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贫困生家访工作探析

2019-08-30 07:35王成琳
山东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贫困生辅导员

王成琳

摘 要:贫困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群体,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并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和教育辅导一直是高校的重点工作。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家访活动本着资助育人的目的,形成了一套体系及相应保障机制,对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构建家校合作新形势及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具有重要价值。但家访工作应杜绝作秀,可通过创新家访形式与内容、完善家访考评机制、深化全方位育人格局等举措,使家访工作落地生根。

关键词:辅导员;贫困生;家访工作

贫困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群体,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并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和教育辅导一直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增进学生家长与学校、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真实家庭情况,山东省高校工委自2008年开始,印发《关于在2009年寒假期间开展“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的通知》后,全体辅导员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贫困生家访目的明确、指向鲜明

国家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贫困标准线为人均收入不低于3200元,且有正常的社会保障。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仍占有一定比重,高校中申请贫困生的人数约有240万人,占高校学生总数的20%左右。贫困生作为高校辅导员的重点关注对象,常常会遇到家庭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等,而开展家访能为贫困生工作提供抓手,对开展资助工作提供帮助。

1.了解学生家庭状况,针对家庭实际精准施策

总书记上台后,对国家扶贫高度重视,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为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学上、都能上起学,国家对于贫困生资助力度较大,但在政策审定中较为宽松,容易导致一些贫困生的虚假申报问题。辅导员进行家访,一般是从贫困生库中抽取家庭较为贫困的尤其是孤儿、单亲、有心理异常等方面的学生作为样本,后经学院审定和出行路线规划确定相应人选。因而,辅导员通过贫困生家访,能够实地考察贫困生的家庭真实情况如居住条件、经济条件、人员组成、家庭有无人员患病等,对贫困生认定进行严格把关,避免谎报瞒报、虚假申报,将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做细、做好、做实,让真正的贫困生能够享受到国家和学校的关怀。

2.与学生家长沟通,构建家校合作新形式

高校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而家校合作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形式。由于学生成长的原生家庭千差万别,每个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也有较大出入,而贫困生家访能够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原生家庭状况,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开展高校家访工作,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如学生资助管理、心理疏导、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择业指导等,更能促进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强大的育人合力。”[1]贫困生家访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家长也在家访中了解到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增加与学校的情感交流。家校之间的高效率合作,使得学生在一中被关心、有爱的环境中呵护成长,最终成为可造之材。

3.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传递社会正能量

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脱贫问题,脱贫攻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国家和学校为了鼓励贫困学子上的起学、能有学上,在开学初设有绿色通道,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在学期间设有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困难补助等,为学生的在校生活提供保障。国家目前也是处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对脱贫攻坚事业也是有必胜的信心、决心,能够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除上述国家与学校资助政策之外,社会上也有许多人投身资助行列,做了众多善事善行。高校辅导员开展贫困生家访,为学生及其家人送去了温暖。“扶贫重在扶志”,些许的慰问品对学生家庭来说可能是杯水车薪,但这份真情与关怀定能帮助学生成长与成才,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二、贫困生家访务求落地、杜绝作秀

开展贫困生家访工作不是做秀,其目的应是进一步了解和帮助贫困学生,希望在国家和学校的资助下成长成才,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因而贫困生家访在保证一定量的基础上,也要求保证其质量,不能流于形式。

1.创新家访形式与内容

目前高校辅导员家访多以少量慰问金和慰问品表达国家和学校对于学生的关爱,形式较为单一。因此应创新贫困生家访工作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内容与标准,加强对每个受访学生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包括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来源、目前面临的问题、需要提供的帮助等。只有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在家访过程中深入人心,让贫困生家庭感受到家访的诚意和学校对贫困生关爱,以免造成找不到访谈话题、访谈内容不符合等情况。[2]应该在坚持传统走户入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书信、网络、电话等形式增进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感情。应推动家访活动常态化,在日常的家访安排基础上,充分利用寒暑假、重大节假日集中开展家访活动,将家访活动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相结合,积极构建家访活动长效机制。

2.完善家访考评机制

高校辅导员承担起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任,在日常事务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辅导员,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奉献自己的爱心,努力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贫困生家访应注重日常考核,对联系学生家长的次数及时间做好统计,制定一套量化标准考评家访的质量,可以作为辅导员工作及职位晋升的依据。同时辅导员应重视贫困生家访工作,避免将家访工作流于形式,注重相关资料的留存。也可把贫困生家访工作作为教育部门、高校、院系的一项重要评估指标,为贫困生家访工作提供保障。

3.深化全方位育人格局

高校贫困生家访活动应起到“一个活动三个促进”作用,即贫困生家访活动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教育,促进学生资助工作实现精准资助,促进学校创建和深化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3]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贫困生家访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国家和学校应给与高度重视,将贫困生家访列入学校的教育教学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关的教育内容、政策保障、资金支持、考核指标、奖励机制,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新格局,提升贫困生家访活动的育人价值。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曾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高校辅导员开展贫困生家访,既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访,能够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家校合作新形式,为深化全方位育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尹作發.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67.

[2]佟明明.贫困生家访——高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新平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1):81.

[3]黄上峰.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家访活动的内涵、原则和实现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8(4):99.

(作者单位:山东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4)

猜你喜欢
贫困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构建与完善:基于高校贫困生需求的视角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