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的故事老长老长

2019-08-31 13:13史军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菜菜外皮苦味

史军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这首歌,咱们在2019年1-2月号的“菜菜挖掘机”中已经唱过。不过,当时的主角是“冒牌”葫芦——南瓜,它只是和葫芦同属葫芦科而已。那么,葫芦本身有什么值得挖掘的故事呢?这可真是说来话长呀。

来自非洲的老前辈

葫芦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之一。根据考古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葫芦就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安家落户。在上古神话中,就流传着伏羲和女娲乘坐葫芦躲避洪水,然后创造出人类的故事。但葫芦的老家并不在中国,而是在遥远的非洲。它们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中国的,如今已是难解之谜。科学家推测,人类先祖走出非洲时,可能就已经顺道带上了葫芦的种子。

更神奇的是,考古学家在与非洲远隔重洋的北美洲,也发现了数千年前的原始人类栽培葫芦的证据。有科学家认为,这些葫芦是早期的人类穿越白令海峡,从亚洲带过去的。也有科学家认为,这些美洲葫芦可能是非洲葫芦在一万多年前漂洋过海而来,然后被当地人培育而成的。

总之,葫芦的确是人类最早栽培的作物之一,甚至早过水稻、小麦和玉米这些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粮食作物,堪称农作物中的“老前辈”。

天生有“肚量”

为什么人类会不约而同地喜欢种葫芦呢?这得从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说起。

虽然同是藤蔓上结出来的瓠(hù)果,但跟同属葫芦科的南瓜、黄瓜、丝瓜和西瓜等表兄弟比起来,葫芦堪称另类。瓠果的共同特点是拥有坚韧的外皮,内瓤肥厚多汁。

成熟后的葫芦,外皮不但坚韧,而且会和果肉一起逐渐变得像木头一样又厚又硬。除去内瓤之后,葫芦就成了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特殊礼物——在陶器、青铜器等人造器皿发明之前,还能去哪里找比葫芦更有“肚量”、更方便易得的容器呢?于是,人们用葫芦制成壶、瓢、碗、杯,甚至引水的管道。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非洲依然能找到野生的葫芦种群。跟人工培育的葫芦相比,它们的外皮和果肉更薄,不够结实,防水性也差。正是早期人类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培育那些外皮和果肉厚的品种,才逐渐赋予了葫芦能装的本领。

“铠甲”从哪儿来?

那么,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让葫芦生长出坚硬的“铠甲”外皮的呢?

如果仔细观察葫芦的生长过程,我们就会发现,葫芦的成熟会经历一个由软变硬,由绿变黄的过程。这都是一种名叫“木质素”的东西在作怪。

木质素是一类结构复杂的化学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让植物的细胞壁变得更加坚固。在葫芦生长过程中,木质素会在葫芦外皮和果肉的细胞中不断沉积。木质素沉积得越多,葫芦的木质化程度就越高,也就会越来越硬。另外,由于木质素呈褐色,葫芦的颜色也就随着它们的累积,逐渐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木质素的能耐大着呢。树干之所以能支撑起宽大的树冠,也是它们的功劳。

葫芦能吃?好吃?怎么吃?

问题又来了,充满木质素的葫芦自然难以入口,那么它凭什么为菜菜家族的一员呢?很简单,要吃葫芦,就得在木质素沉积之前赶紧下手。比如在我国北方,人们就会将葫芦的嫩果采摘下来,然后用特制的小刨子,将果肉像削水果皮一样刮下来,然后晾晒成葫芦干。待到做菜时,将葫芦干水发之后就可以炖肉了。此时的葫芦肉带著浓浓的干菜香气,软硬适中又充满嚼劲,既有冬瓜的清甜,又有丝瓜的柔韧,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我国的葫芦可以分为5个变种,除了个头小、皮肉薄的观赏葫芦外,瓠子、长颈葫芦、大葫芦和细腰葫芦都是可以食用的。这其中,瓠子更是专为食用而生的品种。

不过,葫芦并不是营养特别丰富的菜菜。以瓠子为例吧,它体内95.3%都是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比较低,当作一种健康补水的食物吃还是不错的。再说,瓠子中的氨基酸可不少,我们吃到的鲜味儿就来源于它们。

除了果实,葫芦的茎和叶也能入菜。《诗经》中就有“幡幡瓠叶,采之亨(pe?nɡ)之”的记载。亨,通“烹”,说明早在周朝时就已经有采食葫芦叶子的习惯。另外,成熟的葫芦种子经过炒制之后,也是一味不错的小吃。

吃葫芦,有风险

但是,并不是所有葫芦都适合食用。在民间,人们将能食用的称为“甜葫芦”,不能食用的则称为“苦葫芦”。

其实,苦葫芦并不是葫芦的某个品种,而是出现“返祖”现象的葫芦。在自然状态中,苦葫芦才是正常的存在,反倒甜葫芦是变异的不正常个体。可是,谁让人类喜欢呢?在人类的选择下,正常和异常就这样交换了位置。

苦葫芦的苦味,来自其含有的葫芦素。葫芦素是一种有毒化合物,是葫芦在野外防御食草动物的撒手锏。人们一旦过量摄入葫芦素,轻则上吐下泻,重则有生命危险。除了葫芦之外,黄瓜和甜瓜如果带苦味,也都是葫芦素在作怪。

一根藤上七朵花,没有一朵会结瓜

在动画片《葫芦兄弟》中,老爷爷种下的一颗葫芦种子最终结出了7个神奇的葫芦。但事实上,如果只有一根葫芦藤,即使开再多的花,也结不出葫芦来。

这是因为,葫芦是典型的雌雄异花同株植物:在一根葫芦藤上虽然有雌雄两种花,但是它们会错时开放。也就是说,葫芦雌花接到的花粉必然是从另外一棵葫芦藤子上来的,从而避免因为近亲繁殖而生出孱(chán)弱的后代。

“吃苦”需谨慎

有人认为,吃苦是有好处的,但实际上,苦味往往是一种警告。

在大自然中,苦味儿通常意味着这种植物有毒或者有强刺激性。为了避免中招,人类的舌头变得对苦味特别敏感。因此,“良药苦口”这句话是没错的,但如果碰到苦葫芦这类反常的苦味食物,我们还是敬而远之吧。

猜你喜欢
菜菜外皮苦味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为小黄菇娘做造型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4种苦味抑制剂对3种苦味成分的掩味效果
蓝莓的光泽
为什么很多药都是苦味的?
剪头发那点事儿
美味的水果
尖椒牛肉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