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对策研究

2019-08-30 05:30袁雪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武术散打运动损伤对策

袁雪涛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18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赛比赛的运动员随机抽取102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与本项目的技术特点密切相关。通过对常见运动损伤的部位、性质的和诱发因素的研究分析,提出相应建议,对运动员科学合理的进行训练、比赛,促进运动员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武术散打  运动损伤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2813(2019)07(c)-0014-0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对策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散打训练、竞赛与伤病治疗方面的书籍与论文,旨在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与专业运动员进行深入交谈,获取更多关于运动训练和损伤的相关信息,并且咨询国家散打队教练李明,国家散打队医务人员,对运动员伤病形成与预防给出更有意义的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从2018年全国散打锦标赛、冠军赛参赛的运动员中随机抽取了102人进行问卷发放,回收100份,回收率为98.04%,有效问卷共100份,有效率为100%。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 ,运动计算机EXCEL程序中函数运算和统计学工具 ,对数据进行分析及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男运动员70人,占比70%,女运动员30人,占比30%。其中一级运动员42人,占比42%,二级运动员28人,占比28%,国家级健将运动员20人,占比20%,国际级健将10人、占比10%。男女比例较为均衡,运动员技能水平较高,我国散打运动员在训练中常出现的伤病情况,在他们身上能够有较为直观合理的表现。

训练年限达6~9年的运动员有43人,占比43%,训练年限在10年及以上的运动员有28人,占比28%,训练年限在3~5年的运动员有24人,占24%,训练年限在2年及以下,占5%。

运动员每天都要进行专业训练,66人选择每天训练时间6h及以上,占66%,27人选择5h,占27%,选择4h有7人,占7%。训练包含体能、技术与实战训练。散打运动员日常训练有系统、全面、强度大的鲜明特点,这些使他们综合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同时因训练年限长、休息时间少,运动员伤病问题随之而来。

2.2 运动损伤部位及性质调查分析

在散打运动员最常受伤部位调查中,有70%的运动员认为脚踝、脚面是最常受伤的部位,腰、膝位列第二、三位,占比57%和45%,第四位是肩肘,占比43%,大小腿部位受伤最少,只有12%。

场上要灵活地进行移动和躲闪、快速的进攻与反击,脚踝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部位也较容易受伤。散打中踢的技术最后是由脚面击打来完成整个动作技术,腿法的力度随之加大,脚面的受伤率也会随之提升。腰是所有技术动作都能涉及到的身体部位,拳腿摔无一例外,也极容易造成疲劳损伤。散打的接腿摔是造成膝关节受伤的主要原因,其中别摔、拉摔动作较多,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肩肘关节的损伤集中在近身摔技术使用上,主动摔和被摔都有可能造成肩和肘关节的损伤。一般散打练习者能力薄弱、疏于防守、时机掌握不佳,眼鼻耳、大小腿和腕、掌、较容易损伤,而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实战经验丰富,动作技能标准,这几个部位的损伤较少。

损伤类型的调查统计结果中显示,有70%的运动员都有腰肌劳损或腰间盘突出的问题,运动员长年累月的进行高强度训练,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腰肌劳损可能会伴随运动员整个职业生涯。62%的运动员选择了撞伤或开裂,基于散打运动项目的特点,两人拳来腿往间难免会发生碰撞,只要进行得当的处理,很快就能正常进行训练。韧带拉伤占47%,多数集中在大腿韧带,散打技术中的腿法与接腿摔都可能造成韧带的拉伤,重视热身与加强柔韧性训练是有效的预防方法。半月板损伤占40%,损伤后恢复时间较长,对训练影响较大,极容易对另一条腿形成代偿。膝关节进行小力量和稳定性训练至关重要,膝关节形成保护层,减少损伤。骨折或错位较少,只占40%,其他占8%。

2.3 治疗方法调查分析

在对有效的治疗方法调查统计显示,34%认为针灸或拔罐治疗有效,29%认为熏烤或外敷治疗有效,25%认为按摩或拉伸有效,8%认为理疗或水疗有效,其他占2%,药物有效占2%。

在手术情况调查统计中发现,有68人没有做过手术,占68%,有32人做过手术,占32%。手术部位集中在膝关节、肩部、头部,其中,膝关节集中在半月板损伤与韧带撕裂,肩部集中在锁骨骨折或移位,头部集中在眉骨开裂和鼻梁骨折。手术影响着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减少严重伤病的发生是保障系统训练的重点。

3  常见运动损伤因素与预防措施分析

3.1 常见运动损伤造成的因素分析

3.1.1 防护措施不到位

防护措施不到位是常见损失产生很重要因素,散打训练防护用具有护胸、护头、护齿、护小腿、护脚背等。部分运动员因天气原因不愿意佩戴护头、护齿等用品,像炎热的夏天,穿戴起来闷热,运动员就会选择性的穿戴护具;有部分运动员因为要适应商业比赛而不能佩戴防护用具;还有因为自己的疏忽或过于自信,穿戴护具不齐全,都会造成较为运动的损伤。

3.1.2 体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就算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在面临高强度的训练时也会出现体力严重下降的情况,在这时人的整体机能直线下降,反应和注意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会出现防守不到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在受访的运动员中85%都认为运动员训练年限较长,身上的伤病较多,越不容易恢复。运动员在受伤后,不能长时间停滞训练,伤病没有痊愈就开始正常训练。

3.1.3 专项技术能力欠缺、存在技术短板

技能的欠缺容易导致伤病的产生,也有很多运动员是因为局部的伤病导致某项技能的不足。比如世界冠军钟妍,她两腿的膝关节常年有伤,伤病的困扰需要她避免用腿法,这样就形成了技术短板与伤病的循环。

3.1.4 热身与放松不充分

热身不充分时进行训练或者比赛,容易产生扭伤、挫伤、膝关节损伤等;放松不充分肌肉容易变僵硬,身体产生疲劳感。热身活动与课后放松不充分的现象,也较为普遍的存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身上。经过与运动员的深入交流,多数运动员表示非常清楚热身与放松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就会出现松懈。在热身时身心可能出现惰性,无法迅速全身心投入训练;经过一节课的大强度训练,在放松时间只想躺着休息。

3.2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2.1 保护措施到位

防护用具佩戴齐全后进行对抗训练,会减少身体各部位的受伤几率。在与国家散打队教练员李明先生进行交流时,李教练明确指出:“护具穿戴整齐会避免一些受伤或减轻受伤的程度,尤其表现在头部的击打、小腿的撞伤、脚面踢伤与踝关节扭伤”。由此可以看出,防护用具的佩戴也是高水平运动员预防伤病的措施之一。

3.2.2 科学安排训练计划与赛事

应遵循科学制定训练计划的原则,教练员根据集体、个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近几年国家武管中心举办的赛事增加,加上全国搏击赛事普及性增强,散打运动员的参赛机会增多。增加的赛事赛时长于散打锦标赛,防护用具较少,受伤率高于散打锦标赛。为了身体得到恢复,需要教练员根据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赛事,运动员不能过于频繁的参加商业比赛。在训练中对对手的安排上,教练员应合理安排对手进行对抗,应避免安排级别与技术水平有较大差距的运动员进行对抗。在运动员生理检测出现疲劳或者自我感觉很疲劳时,应注意进行调整训练,不宜持续的疲劳训练。针对受伤的运动员应进行合理安排,损伤严重者应进行休息,受伤程度较轻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训练内容的调整。

3.2.3 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训练

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 ,比如散打运动员在踝关节、腰部、膝关节与肩部容易损伤,应加强易伤部位、相对薄弱部位和周边肌肉的训练 ,全面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在训练内容上适当安排踝关节稳定性训练,提高核心部位的力量,增强小肌肉群的稳定性,增强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力量,适当的加入柔韧的练习。

3.2.4 重视课前热身与课后放松部分

拳腿往来间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身体机能需处于兴奋中,身体和大脑的反应必须迅速,随时应对突发的情况。正因为散打对抗激烈,热身运动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身体得到了预热,兴奋度得到了提高,才能为这节课打下较好的基础,也能很好的避免运动损伤。在经过一堂训练课后,身体各组织会出现疲劳和挛缩,应及时的进行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防止肌肉僵硬,保持肌肉的弹性。采取静力拉伸放松较为有效便捷,也可以两人一组进行按摩放松,或者使用专业的放松仪器进行深度放松。

4  结语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常常代表着国家征战世界赛场,随着世界各国散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运动员不仅在技能水平上要总结不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更要对运动损伤预防和治疗上得到足够的重视,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寿命的保持。首先需要运动员引起思想上的足够重视,对热身与放松不懈怠,训练时做好防护措施;其次,教练员科学也需要科学系统的安排训练内容,合理安排赛事,防止运动员因为过度疲劳而厌倦训练,并造成身体的损伤;最后,要规范运动员医疗系统,使运动员身体损伤得到有效医治,全力保障好运动员训练及比赛。

參考文献

[1] 崔野.武术散打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4):126-128.

[2] 王涛.散打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J].体育学刊,2007(6):119-122.

[3] 杨波.专业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6):69-71.

[4] 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5] 刘波,尹立,李雪梅,张世明.中医疗法对运动性肌肉损伤后机能恢复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01):64-67.

猜你喜欢
武术散打运动损伤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黄石市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举国体制与职业化融合我国武术散打赛事登顶世界的成因分析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与教育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