按“基础、巩固、能力拓展”三个层次,分层开发模拟检测试卷,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训练,如对于“函数的单调性”,“基础篇”只要求从给定的图中能确定出增区间、减区间,“巩固篇”则要求能根据定义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拓展篇”要求做到“给出一个函数,能自己确定出在某一区间是递增或者递减的”。

(二)用好模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高效使用好模拟检测资料,切实发挥好资料的教学辅助功能,需要教师进行不断实践、及时反思、反复改进,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两结合四方式”的使用策略,即部分使用(选用若干个选择题、填空题)与全部使用相结合,并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提高效果。

1.课前小测

尽管创设情境是一个较好的引入策略,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创设出贴切的情境,而且多种方式引入新课也会让学生在不断接受新体验中提高学习兴趣,如课前小测验,从模拟检测资源包中选用部分,对初中所学知识、上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能“温故而知新”,有效掌握班级学生的学情,及时优化教学安排,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例如,学习“整数指数幂”时,限时3分钟,要求学生解5个填空题,(1)62=     ;(2)53=    ;(3)44=    ;(4)(-3)5=    ;(5)(-2)6=    ,接着PPT展示答案,学生互相批改,小组记录分数,学生分享解答过程,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和积极性,为新课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2.课中检测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学举措,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并不高,教师采取模拟检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重视度和参与度,提高课堂练习的训练质量,摸清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并作为重要的学情分析依据,及时调整布置课后作业。例如,讲“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限时4分钟让学生完成5道选择题,如“直线2x-3y+4=0与3x+2y+4=0的位置关系是(  )A.重合 B.平行 C.垂直 D.相交”等,接着公布答案、学生互改、记录分数、学生分享解答思路。

3.课后自测

布置适度的作业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在中职学校不少学生并不爱“抄题目、寫作业”,同时教师授课班级多、作业批改量较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模拟检测题作为作业的主要形式:一是采取“互联网+作业”的策略,将选择题形式的检测作业制作成图片,分享在学生的班级QQ群或微信群,引导学生进入问卷星提交答案,并由数学科代表逐一登记学生的成绩,教师可统计出班级学生答题的详细情况,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二是采取“活页式+作业”的策略,分发打印好的检测题目,以填空题和解答题为主,无需学生抄题目,可直接进行解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便于教师进行批改、扫描、存档、讲评作业时进行示错教学。

4.集中检测

期末考试是比较正规、正式的考试,所以模拟检测也需正规、正式地组织,鉴于数学课时有限、学生晚自习没有具体任务的情况,笔者积极向授课班级的班主任求助,并向学校提出申请,每个学期按照期末考试的要求,利用晚自习的时间,集中组织3次模拟检测,并进行批改和扫描试卷、登记成绩、讲评试卷、示错教学复习等工作,以切实提高模拟检测的质量,有效发挥模拟检测的促进作用。

(三)关注过程,优化学生学业的评价

对于中职数学学科学业水平评价,《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等七个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功能”。通过将模拟检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记录好学生的参与情况、作答成绩等方式,教师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进步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进行科学、公正地评价,并积极向教研组和学校教务部门提出申请,改革原有的“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比例,折算出期末学生综合成绩。在数学学科试点实施“过程性评价(学生上课表现+模拟检测成绩)+期考结果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的学业评价办法,效果甚好。

(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中职文化课有效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XZZJG2017A146)

(责编   李光远)

猜你喜欢
期末考试检测作业
期末考试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十年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