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褐天牛诱捕监测试验

2019-08-31 11:33余达忠
吉林农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监测试验

余达忠

摘要:本试验共设置了18块试验样地,选择APF-1诱捕器,开展松褐天牛诱捕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诱捕器平均诱捕数量(x,头/台)与蛀孔数(y,个/株)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所得回归方程为y=0.00477x+0.00425,预测精度基本满足生产需要

关键词:诱捕器;松褐天牛;监测;试验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安徽省太湖县新仓镇、徐桥镇、大石乡等松褐天牛虫口密度较高的乡(镇)。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介于北纬300 09-300 46和东经1150 45-1160 30之间,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面积为2031平方公里。近年来,县内局部松林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虫口密度较高。为了进一步开展科学防治,在进行松褐天牛诱捕器诱捕防治的同时,开展了松褐天牛诱捕器监测试验。

2试验样地布设

根据松林分布和近年来松褐天牛发生情况,共设置了18块试验样地,每块样地布设一组诱捕器,每组挂设2台诱捕器。如表1所示。诱捕器选择APF-1诱捕器,按照《松褐天牛防治技术规范》( LY/T1866- 2009)和《松褐天牛引诱剂使用技术规程》( LY/T1867-2009)规定挂设。

袁1诱捕器的布设

3数据采集

诱捕器监测试验于201 7年开始进行,诱捕器维护与数据采集按照技术规程和商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在每块样地内,选择20株接近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的松树,作为固定标准株松树,在每年9月份枯死松树普查时,清点蛀道孔新鲜的松褐天牛蛀孔数。

如果设置的标准株死亡,或者被采伐,则在该标准株附近选择一棵与其树高、胸径相近松树代替原标准株。201 7年、2018年监测数据,如表2所示。

表2监测结果

4数据分析

4.1相关性分析

对表2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图1。从图1可知,诱捕器平均诱捕数量(头/台)与蛀孔数(个/株)呈线性相关,R2=0 .9268,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进一步对诱捕器平均诱捕数量(头/台)与蛀孔数(个/株)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得到表3。从表3可知,相关系数为0.978215123.

4.2复回归建模

基于诱捕器平均诱捕数量(头/台)与蛀孔数(个/株)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对其进行复回归建模,建模结果如表4、表5所示。

表4表明,在置信度为95%情况下,其复R2=相关系数,R=0.978215,判定系数0 956905,调整后的R2=0.955637,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诱捕器平均诱捕数量(头/台)与蛀孔数(个/株)所建模的回归方程式可解释蛀孔数差异的程度相当高[1-5]。

表5表明,诱捕器平均诱捕数量的回归系数(×Variable1)0.00477,其显著水平P- value为8.459E-25,小于a=0.05,诱捕器平均诱捕数量(x)与蛀孔数(y)存在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

表6预测精度分析

y=0. 00477x+0.00425

也即:蛀孔数(个/株)=0.00477×诱捕器平均诱捕数量(头/台)+0 .00425

4.3精度检验

将所得回归方程代入2018年观测数据诱捕器平均诱捕数量,得到表6。

从表6可知,通过实际观测值进行检验,所建回归模型预测精度均大于80%,在18个观测点中,预测精度大于90%的有15个,占比为83 33%,预测精度大于95%的有11个,占比为61 .11%,预测精度基本满足生产需要。5讨论

在生产实践中,不同的诱捕器,不同的诱剂,或者操作不规范,对诱捕效果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如果要将诱捕器实际应用于松褐天牛监测预报,还需要对相关技术规程进行修订,制定更加详尽的诱捕器、诱剂生产操作规范,以及诱捕器使用规范,研发更好的诱捕器、诱剂,提高诱捕器、诱剂质量,以最大限度减少不同诱捕器、诱劑诱捕效果差异,更加方便使用者能够按照技术规范操作,以减少操作不规范的几率及其对诱捕效果的影响[6-10]。

参考文献

【1】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06):84-87

【2】张国庆基于TSE分析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55 -157

【3】张国庆生物灾害管理论研究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03):22-25

【4】张国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TSE方法的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 (16):153 -156

【5】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92 -195

【6】余燕王振兴等,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高峰期的三种预测模型【J】应用昆虫学报,2018(04):748-758

【7】高薇,余燕,等.基于马尔科夫链和列联表法的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18(03):31- 34

【8】周夏芝,王振兴,等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的预测模型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7 (06):1031-1043

【9】张国庆论标准化原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7 【10】张国庆林业标准化原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01):225 - 226

猜你喜欢
监测试验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水土保持监测
交通运输部对ETC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CS95
510
驭胜S330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试验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