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2019-08-30 05:51古丽娟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期会计专业校企

古丽娟

2014年12月,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原洛阳市财会中等专业学校)会计学院与上海昱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河南京沪豫会计代理服务公司(以下简称:京沪豫公司),为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实践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掌握会计业务的工作流程,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015年,京沪豫公司开始接收我校毕业生实习,根据企业方的真账会计数据,由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单据甄选与整理、计算和统计、填制记账凭证、装订资料等业务。

一、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与企业的需求差距较大。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讲授多,实际操作少,学生所学的技能与企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不符。学生在真账实操中遇到了大量问题,校企双方不得不投入大量师资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京沪豫公司人力成本明显上升,企业合作意愿降低,校企双方无法继续开展深层次合作。

二是学院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不足。校企合作的条件是双方互利,学院希望企业能够让学生参与会计代理记账服务,同时提供实习场地、设备;企业希望获得稳定的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学生水平有限,无法按要求完成业务,导致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工作成果需要大量返工。学院短期内也不能提供更多的服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校企合作陷入困境。

二、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明确企业是实践教学的主体之一

探索“工学结合”的途径,将专业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真实的企业会计业务结合,将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导师的工作指导结合。以工作任务为主导,确立实践性教学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践教学标准、技能标准,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确立实践教学考核的标准。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实行“321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安排3个学期(第一、三、五学期),实践教学安排2个学期(第二、四学期),顶岗实习安排1个学期(第六学期)。

理论教学中包括基础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第一学期,学生在校内学习基础会计知识,同时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认知,了解企业运营的过程,由企业导师讲解企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带领学生到工商局、税务局等单位了解企业外部工作环境;参观京沪豫公司,了解会计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本学期主要让学生对职业有清晰的初步认知,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第二学期,我们安排学生到京沪豫公司完成由真实业务改编的简单账务处理: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完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业会计账务处理。最终,用企业的标准来检验学生的实践成果,把企业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扩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第三学期和第五学期学生主要学习专业核心课。学科内容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式课程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以会计实务为中心,分模块组织教学。同时,我们建立了与课程配套的仿真实训室,利用网络实训平台,模拟企业会计岗位、进行纳税申报,提升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四学期,指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账务处理。企业导师将真实的任务交给学生,由学生完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典型会计业务处理。跟岗实习时间为一个月。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安排下进行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个人所得税申报、增值税纳税申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等纳税业务综合实习。

第六学期由学校推荐或学生自行联系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三)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企业会计工作岗位分成出纳岗位、会计岗位、成本核算、税务等岗位,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是出纳,随着业务处理能力的提高,学生能够逐渐胜任会计岗位、成本核算、税务岗位。因此,我们改变以往重视会计岗位、突出会计核算的思想,增加实践性教学中出纳岗位、税务岗位的教学。循序渐进,增强学生对各种会计职业岗位的适应性。

(四)改革专业课考试方法

我们将会计专业课考试试题设计成会计工作流程,由学生填写会计凭证、登记账页。会计电算化考试试题由企业出题,学生按原始票据在会计软件上完成操作。同时,我们借助技能大赛的练习软件,借鉴大赛试题的模式,编制考试题目。这些试题紧贴会计政策和会计工作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反映学生的实操学习效果。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中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来源于高校,教師学历层次较高,但是实践能力较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要借助国培、省培、省内企业实践;另一方面,学校内部也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培训,将企业的教师请进来对校内教师进行培训,或派校内教师到合作企业做兼职会计。

三、校企合作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成果

截至2018年,学校在会计专业实施教学改革后已经培养了三届毕业生,师生实操技能和实操经验得到大幅提升。

(一)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经过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学生真实接触到出纳岗位、会计岗位、税务岗位的工作内容。校企合作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企业环境与案例的机会;另一方面,不同行业的真账拓宽了学生眼界,使其了解了不同行业的会计处理流程,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得到增强。

(二)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企业是提高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企业了解真实、前沿的经济业务,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灵活运用实账素材,进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企业的真实场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的土壤,有助于教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三)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

在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基础上,学校改革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制订人才培养的目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共编教材,完成了《基础会计》《会计技能操作教程》等校本教材。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学院还将改变会计实践内容“重手工、轻电算化”的局面,加大教学投入,提升办学能力。同时,学院要分层次引入新的企业参与合作,扩大合作企业的服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分层次的实践教学;建立考核机制,在参与课程开发、实训指导、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对合作企业进行分类考核管理,促进校企互利互赢,发挥各自优势,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系2018年洛阳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研究——以洛阳市财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JA20806)(责编  李亚婷)

猜你喜欢
学期会计专业校企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