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精粹

2019-08-31 01:37
文史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扁鹊秋水

“龙”“凤”本不和

凤最早作为楚人的原始图腾,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是导引人的精魂“飞登九天、周游八极”的载体。作为一个图腾崇拜,凤原本是不存在性别的。后人将之与凰组合成“凤凰”,便有了雌雄之分,凤自然成为一只雄鸟。

我国古老的动物灵崇拜主要有鸟、龙、犬、虎四类,鸟灵代表着南方的稻作文化,龙灵代表着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犬灵代表着山地的驯养文化,虎灵代表着山地的狩猎文化。其中,尤以鸟灵与龙灵最为突出,并最终演化成南北两大图腾,即所谓的“凤翥龙腾”:北方尊龙,谓之龙腾;南方(尤其是楚地)崇凤,谓之凤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北两大图腾“龙凤呈祥”,在华夏大地并驾齐驱,昭示着一种祥瑞之气。这应该是“龙凤呈祥”的本意。

历史上楚国曾是世界“第一大国”,楚人是“不服周(周王朝)”的,因而凤的地位与影响在当时的南中国大地远在龙之上,而且是“重凤轻龙”。在屈原的辞赋中,凤与龙各出现过24次,但凤充当的是神使,龙只是凤的坐骑。所谓的龙舟,也是凤站在龙尾上充当舵手,驾驭着龙舟行使。

人们常言“龙虎斗”,但在先秦艺术作品中,龙虎从来未曾斗过,倒是在出土的楚人刺绣、漆器等作品中,“龙凤斗”屡见不鲜。在楚“龙凤虎纹刺绣”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只大凤鸟双足与一龙相搏,双翅则同时与一龙一虎相斗。虎在楚人心中的地位则比龙更低,它常常是巨凤踏在脚下的玩物。

伴随楚国的逐渐衰落直至灭亡,北方一直是政治中心,龙变得唯我独尊,成了皇权的象征,凤只能作为龙的从属。于是,便有了穿着龙袍、坐着龙椅的皇帝,以及头戴凤冠的皇后。凤从龙的附属,渐变为皇后的指代,进而成为女性的代名词,让阴阳颠倒几千年。

美人眼眸如何成了“秋水”

秋水在汉语里意思颇多。其一当然是原意,指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有名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二比喻明澈的眼波。其三比喻清朗的气质。杜甫在《徐卿二子歌》吟道:“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其四形容剑光冷峻明澈。韦庄《秦妇吟》曰:“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其五比喻明净的镜面。唐代鲍溶《古鉴》诗中有:“曾向春窗分绰约,误回秋水照蹉跎。”其六是古琴曲名。元朝的耶律楚材在《弹秋水》诗里写道:“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轸成。”其七乃《庄子》里的篇名,为汉语贡献了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夏虫不可以语冰等多个成语。

而把美人的眼眸唤作秋水,应该是唐朝诗人的创造。白居易在《筝》诗中写道:“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在《宴桃源》中还有:“鬒鬓亸轻松,凝了一双秋水。”佳句天成,自得其他诗人青睐。李贺《唐儿歌》中吟道:“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韦庄的《秦妇吟》也是照搬不误:“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最妙的是,李商隐见了汉代李夫人的塑像忍不住感叹:“寿宫不惜铸南人,柔肠早被秋眸割。”将秋水与眼眸结合出一个秋眸,真神来之笔矣。

为何不把美眸称为春水、夏水或者冬水呢?这里还是有些科学道理的。春夏之时高山冰雪融化,引得怒涛拍壑,波浪汹涌,这样的水流在古人眼里是缺乏美感的。而冬季江河结冰,这就不是冬水而是冬冰了。只有秋水不盈不枯,且经过长时间的澄清,水面清澈,水波明净。

(文/张天野)

谁翻译了“盖世太保”

众所周知,纳粹德国的国家秘密警察在中国被翻译成“盖世太保”,而“盖世太保”这个翻译可以说是做到了“信、达、雅”,那么,是谁将纳粹德国的国家秘密警察翻译为“盖世太保”的呢?

据史料,纳粹在德国兴起时,中国官方是根据发音将“纳粹”翻译为“南尖”,而“国家秘密警察(Gestapo)”则翻译成“戈斯塔鲍”。

1936年,国民党复兴社(又称蓝衣社,军统前身)的大特务,号称“复兴社十三太保”的酆悌(1903—1938,湖南湘阴人)出任驻德武官。酆悌非常崇拜纳粹,下令复兴社属下的书店大量翻译出版介绍纳粹德国的书籍。酆悌觉得当时有关纳粹的翻译不好,让复兴社的书店在出版介绍纳粹德国的书籍时进行修改,比如将“南尖党”重译为“纳粹党”。但“戈斯塔鲍”的重译却把酆悌给难住了。

酆悌当时的上司、驻德大使程天放是国民党“CC派”的骨干成员,而“CC派”与复兴社一直是矛盾重重。因此程天放经常拿酆悌的特务出身开各种恶意的玩笑。

有一次,程天放当面讽刺酆悌“你号称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而你们复兴社豪气干云,誓要统领黄埔同学和CC系、政学系、改组派等各派系对抗,建立盖世功勋”云云,搞得场面很尴尬。

有意思的是,程天放“复兴社十三太保建立盖世功勋”的讽刺之语却给了酆悌灵感,将“戈斯塔鲍”翻译为“盖世太保”。“盖世太保”这个译法出来后很快就流行起来,一直沿用至今。

(文 / 松 风)

中医脉诊究竟起源何时

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属切诊。切诊虽居四诊之末,但它最具中医特色,是四诊中唯一直接触到患者人体的重要诊法。切诊主要指切脉,亦称脉诊。

脉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上古时期,上古医生僦贷季、鬼臾区等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讨论了脉诊。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达到相当水平。有确切文字记载的脉诊鼻祖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认为脉诊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时代。《淮南子》指出:“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秘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

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脉书,是张家界汉墓出土的简书《阴阳脉死候》《脉法》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脉死候》《脉法》等。据专家考释,这些简帛书所涉及的诊脉部位有两类:一是诊内踝上方五寸及内踝直上方的动脉处;一是诊下肢足少阴及上肢少太阴、手少阴三处动脉。涉及的脉象只有盈与虚、滑与涩、静与动三组六种。

在我国典籍中,对脉诊多有记述。据《后汉书·郭玉传》记载,汉和帝时,著名医生郭玉擅长脉诊。有一次,汉和帝想试一试郭玉切脉的本领,就叫一位手腕秀美如玉的男宠与一些宫女混杂在一起,躲在帷幕后面,然后让她们依次伸出手腕,请郭玉把脉。诊完脉后,郭玉对汉和帝说:“左阳右阴,其中的脉象有男女之别,好像有怪异的人混杂在宫女里面,我认为刚才接受切脉的人不全是女子。”汉和帝听后不禁赞叹其脉法之精湛。

如今,尽管高端医疗仪器层出不穷,现代科技的介入,更加丰富了诊断手段,但是古老的中医脉诊“老兵新传”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文/邬时民)

猜你喜欢
扁鹊秋水
秋水无声
《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水长天(创意作品)
明月·秋水·他乡
讳疾忌医
扁鹊与牛黄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桥下再无秋水,桥上再无相思
讳疾忌医
扁鹊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