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解决理论

2019-08-30 09:49廖承菌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TRIZ理论革命性共产主义

【摘要】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这位“最伟大的思想家”的评价是,“马克思首先是革命家”。“革命家”,对于马克思具有“首要性”,由此出发比照TRIZ理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备的社会问题解决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TRIZ理论 革命性 共产主义 理想机器 矛盾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6ZZX259);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科研课题——“大思政”教育模式构建研究(2017)。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010-02

引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角度不同,表述不同。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代表性的表述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不可分割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一书的作者孙正聿教授在书写到: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这位“最伟大的思想家”的评价是,“马克思首先是革命家”。“革命家”,对于马克思具有“首要性”,因而也应当是我们理解、研究、阐释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1]。受此启示,与TRIZ理论比对后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还是一套完备的社会问题解决理论。

1.马克思主义和TRIZ理论

什么是TRIZ理论?TRIZ理论的中文名字叫“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它是由前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于20世纪中叶完成的一套技术创新理论,意在帮助解决技术问题。通过把该理论中的“理想机器”,“技术矛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矛盾”分别进行比照,便很容易得出这样的表述——“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备的社会问题解决理论”。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中,共产主义与理想机器是等同的,社会矛盾与技术矛盾也是等同的。在TRIZ理论中,技术系统(或机器)的所有进化路线的汇聚点,就是“理想机器”,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其它社会形式发展的最终归宿。照此,共产主义可以表述為“社会层面的理想机器”。

在TRIZ理论中,“理想机器”是创新方法论的一个基础概念。许多“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们的要求与技术系统进化的中心趋势相矛盾,这些要求就像“空中楼阁”一样永远不可能达到。几乎所有问题在陈述主题时都会这样鲜明的说:“开发一个设备来做……”但是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开发任何设备,问题的本质是“不用任何东西”,或者几乎“不用任何东西”就能提供需要的功能。理想的解决方案是:机器不存在也能做功,就像机器存在一样。标准理想机器的特征:理想机器的重量、体积和面积,正好和与之产生交互作用(运输、处理等)的物体的重量、体积和面积一样大,而和实际机器的重量、体积和面积也刚好一样或几乎一样。理想机器的另一个特征是:机器的所有部件以最大的能力做有用功[2]。

参照上面的表述,“共产主义”则是社会革新的一个基础概念。许多“社会问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们的要求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矛盾,即与共产主义的理想化社会目标相矛盾。理想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是:国家不存在也能运行,就像国家存在一样。实际上,这正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之一,没有国家,没有政府,社会依然和谐发展。因此,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对解决当前社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在TRIZ理论中,的另一个概念是“技术矛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坚固,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于是矛盾产生了。“技术矛盾”不过是技术层面存在的矛盾,消除技术矛盾便成了技术创新的客观标准。社会层面也存在着矛盾,就好比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克服前一个矛盾的同时便完成了一次重大的社会层面的创新,新矛盾的解决将是下一项重大的社会创新工作。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把握时代主要矛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本身就是最大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社会层面作了表述,也从个人层面进行了表述。他认为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人的发展将经历:人与人的依赖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当今我们就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这是每个人面对的最大的实际。

因此,综上所述,特将马克思主义表述为: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备的社会问题解决理论。

2.偶然性?必然性!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TRIZ理论主要概念的比对,便得出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备的社会问题解决理论的表述,这是不是有些牵强,也太过偶然了呢?其实并不是这样。

正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一书的作者孙正聿教授在书写到: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这位“最伟大的思想家”的评价是,“马克思首先是革命家”。“革命家”,对于马克思具有“首要性”,因而也应当是我们理解、研究、阐释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1]。“革命家”这一角色对于马克思具有“首要性”便已很好的诠释革命性才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个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不可分割主要组成部分的表述。该表述的实质是对哲学的批判,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也就是所谓的“三大批判”。其中,就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以往的哲学关心的都是对世界的描述,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切点是改变世界。这些都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正是革命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应成为指导社会问题解决的重要理论,而技术问题自然也涵盖于社会问题之中,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往往又需要落实并依赖对技术问题的解决,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吧。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和TRIZ理论不谋而合就决非巧合。“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备的社会问题解决理论”的表述也就不再牵强,该表述反而更能凸显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3.结论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备的社会问题解决理论”的表述便有了两方面的实际意义。一是在涉及TRIZ理论的《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课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作为TRIZ理论在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的特例,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二是把“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备的社会问题解决理论”的表述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授课逻辑,以突出其解决问题的功能性,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孙正聿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根里奇·阿奇舒勒著,谭培波,茹海燕等译.创新算法—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作者简介:

廖承菌(1987-),男,硕士,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讲师,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团总支书记。

猜你喜欢
TRIZ理论革命性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为女装带来革命性改变的法国偶像
“这是革命性的”:新的网上书店联手众独立书店抗衡亚马逊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