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9-08-31 14:14米仕第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

米仕第

摘要 目的:观察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00例,按照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内固定治疗,试验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等相关手术指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率56.OO%,显效率4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内固定治疗。

关键词 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髋部骨折

我国相关卫生部门调查研究显示,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骨骼钙化、骨质疏松症状,老年患者生理机能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骨折发生率,老年髋部骨折属于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1]。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00例,分别行内同定治疗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相关手术指征及治疗效果,从而论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优越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00例,按照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各100例。试验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62~82岁,平均(73.12±1.12)岁,其中粗隆间骨折56例,股骨颈骨折44例。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61~83岁,平均(73.11±1.13)岁,其中粗隆间骨折55例,股骨颈骨折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力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病例选择标准: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因髋关节活动受限、局部疼痛、肿胀入院,结合患者髋部CT、X线检查结果,患者均符合髋部骨折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及患者家属术前均签署相关知情协议,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顺利完成手术。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全身疾病感染患者。②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造血功能障碍患者。③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内同定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对患者患侧髋部垫高,全身麻醉后在C型臂X线机下对患者髋部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经患者股骨近端外侧做一长约3cm的手术切口,插入导针,在确定位置无误后使用三联扩孔器进行扩孔,根据患者骨内长度选用合适型号的螺钉,将螺钉置入股骨颈骨质内,并用髋螺钉钢板进行同定,同定完成后清洗创口,持续负压引流,缝合于术切口。②试验组给予人T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后于患者髋关节后外侧做一长约10cm的于术切口,充分暴露髋关节关节囊后同定复位大转子与小转子,于小转子上10cm处截除胫骨颈段,取出截骨后常规处理髋臼,放置臼杯,以小粗隆为中心使用髓腔锉对髋臼进行扩髓,而后根据患者损伤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假体髋关节,安装假体髋关节后检查髋关节复位情况,在保证髋关节假体复位良好、髋关节松紧度适宜的前提下,清洗伤口,持续负压引流,符合手术切口。

观察指标:(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于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等相关于术指征。(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本次研究参考Harris评分(百分制)。①治愈:患者髋部活动恢复正常状态,Harris评分得分≥90分。②良好:患者髋部活动接近正常状态,Harris评分得分80~89分。③差:患者髋部活动受限,Harris评分得分<80分。优良率等于优秀率与良好之和。

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 21.O统计软件包.各计量数据以(x±s)的形式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均数间f检验,各计量数据以(%)的形式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百分数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征: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耗时、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l。

觀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试验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受限4例,对照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活动受限12例,试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讨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对避免股骨头坏死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年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间骨折,老年髋关节骨折发牛后患者需长期卧床,长期卧床在一定程度上可致全身血液流速变缓,局部软组织长期受压,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肺系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2]。因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十分重要,常规髋部骨折患者给予髋部内同定术,髋部骨折复位后同定后,随着个体髋部活动量的增加,髋关节螺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从而影响髋关节稳定性,不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3-4]。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避免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导致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预后、畸形愈合等事件发牛率,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3]。

综上所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T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交金,李建伟刘言,等内同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1):34-36.

[2] 胡同忠,黄纯聪,杨德兵,等内同定手术与人T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32-133.

[3] 马也.内同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58

[4] 曾圉华,谢泰安,刘胜元,等.老年髋部骨折行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2):2140-2141

[5] 侯颖周.老年髋部骨折行内同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65-66.

猜你喜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解剖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过程中导致医源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