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9-08-31 14:14张海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临床路径不良反应健康教育

张海云

摘要 目的:观察在大学生献血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健康教育路径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12月选取进行无偿献血的大学生320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大学生未接受任何干预,观察组大学生则需接受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干预,对两组大学生出现的献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并统计其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大学生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对于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学生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献血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而言,选择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可在实际应用中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 不良反应;献血;健康教育;大学生;满意度;临床路径

在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以及推广中,在校大学生一直是无偿献血的主要群体,大学生参与献血的比例相对要更高,且其献血血液的合格率也会较高,所以,大学生是献血工作开展当中稳定且可靠性较强的血液来源群体[l-2]。但是,参与无偿献血的大学生体重、年龄等多方面情况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所以在进行献血的时候,可能会诱发一些不良反应,这对于献血的大学牛较为不利,甚至容易打消其参与献血的积极性[3]。我校针对参与无偿献血的大学牛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方式,收到了不同的效果,现结合研究数据进行如下探讨。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12月选取进行无偿献血大学生320名,本次试验通过我校相关部门的审批,且学生均对研究表示知情。学牛的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无偿献血、个人资料完整、具备无偿献血指征。本研究将如下对象排除:不适合献血的学生、一般资料不全的学牛、非自愿参与献血的學生、对研究不知情的学牛。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60名,对照组男82名,女78名,学生年龄18~21岁;观察组男84名,女76名,学牛年龄18~22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学牛在献血时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干预,主要是由校医按照规范化操作的力式进行采血。观察组学牛需要接受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干预,主要方法:①校医在进行采血前,向大学生发放人体血液基本知识、献血知识以及我国相关献血政策等于册,让大学生进行阅读,并对其进行集体健康教育,介绍相应的医学知识等,帮助学牛正确认识献血,让其了解献血不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反而会对骨髓的造血功能进行较好刺激。②在献血期,校医需要了解大学生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准备情况等,并且对其献血配合进行相应指导,还要引导学牛进行深呼吸等放松身体肌肉,并且对学牛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牛放松心情,并且观察学牛献血过程中的一系列情况,若出现不适反应,停止采血。③在献血后期,校医需要指导学牛对针眼进行正确的按压,并且让其原位休息几分钟,以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校医需将献血后各项情况告知学牛,并且让其了解到一些不适反应会很快消失,还要做好回访[4-5]。

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组参与献血的大学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轻度反应、中度反应以及重度反应。轻度反应主要包括学生在献血时或者献血后出现头晕、面色苍白以及目眩情况;中度反应指学生除了出现轻度反应外,还存在恶心、呕吐、心悸以及朐闷等症状;重度反应则是指学生在轻度、中度症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明显的脑缺血情况,学生出现抽搐、晕厥、心动过缓以及持续性低血压等。此外,针对学生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进行观察,选择我校校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学生打分≤60分为不满意,6l - 85分表示较为满意,> 85分则为十分满意,总满意度=(较为满意+十分满意)/总例数×100%。 统计学观察:研究中主要涉及数据需接受SPSS 21.0软件包分析,学生的计数资料表示为n(%),接受x-检验,若相关数据比较后,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学生满意度:两组学生对于健康教育满意度情况的对比,见表l。

从表l中所显示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学牛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学生不良反应:两组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比较,见表2。 结合表2中的相关数据可知,观察组大学生进行献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远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大学生是我国无偿献血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地方区域性献血工作实际开展中血液的主要来源。但是,如果在学生参与献血过程中,缺乏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就很容易引发不良反应等情况[6]。

针对大学生献血对象,我校在健康教育工作当中摒弃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而是选择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方式,将学生参与献血流程分三个阶段不同路径,主要包括献血前、献血中以及献血后阶段。在献血前阶段,校医会集中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并且引导其做好思想准备,对其心态进行积极引导等,为献血奠定基础。在学生献血中,校医会不断引导其放松身心,并加强对学生整体情况的观察。而在献血后,校医会指导学生进行休息并告知一系列注意事项等,并且做好学生的回访观察,为其后续献血做好准备。学生接受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后,可以获得较多的献血相关知识,让学生懂得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以挽救无法重来的生命的内涵,并且了解无偿献血的义务与责任等,帮助学牛认识到献血的公益性与安全性。健康教育路径干预还可以消除学生对于献血的顾虑,稳定学牛的个人情绪,帮助其调整献血心态,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大学生在献血中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对比相关数据之后可以看出,观察组学生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且不良反应更少。

针对无偿献血的大学生,在其献血过程当中给予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大学生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并且提高其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该方案可在献血工作中大范围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洁.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健康教育干扰方法与效果评价[J].新西部,2018,30(10):49

[2] 裴静.西安市高校无偿献血大学生献血应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8):995-997.

[3] 毛晓芳.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音视频在在校大学生献血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29):3115-3117.

[4] 吕亚璟,吴晓晖,王丽.全程献血健康教育干预于在校大学生发生献血反应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6(5):152-154

[5] 赵彩霞,孙胜利探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0):111.

[6] 闫文菊,姚海珍,宋任浩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8):61-63.

猜你喜欢
临床路径不良反应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护理宣教前置在胃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作用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