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管理在降低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中的应用

2019-08-31 14:14胡庆新胡素容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3期

胡庆新 胡素容

摘要 目的:探讨集柬化管理在降低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效果。方法:对泌尿外科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进行检测分析,提出降低泌尿外科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集束化管理模式,随后落实该管理模式,比较集柬化管理模式应用前后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率。结果:集柬化管理后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率由管理前的21.05%下降到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管理模式可明显降低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率。

关键词 集柬化管理;降低;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

The use of cluster management in reducing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Hu Qingxin, Hu Surong(Correspon ding author), You Dan.Xiang Qin, Gong JuanThe Second Peoplets Hoslital of Lesh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4000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luster management in reducing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v tract infection.Methods:We detected and analVzed the urinarv tract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in urology department,a clustermanagement model wa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urinary cathererization inurology department,and then the management model was implemented.The rate of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before and after the cluster management was compared.Results:The rate of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v tract infection decreasedfrom 21.05% t0 5.94% after cluster manage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c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Cluster management can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ate of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Key words

Cluster management;Reduce:Catheter associac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CAUTI)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美国,每年CAUTI占医院感染的35%~45%[1],而我国CAUTI占院内感染的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2]。相关资料还显示:住院患者医院血流感染15%是由CAUTI所致,即尿源性血流感染,尿源性血流感染死亡率达20%。做好尿路感染的预防,对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017年9-11月采用集束化管理(bundles of care)模式,将多项管理措施整合成一个集束,共同实施从而提高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6-8月收治留置导尿管患者95例(483个导管)作对照组;2017年9-11月收治留置导尿管患者IOI例(507个导管)作观察组,采用前后对照。对照组男62例,女33例,年龄55~88岁,平均70岁;观察组男71例,女30例,年龄55~92岁,平均73岁。①纳入标准:留置导尿管后或拔管48h之内发牛的泌尿系感染。②排除标准:留置导尿管前发牛的泌尿系感染。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施前后对泌尿外科20名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严格的考核。

方法:对照组95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按照《基础护理学》留置导尿管患者护理方法进行护理[3]。观察组1O1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采用集束化模式管理。集束化模式:①建立CAUTI质量管理组:CAUTI质量管理组由护上长担任组长,小组负责质量控制、教育培训。质量控制重点是对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各个护理环节的质量进行监测,每周将相应环节的质量情况向组长汇报,在科室会议上进行分析讨论。②定期组织CAUTI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培训对象包括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及护工。培训内容包括CAUTI的定义、计算公式、导尿适应证、留置尿管的其他代替方法、留置导尿管的正确维护、于卫生的要求,标本的正确采集及CAUTI的预防等。③编制《导尿管拔管评估表》。④修订《留置尿管护理操作流程》(含落实健康教育)。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在导尿管留置时,留置后3d、Sd、7d后每周送检尿标本作细菌培养。留置导尿管留置时的尿细菌培养结果不纳入观察范围,根据医嘱记载收集导尿管留置时间。

观察指标:①泌尿系感染率: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率是指每10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例次。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1次或1次以上尿细菌培养结果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 cfu/mL,革蘭阴性菌菌落数≥10s cfu/mL,或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伴腰痛、发热为感染例次[4]。②留置导尿管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O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率下降:通过以上集束化管理策略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的管理质量。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率由21.05%下降到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l),见表l。

留置导尿管时间明显缩短: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由(5.58±2.25)d缩短到(3.46±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l),见表2。

讨论

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一项基本的操作技术,其不仅有助于治疗,也可辅助观察患者的病情,但其易引起尿路感染,临床上约80%泌尿系感染与导尿密切相关。留置尿管患者易出现尿路感染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导致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出现院内感染最关键的因素之一[5]。导尿管对于身体而言是异物,其长时间置于患者尿道内,能破坏泌尿道的牛理环境及黏膜对细菌的抵抗力,细菌易沿导尿管内腔外壁上行,从而引起细菌滋生。导尿管为细菌生长提供了附着平面,细菌附着后分泌脂多糖,纤维蛋白和多糖基质等多糖复合物,上述物质覆盖导尿管后,形成更适宜细菌牛长的牛物膜,细菌反复增殖感染,所以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易引起尿道感染。本次研究显示:随着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强化留置尿管必要性的评估;规范留置尿管的同定和护理,如使用高举平台法,將尿管同定于大腿,防止导尿管移动和牵拉损伤尿道黏膜及尿道口组织[6];留置尿管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尿路的自然冲洗;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加强功能的训练,采用间隙规律清洁导尿方法引流尿液。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使尿管平均留置时间由干预前的(5.58±2.25)d缩短到(3.46±1.68)d,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率由21.05%下降到5.94%。由此可见,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可以降低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对发生了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及时更换尿管,进行膀胱冲洗,可以缩短感染治疗的疗程。这也是因为留置尿管后,泌尿道的生理环境被破坏及黏膜抵抗力降低,细菌沿导尿管内腔外壁上行、滋生,形成生物膜。而及时拔除带有细菌生物膜的尿管,再进行清洁膀胱冲洗,能有效地降低泌尿系微生物载量,使泌尿系感染治疗时间缩短。

集束化管理策略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目的在于帮助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是实施循证实践指南的有效途径[7]。留置导尿管的泌尿外科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包括建立起集束化管理小组、人员培训、于部卫生、规范化留置导管、导管维护、导管监测与评估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得每项护理措施被确实有效的执行,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发生风险,有效降低了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率。该模式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玉华,叶忐弘,黄丽敏,等.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2014,49(8):997-1000.

[2] 樊小开,陈晓嘉,王雅琴.留置尿管病人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6(21):1961-1962

[3]张海伟,谢景欣,杨美玲.洁净手术室集束化空气质量管理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6,30(9):3148-3151.

[4]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R],2010.

[5] 贺彩芳,吴雪沽,杨碎丽,等.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与集尿袋更换时间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7(4):412-414.

[6] 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12-620.

[7] 张春清,李薇薇,贾红莲,等,集束化干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T业医学杂忐,2013,16(5):818-820.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16):2471-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