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用“加减法”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

2019-09-01 12:15郭晓霞
读写算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加减法数学素养

郭晓霞

摘 要 笔者本文中教材均指狭义的教材,具体即指数学课本。小学数学课本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课堂内外最重要的教学资料,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处理策略。然而无论哪一种策略,我们都务必做到心中有数。笔者将自己在三十年教学生涯中“加减法”处理数学教材的策略加以整理、剖析,以作兹论。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材;灵活处理;加减法;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4-0199-02

用“加减法”灵活处理教材,既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又能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时间,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既能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又能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

一、常见问题及概念界定

面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工作,我们许多教师内心非常纠结,常怨天尤人:“我们每天要按进度完成教学,于是便有许多知识学生弄不懂,班上零碎琐事又多,新教改谈何容易?说实在的,就连教材内容都无法处理完。”其实,处理教材有多种策略,但无论哪一种策略,我们都务必做到心中有数。而对于我,用“加减法”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在我们的课堂教學中,既要尽量让学生学懂、学好、学活,又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想学、会学,又要适应当今的考试制度,我们就要学会巧妙地运用“加减法”灵活处理教材。

什么叫用“加减法”灵活处理教材呢?简单地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学生,有些知识结构我们可以减少每一个课时的课堂容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让学生尽量感悟、体验,掌握本节内容所包含的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有些内容只需稍引领一下学生就能掌握,我们就要适当增加这一课时的课堂容量。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如给学生吃有营养的午餐,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思考、怎样理解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方式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对教育的本质要有深刻的认识,自身要有鲜明的人格魅力,课堂要多给学生思维的时空,让学生自我体会、自我感受、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讨论、学会表达,提取知识的本质属性。我们必须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编者编写教材的意图,掌握每一个章节的重点、难点、核心点。将教育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尽量让学生细细品出数学的滋味。我们务必要转化教育观念,尽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体验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还要重视学生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让学生学会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敢想与实干,猜想与验证,实践与修正,挫折与成功,机遇与准备”的境界。根据教材本身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加减法”处理教材。譬如:每一单元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开始,学生因为认知能力有限,大脑中很难融进新的知识、新的内容,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总是停留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能更新观念,融进新的知识体系,我们不妨在第一堂新课上用“加减法”灵活处理教材,适当减少教学内容,相应增加教学时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敢于大胆质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提问、相互对质、相互评判、共同探究,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踏实,自然而然和新知识融为一体,让他们觉得新知识不难,接受新事物也并非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尖端科学,不过仅此罢了。每当遇到概念性的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有趣的拼搭、规律的探究、图形的拼补及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等,也要尽量减少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玩一玩,动口问一问、说一说,或者你说我听、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他说的不够完整、我是这样想的、应该这样做……让学生在争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目标。反之,有些章节学生能够自学、或一看就懂的内容,我们则要增加教学内容,相应减少教学时间,譬如:练习的处理、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学生一看就懂的章节、学生能自学的内容等,我们则不必花太多的时间。重复出现的练习,学生掌握得好的内容,我们可以一带而过。针对用“加减法”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谈几点看法。

二、常用的“加减法”

(一)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处理相应的教材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就会出现不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过分局限于教材,只把目光放在顺理成章的处理教材本身的知识点上,完成教参资料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及完成书上的那些练习题的处理。这样,学生只能局限地掌握浮在面上的一点点书本知识,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谈不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实,我们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认知水平,针对教材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挖掘,进行调整、加工、重组教材,对课时内容进行“加减法”处理,合理地组织教学。我们可以采用改变课时的容量、调整教学顺序、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相关的例题、练习进行训练,打乱教材的编排,重新组合教材等等。不能照本宣科,浮在处理教材的层面上。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基础的学生,由于我们的思路不同,对教材的处理方法不一样,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不一样,教育出的学生素质就会大有差别。我在上连除应用题时,我大胆放手,只给学生信息,让学生自我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步、两步的都有,学生能处理的一步问题,我随之带过,在两步应用题的处理中,我没有及时教学连除应用题的解法从而完成新课进入练习的处理,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不同的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敢问别人为什么这样做?慢慢理通思路,不同的学生说出对同一道题的不同思考方法,学生能站上讲台对着全班同学大声解说,相互质疑,在课堂容量上我做了减法,虽说我没有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按教辅资料的安排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但自我感觉教学效果却得到大大提高。

(二)让生活实际赋予数学教材中

数学知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息息相关,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学过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征,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仔细观察,看看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哪些地方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容易变形的特性;学习了可能性,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现象有可能发生,哪些现象一定发生,哪些现象不可能发生;认识了圆柱、圆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工人砌砖墙时为什么要吊上一个圆锥形的线砣?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等等。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给学生创设说的情景,攻破教材难点

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上,学生会说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说的情景,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明白的、想说的说出来,把不懂的、畏惧的、疑惑的讲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学生能说的、知道的、明白的我们少说或者不说;学生能答的问题我们不再去问;学生能提的问题我们不再去提;学生能自学的知识我们不再去教。把自我展示的机会完全让给学生,给学生留足时空,让学生做时间的主人,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例如:我在上角的认识这一节知识时,我从介绍三角板上的角让学生认识直角,并且讓学生知道直角都是90度。一位后进生当时对我说:“老师,我的三角板比你的小得多了,我认为我这块三角板上的直角要比你的那块三角板上的直角小得多,不可能一样大。”这个学生说出的想法自然富有探究的价值,我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一个小问题:他的这种想法正确吗?谁能说一说?这一问激活了所有学生的思维。全班学生通过在课堂上激烈的争论,他们动手操作,相互质疑,动脑思考,合作探究,亲自体验,验证,终于弄清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再总结角的大小概念的形成。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质疑的机会是多么重要啊!它使我们学生的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增添了我们学生在学习中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又让学生亲身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三、结论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把学生当成容器,照本宣科,生硬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如恰当运用“加减法”灵活处理教材,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去探究,达到“知情合一”的目的,真正获取数学知识的营养。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师加减法数学素养
图画里的加减法
浅议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成功转型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吗
单词加减法