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活动,架起语文课堂和生活的桥梁

2019-08-30 07:35黄燕芳
山东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子期伯牙妈祖

黄燕芳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充满趣味性的学科,语文的教学中本应充满着魅力,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无法激起孩子们的热情 。试想,狭隘的教室,枯燥的课本,单调的教师讲授,怎能满足孩子日益膨胀的好奇心?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时代,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势而生。它激活了沉闷的语文课堂,带着孩子们走向多彩的广阔天地。它是架起语文课堂和生活的桥梁。

一、构建语文知识与生活体验的桥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授灌输给学生,所讲内容翻来覆去都是些字词、句意解析、主要内容,人物、结构……显得太沉闷,枯燥无味。学生们长年累月不断重复、机械地训练这些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早就学習兴趣缺失,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很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由于本课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代,离学生比较遥远,伯牙和子期也不为学生所熟悉。于是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去提前搜集关于《高山流水》的来历,关于伯牙和子期的生平资料,关于友情的文章、故事、诗歌、名言等。课上,在《高山流水》的音乐响起,学生自然地沉浸在伯牙与子期的相遇之喜当中,为伯牙美妙的琴声所陶醉,为子期的专注倾听所感动,他们想像着高山,他们想像着流水,他们那样欣喜;当子期离世,伯牙破琴绝弦,他们又仿佛成了悲痛的伯牙,他们深情地呼唤着子期,有的同学已经泪流满面了。“知音” 一词不言自明。在课文即将结束时谈到关于“朋友”的理解时,“是‘生死之交,是‘莫逆之交,是‘情同手足,是‘患难见真情,像管仲和鲍叔牙,是分离时的依依惜别……”更有同学说到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前没太把朋友当回事,现在才知道朋友多么珍贵,应该好好珍惜……”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高高举起,倾诉的欲望那样强烈。这一次语文综合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大脑储备,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轻松地达到预设的目标,学生也因为入情入境,对语文的积极性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点。

二、构建语文学习方法和生活实践的桥梁,开阔学生的视野

老一套的课程观是 “老师教,学生学”、“学课文,做练习”, 这就把学生的知识面禁锢在语文课堂上,局限于语文教材上了。记得在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时,说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时,我问学生“知道‘麻长什么样子吗?”学生一脸的茫然。可我记得临近村庄的田野里就长满了麻呀!这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们平时的生活近乎两点一线,虽然学校地处农村,可家长们怕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从不让孩子们下地,于是孩子们不认识麻也就不奇怪了。更有学生写作时闹出诸如“高高的草莓树上挂满了红红的草莓”、“大米大概就是把面粉压成一粒一粒的”之类的笑话。这不能怪学生,繁重的学习已把他们的知识与生活分割开了。众多的事例证明,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就失去了灵魂。这一节课后,本班开展以“奇妙的植物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这期间,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百度搜查的,有请教父母的,也有到野外实地调查,寻访老农。在汇报会上,孩子们带来丰富的图片、资料,采来各式各样的叶子、花朵、果实、根茎等,有的还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了植物标本,也有带来他们在调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的……这一节课上,孩子们尽情地讲述着他们的调查方式,娓娓道来植物知识和植物用途,热心地帮助同学解答疑问……我欣喜地看着他们变成一个个博学多才的“小植物学家”了!是啊,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神秘而又生动的“大书”,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多地到广袤的自然中去“疯”,去“玩”,去活动,才能使学生具备积极探索的能力,懂得怎样去学习。

三、构建情感价值观和生活背景的桥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很早就指出的。学期初为了让学生写好关于家乡的作文,本班组织了一次“走进莆田文化,爱上我的家乡”的综合性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学生不仅出色地完成任务,还有不少创造性的举动。

1、学会了多渠道地发掘资源

查一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可以查检的有《莆田市志》、《湄州日报》、《莆田乡讯》和《侨乡时报》等。如学生查阅到的关于莆田的地理、历史、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等。

访一访: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访问调查,或实地考察收集材料。如学生实地参观时了解关于萩芦崇圣宫的传说及历史变迁、梅洋江春霖事迹和百廿间老厝等。

听一听:组织学生走访村镇中的老人、群众,了解我们莆田的古老传说和奇闻逸事。有“沉七洲浮莆田”、“白额春联” 、“廿五日头”、 “正月初四做大岁”等等。

2、学会了系统地整合资源

学生查找到的资源较丰富,有相当多的第一手资料,由于比较原始,且记录素材比较粗糙,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整合。

(1)整理──归类: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源进行汇总整理,并按照一定的类型进行归类,使之更加有效和有序。

A、自然风光: 白塘秋月、九华叠翠、湄屿潮音等

B、文化遗产:十音八乐、石雕木刻、莆仙戏等

C、特色美食:西天尾扁食、江口卤面、土笋冻、兴化米粉等

D、民间传说类:壶公山神、凭凭崇圣宫、妈祖草席渡海等

E、丰富物产:枇杷、龙眼、荔枝、文旦柚等

(2)分析——提炼——归纳:学生收集上来的资料五花八门,他们很有创造性地分析提炼、组合、归纳出一个个系列文化,如妈祖的生平、妈祖的动人传说、妈祖文化旅游节的媒体报道、妈祖文化与台湾同胞的渊源等。

这一次的综合性活动由于范围广、年代远,学生手头的资料非常有限,为了交出出色的答卷,他们共同调查资料、走访长者,讨论方案、交流和合作整理材料,一些平时胆小、内向的学生也都会积极表现自己,融入了集体,学会了协作。更重要的是,活动过程中,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在感人的故事中,孩子的心灵受到涤荡,对文化巨人的崇敬,对厚重历史的敬畏,爱乡的情愫油然升起。

总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语文综合活动以一个全新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向社会,在真实的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学会学习语文,开心地学习语文。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萩芦中心小学,福建 莆田 351100)

猜你喜欢
子期伯牙妈祖
重逢
伯牙鼓琴
妈祖祭典
知 音
高山流水
香 樟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
“万国茶帮”拜妈祖
临街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