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新经济制高点为实现弯道超车聚力

2019-08-31 08:17
市场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动能业态培育

李 强

(广西经济信息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01)

近几年,我区经济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但展望未来,我区潜在经济增速能够继续保持前列,主要是因为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旧动能快速下滑,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尚还处于起步阶段,蕴藏着较大发展潜力。未来我区经济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抢抓新技术、新模式等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作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当前全国新经济占整个经济投入的比重已超过20%,我区新经济发展规模偏小,但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效应已逐渐显现,未来应继续加力,激发新经济增长活力。

一、当前我区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

(一)以传统产业为代表的旧动能快速下滑

从S型增长曲线判断,“十二五”以前全区经济保持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糖、铝、有色、冶金、化工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的支撑,传统产业比重超过70%、贡献率超过50%。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劳动力要素红利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增强、转型升级压力加大,旧生产要素、旧动力、旧增长模式已无法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出现放缓,从过去的两位数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生态环保督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对我区传统支柱产业产生较大影响,支撑作用出现弱化,比如糖业是我区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优势产业,产糖量已连续10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但近年来受糖料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机械化水平低、企业散小弱等因素制约,蔗农种蔗积极性下降,糖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逐步减弱。

(二)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逐步显现

近年来面对旧动能的不断下滑,我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产业由传统的低端低效向高端高质转变。一方面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技术、传统动能、传统产业,推动传统动能焕发新增长动能。比如,在全国钢铁行业整体发展困难的情况下,柳钢仍能实现较高盈利水平和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主要得益于其狠抓技术改造。柳钢先后建成工业废水集中处理、高炉煤气余压发电、蒸汽余热利用等技术改造循环项目,实现了“增产减污”的绿色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成新增长动能。比如新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6万辆,是2016年的50倍以上;健康产业崭露头角,巴马统一矿泉水、丽琅饮料、活泉食品等健康饮用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技术快速发展,成功研发出世界首台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柴油发动机和世界最大机械式硫化机,非粮生物质能源技术攻关甘蔗糖蜜乙醇发酵节能减排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业态不断涌现,横县茉莉花、柳州螺丝粉、百色芒果、灵山荔枝等特色产业借助互联网拓展销售空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图1 新旧经济的S型增长曲线

二、我区新经济蕴含潜力

(一)规模较小的新经济有可观潜力挖掘

当前对新经济测算比较全面和权威的是由我国最具公信力的财新智库和全球领先的大数据公司BBD制作出的新经济指数,但其测算较为繁琐复杂。本文根据《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顶层规划方案,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将新经济划分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科学研究等板块,具体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交运设备、汽车制造、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14个细分行业(见表 1)。

从表1看,当前全区新经济发展规模总体偏小,2017年全区新经济行业完成增加值1570.42亿元,占GDP的比重仅7.7%,远远落后全国平均水平

(20%以上);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9.13%,还远远落后于传统产业的贡献(50%以上)。从具体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和汽车制造业表现较为突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9%和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2.35%和1.45%,占据主导地位。

(二)政策扶持为新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我区高度重视新经济发展,先后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顶层文件,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新经济的重点支持产业,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研发补助、股权投资等方式予以支持,预计这些政策效应将逐步释放。

表1 新经济行业情况

(三)新技术、新行业为新经济发展奠定客观基础

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转变。新技术的出现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并促进了传统经营模式的改变,从而引发和形成新业态和形成新产业。新经济行业快速增长产生示范带动效应。近年来,网上购物、物流快递、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经济行业出现爆炸式增长,有利于产生示范带动作用,必然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从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

三、多点发力加快培育新经济,为实现弯道超车聚力

在面对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产能过剩依然突出、传统行业困难较多等复杂局面,推动新经济发展壮大、实现新旧动能有效转换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和大趋势。未来我区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查漏补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新经济保驾护航

尽快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的政策措施,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各地市、各部门协同推进新经济培育工作。进一步健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统计调查制度,完善《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将数字经济、分享经济等尽快纳入统计范围,全面真实反映我区新经济发展成效。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严格把好低端低效和落后产能行业门槛,对移动支付、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予以积极支持。鼓励北部湾银行、桂林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初创型企业的投入比重,加大对新经济企业股权、债券、知识产权融资支持。

(二)盘活存量、培育增量,为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我区传统产业量大面广,是新经济培育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速新技术新业态向传统领域融合渗透,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广泛深度融合,积极发展跨境电商、金融服务、智慧旅游等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产品档次高、科技含量高、品牌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载体的信息软件、技术服务、物流、金融、旅游休闲和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依托我区独特的生物医药资源,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促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与传统旅游业、食品业、医药业结合,培育形成智慧化的新型健康服务业。紧紧抓住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重大机遇,争取我区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北斗导航、网络安全、智慧城市、远程医疗、高端软件、高端信息服务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三)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活力支撑

鼓励政府发挥好裁判员的作用,优化对新兴领域市场主体的审批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抓紧修改、废止阻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规定,尽快补充完善新经济界定、培育、扶持等方面的专项标准。积极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参与新经济培育工作。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应在发展新经济中“唱主角”“挑大梁”“当龙头”。从全区1204家高技术企业中积极遴选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的企业,实行跟踪服务、重点帮扶,全力培育独角兽企业,重点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领域的标杆企业、领军企业。加快梳理并落实全区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瞪羚企业的税收优惠、创业补助、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全力助推企业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动能业态培育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谢先文:面对新常态 开创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