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

2019-08-31 07:02高晓晓
中文信息 2019年8期
关键词:微写作教学研究微课

高晓晓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变革,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微写作”逐渐成为一种颇受教育界推崇的教学手段,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而“微课”同样作为新兴事物,也具备时间短、内容精、主题突出等特点,本文将站在基于“微课”的视角,研究和分析如何利用“微课”的优势,开展好初中语文“微写作”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微课 初中语文 微写作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 (2019)08-0-01

引言

科學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逐渐养成了快速、便捷、精简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社会慢慢进入了一种叫“微时代”的生活形态。在这种大背景的影响下,“微课”不断在各学科的研学中掀起浪潮,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突破口,并推出了一种“微写作”的教学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二者异曲同工,相辅相成。因此,把“微课”的优势巧妙地运用到“微写作”教学中,从基于“微课”的角度推动“微写作”教学研究不断进步,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当前初中语文“微写作”的教学特点

一是篇幅简短,内容精炼。“微写作”不需要大量的文字堆积和铺垫,而是根据选题确定中心思想,根据观点构思出文章的要素和结构,重点在于呈现事实,浓缩语言。采用“微写作”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整理清晰的思维脉络,更容易抓住重点,点名中心,提炼精华。

二是贴近生活,形式灵活。尽管“微写作”的篇幅不长,但涵盖的信息量却很丰富,写作的空间也相对宽泛,例如,“微写作”可以根据生活和学习实际,随机进行训练,小到课间的一次口头训练,大到对一个片段进行描写,可以是小作文、也可以是小诗歌,在写作形式上更加强调灵活性、多样性。

三是趣味性强,压力性小。初中学生大多数对写作有心理抵触,他们所面临的作文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高度,这使得作文教学在初中学生中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而“微写作”更加贴近生活,在题材的选择和立意的把握方面给学生造成的压力较小,更容易让学生找到写作的切入点,从而对写作产生兴趣,有利于随时随地用文字表达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是建立思维,提升能力。虽然“微写作”相对于写作而言较为简单,但要想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是需要学生培养敏锐独立的思维,以及强大的文学素养做根基的。因此,“微写作”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都有较大帮助。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中的优势

一是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有助于实现学生自主写作。把“微课”运用到“微写作”教学中,改变了以往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题的教学模式,不再进行教师决定选题、学生被迫完成、教师统一批改的教学流程,而是教师根据选题录制好微课,将文章的各项要素写作技巧、各种体裁形式、可以运用的修辞方法、生活中的启迪源头以及各种类型的描写方式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并能够进行反复回放。当学生对学习掌握了自主权,学习兴趣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是教学设计更加精细,有助于提升教师创新能力。“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建立强大的思维模块,既要做到精简时间,又要做到浓缩精华,要有效引用相关资料的片段,对教师而言,是自我修炼的最佳课堂。除此之外,在“微课”录制完毕后,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导入时,还要根据“微写作”的选题,为学生设计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掘写作灵感,而不是在课堂上空想。例如,布置一篇《我眼中的老师》这一主题作文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首先引入问题:第一,你最想描写的老师是谁?第二,你的老师外貌和性格特征是什么样子?第三,和老师之间最难忘的一件往事是什么?问题导入后,要引导学生主动接近老师,和老师交谈,了解老师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文学灵感。

三是教学思路更加明晰,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作水平。利用“微课”进行“微写作”教学,将使教育者的教育思路更加清晰,更加直接的抓住要点,省略了繁杂的铺垫,直奔主题引导学生;对学生而言,“微课”让他们在自主观看视频教学的同时,转变了身份角色,从被迫写作转变为主动思考,写出的文章颇具自己的特色风格,不再是老师眼中的千篇一律,有助于培养他们创新创作的真实水平。

三、基于“微课”的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

1.更换师生主体角色,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也是如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将学习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将“微课”和“微写作”的特点和模式传导给学生,把写作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按照“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同时,坚持从学生出发,积极为学生创建平台,例如创建班级“微写作”群或其他网络共享平台,将学生的优秀“微作文”在平台上展示,为学生营造乐观向上的写作氛围。

2.精心设计微课方案,提升教学运用效果

在“微课”基础上研究“微写作”教学,无疑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灵活性强、发散性高的课程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程设计,一方面要在课堂上精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准备教学素材,明确教学的整体思路、教学目标和引导流程,并精心设计出课堂准备问题导入的方案,为学生设计任务单,指导学生按照学习目标有序开展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要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广泛收集资料,结合学生关注的主题、准备的图文信息等素材,截取相关资源的片段,并将写作技巧和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5-10分钟的“微课”课件,以此不断提升教学的运用效果。

3.鼓励开展研学活动,丰富教学评价手段

写作离不开生活,脱离了生活的文章是空洞乏味的。因此,教师在“微写作”教学中应坚持充分贴近生活的原则,让学生在生活中选取题材,通过观察生活来写作。可以组织或鼓励学生开展研学活动,鼓励学生到感兴趣的地方进行郊游学习,通过眼睛的观察、耳朵的倾听,进而升华为心灵的感受,再用文字来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在贴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微写作”。同时,要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的评价手段,可以采取老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作品的反馈,方便学生相互学习、弥补不足,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结语

“微写作”教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借助于“微课”的平台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并通过“微写作”的教学方式,最终推动初中作文整体水平的提升。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课题,值得教育界持续关注。

猜你喜欢
微写作教学研究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